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企业的奥运会赞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企业作为奥运会赞助商的起源及发展进程,介绍奥运TOP计划和企业赞助奥运的赞助策略。提出中国企业的奥运赞助,必须根据自身的品牌地位、经济实力、目标市场范围,选择最佳的层次和对象进行赞助。  相似文献   

2.
从北京到伦敦,随着奥运主场的转移,TOP赞助商中的中国企业阵容也随之改变,尤其是大陆企业出现了大面积撤退的情况,几乎销声匿迹。那些在四年前不惜重金共襄盛举的赞助商和供应商们似乎放弃了进军伦敦奥运战场。调查发现,中国企业的大面积撤退与业绩并无太大关联。结合国外企业成功开展奥运营销的关键因素与中国企业体育营销存在的问题探讨对此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TOP计划是全球最成功的体育营销计划,它对奥运会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北京奥组委、中国体育行政部门、中国企业可以从TOP计划中学习、借鉴成功的组织管理和营销方式,同时及早采取对策,防止可能的风险,有助于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4.
现代奥运会商业赞助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奥运商业赞助在推动奥运会向前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作用。笔者从奥运会商业赞助的特征入手,全面阐述奥运商业赞助的目的、"TOP"计划实施的具体内容、奥运会商业赞助商的条件、赞助商的特点、奥运商业赞助的市场关系以及奥运赞助商赞助的利益等。  相似文献   

5.
TOP计划的诞生,是奥运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国际奥委会通过系统化、垄断化和排他化的赞助机制,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奥运赞助的资源,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带入了全新的商业时代。  相似文献   

6.
针对TOP计划的实施情况,探讨了企业参与TOP计划的趋势.从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两方面来研究双方的收益,同时,针对每一期TOP计划参与企业的变化,探讨了TOP计划实施过程中双方存在的风险,目的是对国际奥委会实施的TOP计划进行风险管理,使国际奥委会在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情况下,企业也能够通过参与TOP计划来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其它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回顾奥运营销的发展历程,分析中国企业奥运营销的现状与存在的计划缺乏前瞻性和连续性等问题,总结国际优秀企业奥运营销的宝贵经验,寻找适合中国企业奥运营销的发展策略。建议:我国企业品牌文化要紧密相连奥运文化;奥运营销计划的制定需要深入、细致整合多个系统;企业需要利用奥运营销加深品牌与消费者关系,实现品牌升值。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TOP计划的概念、产生的原因、意义以及加入TOP计划的条件和享有的权利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并预测了TOP计划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是否有可能借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东风,跻身国际奥委会的全球赞助商——TOP计划?从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主席海博格那里的回答是“YES”。  相似文献   

10.
小柯 《新体育》2008,(4):18-19
2007年12月初.联想集团宣布2008年之后退出奥运TOP赞助商的行列.也就是说联想将不再赞助2012年伦敦奥运会。四年之内.从IBM、施乐、UPS到柯达、联想.相继5家奥运TOP赞助商退出.这多少证明了赞助奥运并非是一项保赚不赔的买卖。任何商家进入奥运赞助商行列.都经历过”头破血流”般的竞争.才最终在同行的“绞杀”中脱颖而出.他们不会不珍惜这份荣誉.但这份荣誉中包含的也不仅仅是甜蜜。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企业参与北京2008奥运会赞助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我国企业参与2008北京奥运会赞助十分踊跃,体现出了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赞助层次高,全面参与了从组委会供应商到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等各层次的奥运会赞助计划;二是赞助费用高,有些组委会合作伙伴的赞助费用甚至高于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赞助商的价钱;三是参与企业多,参与奥运会赞助计划的企业目前已经超过了20家。本文还对我国企业奥运赞助营销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我国奥运赞助企业做好奥运营销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备战2008年奥运会我国蹦床项目重点运动员十运会比赛的技术调研得出:为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应实施男女“并驾齐驱”的备战方略;我国男子重点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在世界强手面前已毫不逊色,其差距主要在于动作质量及成套动作稳定性;我国女子重点运动员在动作质量与成套难度上与世界强手均有一定差距。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为圆满完成2008年奥运会使命,还提出相应的5条对策。  相似文献   

13.
第28、29届奥运会我国田径目标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统计分析23-27届奥运会我国田径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名次,1998年-2000年田径各单项进入世界前50位的人数和近几年青少年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取得的成绩,制这出我国在28、29届奥运会上田径夺取金牌数,奖牌数,团体总分,世界排名的目标,认为在28届奥运会上,中国田径要恢复到25、26届奥运会时的水平,在29届奥运会上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4.
以战略学原理为依据,确立了奥运战略指导思想,构建了中国太极拳文化交流的奥运战略模型,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计划。  相似文献   

15.
从悉尼奥运会看中国男子竞技体操走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天津世界体操锦标赛和悉尼奥运会体操比赛录像及成绩的分析,旨在为我国男子竞技体操保持优势地位,制订下一个新奥运周期的奋斗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过程,国家在对奥运会的重点项目的竞技人才进行培养的同时,往往很难兼顾到一些非奥运会的冷门项目运动员的培养,伴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的多元化必然要求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多元化.以2006年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获奖的运动员丁俊晖为案例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竞技水平很低的个人项目(如台球),可以交给家庭或社会举办,同时政府给予扶持."丁俊晖模式"成为后备力量的一个重要培养途径.通过丁俊晖获得的成功作为典型案例,从社会学角度对丁俊晖的成材之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比赛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国女子竞技体操保持优势地位,制订下一个新奥运周期的奋斗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边茜 《体育科研》2016,(6):79-82,92
通过对中国美术学院吴海燕教授的访谈,回顾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出场服装的设计过程,分析中国奥运服装的色彩选择和搭配,在与其他国家奥运服装设计的比较中探讨中国体育设计的现状与未来。吴海燕教授认为,在体育设计中需要注意运动员的功能需求,中国体育设计要建立有东方特色的系统观,“体育+设计”要加上“科技”与“时尚”;政府进行长远规划,牵头建立专门研究机构,联合社会与高校力量持续专注研发,这样将会对中国体育设计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2 0 0 4年雅典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实施过程及取得的成功 ,给 2 0 0 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带来了很多启示。文章通过解读 2 0 0 4年雅典奥林匹克教育计划 ,深刻认识到成功举办一届奥运会 ,一个不容置疑的教育理念和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计划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