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石的物质组成、微观结构特征决定了其物理力学性质,为加深学生对岩石微观物质组构的认识和理解,利用CT扫描、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将岩石微观结构直观展示给学生。该方法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岩土体微观结构与宏观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联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杨先雄 《考试周刊》2012,(37):146-146
热学知识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但热学知识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满足统计规律。而学生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了解不够深刻,在对热学规律的理解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如何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热学规律是学生学好热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刘正娟 《化学教与学》2011,(7):28+24-28,24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学习必须尊重物质客观存在的状态。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融熔状态下发生电离,是以微观离子形式存在。因此,得对学生建立微观粒子的运动模型,而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又无法观察到。于是,正确地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是很重要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好的微观想象力会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和化学中的很多知识.关于物质的导电性,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导电,有的物质不能导电,在导电过程中物体为什么会发热,超导体又是什么,化学中的电解过程又是怎么发生的.这些问题理解起来却不简单,因为电的活动看不见摸不着.此时,学生必须发挥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能将微观的运动和变化展现在自己的脑海里,就会对导电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的一门自然学科,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原因,就要从微观本质进行溯源。由于微观的抽象性,不少学生对“1个氢分子”与“两个氢原子”的微观图示:“〇〇”与“〇〇”不理解,因此,诊断启蒙阶段微观化学认知对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节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端。学习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不仅从宏观上揭示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而且为进一步理解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了事实材料,从而使学生把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和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7.
物质三维结构模型是中学化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到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众所周知,计算机对三维图形处理能力高超,因此我们常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微观结构进行宏观模拟,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使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学习,增强记忆,促进空间想象,提高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在物质微观结构教学中利用计算机  相似文献   

8.
<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初中化学最先接触的非常重要的概念,很多学生对其不太理解,总是似懂非懂,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两组概念,现在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加以剖析,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从宏观上看: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创新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相等;温度、压强对一定量气体体积的影响;等物质的量的物质,状态不同体积也不同"。引导学生以化学的视角、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在实验中体验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建立在非常抽象的微观微粒层次上的。那么在化学微观教学过程中,如何化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呢?我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变化过程由"微观"变为"宏观",由"抽象"变为"形象",从图、像、音、影、文字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微观教学。一、增强认知微观物质的效率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把物质由微观变为宏观。例如,初中化学中"分子运动"一节,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  相似文献   

11.
化学既研究物质宏观上的性质及其变化,也研究物质微观上的组成和结构,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与其他学科的特点,也是化学学科最特征的思维方式.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由于受到认识能力和理解水平的限制,不能把宏观和微观有机地联系起来,难以完成宏观到微观,微观刮宏观的转化,以至学习死记硬背,效果可想而知.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已成为化学教学中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微观世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通过利用直观性教具、形象化语言、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化学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本文结合科普短文,习题训练进一步加深体验和思考,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在“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一节教学中,通过创设萤火虫发光的真实情境,以问题“ATP为什么能够为萤火虫发光直接供能”驱动学生构建模型,在认识ATP结构的过程中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微观物质的感性认识,破解理解微观结构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结构化学是用量子力学原理和现代物理化学实验方法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的微观结构,研究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科学。结构化学是师范院校化学专业课程中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其核心内容是从微观的角度探讨物质的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1-4]。一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结构化学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学生普遍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尽可能克服这种现象,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  相似文献   

14.
物理与化学是理论与实验并重的基础学科,是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的物质。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本文从启发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理解巩固学习知识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操作技能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课堂演示实验在物理化学基础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物理与化学是理论与实验并重的基础学科,是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的物质.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本文从启发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理解巩固学习知识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操作技能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课堂演示实验在物理化学基础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别是在初中化学中,许多概念和原理是建立在非常抽象的微观层次上。只靠讲解进行知识的传授,这对初中生来说难以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从微观角度科学地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化学变化,是化学学习的基本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感知到的是宏观的实验现象和变化的事实,而这些客观事实的实质却是肉眼和显微镜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的变化。如何化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突破难  相似文献   

17.
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是酸的化学性质之一,也是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难点,以实验情境为抓手,通过“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从实验现象、微观解释、物质类别等角度阐述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类别不同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在中观世界生活的人,很难建立物质微粒的概念。对微观物质世界的想象,特别是要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物质及其物质的变化规律,是九年级化学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核心。在新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过分追求概念描述的完整性和言语表达的严谨性,而忽视了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和认识过程的渐进性。而本课例则是在充分理解以学为本的课程价值观的基础上,打破教材原有编排思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出发,体会宏观物质的微观世界,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相似文献   

19.
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旨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物质结构的奥秘以及结构与性质的内在关系,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逐步理解化学的本质.这一模块的内容较为抽象,理论性强.本文着重探讨在《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总复习中应采取的策略,希望该模块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学科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物质代谢知识理解不够例1动物在饥饿状态下,其组织内首先可能降低含量的物质是A.糖元B.氨基酸C.血糖D.脂肪误区分析不少学生由于对"糖元"和"血糖"的理解不够而错选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