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德育在中国教育中步入困境,举步维艰,实现德育美是拯救德育的一剂良药,德育美即是对美的自由精神的借鉴,而使德育绽放出美的光彩。科学的德育观、“爱”的道德模式的建立、德育中立美、审美的统一是实现德育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3.
美育和德育的协同是教育的内在需要美与德的关系决定了美育和德育之间必定存在许多共同之处,这就为两育密切协同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美与德、美育与德育有共同的内容。善,既是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又是一个伦理学的概念,它是美与德、美育与德育最基本的结合点。在社会美和艺术美等方面,美与德的内容和标准也存在着不少共同之处。因此,国家教委在《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中指出:要开展“良好意志品质和审美情趣培养的教育”,要“结合有关学科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音乐、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塑造美的灵魂,作为教师,首先应该重视德育教育。 一、正面灌输,言传身教 德育教育直接关系着我国新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初中学生思想活跃,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班主任应坚持正面灌输的原则,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学生以  相似文献   

5.
石春梅 《教师》2008,(6):8-10
德育美首先应该追求德育形式、内容的美感。它包括德育目标与内容之美、德育内容呈现方式之美、德育过程之美三个主要方面。为此,德育工作者必须摒弃强制规训,以审美自由为中心,促进受教育者对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的充分体认;以情感培育为中心,着力培育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促进道德感的生成和强化;以形式美为德育美感的主要素材,增强德育过程各要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德育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6.
“道德是一种文化上的确定目标以及指导这些目标实现的准则;它或多或少是外在于个人的,是强加给个人或作为习惯灌输给个人的.”[1]“美育是德育的基础.”[2]鉴于此,利用数学美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成为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塑造美的灵魂,作为教师,首先应该重视德育教育. 一、正面灌输,言传身教 德育教育直接关系着我国新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初中学生思想活跃,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班主任应坚持正面灌输的原则,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学生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旋律,拓宽德育教育途径,多方位体现时代特点,探索有效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论美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袁义 《辽宁教育》2002,(6):22-23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和特质。教育的对象——人是具有生命活力的有机体。因而,从真正意义上说,教育就应该成为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人的自由生命创造的活动。它不再仅仅把教育看作是为人的未来发展做准备,也不再仅仅把教育当作促进人的发展的工具,而是把教育作为人的自由生命创造过程的本身,作为人的生命成长过程的阶段和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目的。这种教育即是美  相似文献   

9.
论美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的关系属性。美这种存在,与人类意念正方向指向有关。人类既是美形成条件中两种客观存在中的一方,又可作为审美的主体。美在主体之外,不是主客观的统一。各种形态的美,都是关系属性。分析意念正方向指向和美的构成关系,可最终揭开美的本质和审美现象的诸多谜底,可阐释美及美的观念形成变化的诸多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论美的关系     
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有一句名言:“美在关系”。这句话对后世美学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美在关系”这一命题的提出,标明人类对美的研究,已经从潭然自在、遗世独立的“美本身”(柏拉图语)开始自觉地转向对美与周围环境(或日情境)之闻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考察,意味着人们已开始意识到,美,是一种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环境结构而独存的“美自体”(或曰先验体),它必须在一定的关系网络中才能显现出来,并且,美的性质,会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1.
论美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何以会是美的,这是美学史上讨论了两千多年的问题,但以往的回答都是由于缺乏辩证的眼光而陷于片面,因而不能真正揭示问题的实质。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统一的理论看,人们以科学的观点和标准来衡量和评判艺术造成许多认识的误区。因此,必须重新阐发美的艺术在人的生存活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美的起源     
美产生于人化自然过程中工具的器官投影效应及人的对象化的感性观照,但人化自然之所以产生美,并非单纯是自然因素的作用。离开了社会因素的中介作用,人对自然几乎不能施加任何影响,自然对人只是沉睡中的存在,因而美的起源的完整的理论表述应为:美产生于自然的人化和人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论美的魅力     
美具有神奇的力量和巨大的魅力。表现在:其一,人的审美活动,是美对人的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和吸引力使然。其二,它既能松弛人的紧张的心理情感,又能使疲沓的心理情感重生张力,同时又能还原和匡正失衡与歪斜的心理感情。其三,高度的审美注意产生审美的迷着。其四,陶冶、过滤人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和升华人的精神境界,达到超越和解放,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4.
论美的概念     
吴爱红 《华章》2007,(10):184-184
美,无须用世俗的标准去衡量,它就在那里,自行显示着,并由人获知!人的本性是被庞大的习俗或是习惯、偏好或是爱好的企图包围的,而这一切决定了人的审美观的不同,因此美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5.
论美的本质     
本文根据构成组合原理,分析了美的本质的组合性质。并分别从阶段性、整体性、参照性、迁移性等方面,阐述了美的本质。最后导出美是用经积淀后形成准则在审美对象上的运用这样一个概念。同时考察了美的对象及美的四个演变阶段,从而阐明了美的本质也在不断演变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6.
马志颖 《教育评论》2012,(3):147-149
方东美在民族危机这一时代境遇的感召下,通过反思文化、教育与民族的关系,形成以文化传承为根基,以教育培养为途径,以提升人格为目标,以民族复兴为宗旨的人文主义教育观。这丰富和扩充了自己的思想学说,也为当下的文化建设和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一、数学美的基本特征 作为数学创造自由形式的数学美,无论是在最初的实践过程中,还是在最后的创造成果中,都有其稳固的特性,那些足以显露数学美本质的现象所共同的稳固的特性,就是数学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体育美的崇高表现在体育运动、体育精神和体育观众三个方面。体育美的崇高是社会美崇高的表现之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体育美的崇高是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人在社会上的主体地位的确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这种阳刚之美对激励国民精神,催人奋发向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数学美反映的是主体对数学对象深层次结构及其相互间本质联系的认识.人们常说的简单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并非数学美的本质属性,只能算是数学美的外在特征.本文从数学和美学角度分别论述了数学美的本质属性,也就是作为数学学科的属性和作为美学的属性.  相似文献   

20.
教育美的特性是教育美区别于其他审美现象的自身特有的性质。弄清这个问题,既是解决其他教育美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也直接制约着教育工作者立美育人的实践活动。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教育美的特性,以求正于方家。一符号直观与符号意涵的和谐统一任何教育的美都必须凭借一定的符号作为载体传达和作用于学生。这种符号可以是语言、体姿动作或其他的物质性材料。而无论什么样的符号,其显性层次都必然是以一定的形、声、色等外在形式表现的感性对象。学生对符号的接受和把握都首先从运用感官去感知符号的外在形式开始。既然如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就力求通过对符号外在形式的精心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