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现代主义雕刻家Henry Moore(1898—1986)的100多件作品不远千里来到中国,2000年12月在北京展出后移师广州,当地媒体闻风而动,全方位、多视角地报道了这一艺术盛事。广州一家主流媒体刊发了一则题为“最杰出的西方雕刻展在广州”的动态消息。这则占据显著位置的文艺报道同时配发了三张雕刻艺术品的照片,声称Moore的雕刻每件价值数百万英镑。荒唐的是,  相似文献   

2.
此《丰收果盘》出自数省雕刻艺术大师之手,真可谓“奇石天成,五彩斑斓,品种繁多,温润可人”。作品为文革期间的产,原是准备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首脑的。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情况复杂,此物落入到在杭州修养的林彪“副统帅”的邸。后经他指令赠送给自己的老部下,“四野”的  相似文献   

3.
西瓜小生     
炎热的夏季终于过去了,托俺先生的福,吃了一个夏天的生西瓜。无论什么品相,什么产地,只要是他老人家领回家的瓜,总是相当地生。由此,他荣获了“西瓜小生”的封号。  相似文献   

4.
刘丽 《记者摇篮》2010,(3):83-83
形象思维是艺术领域如绘画、雕刻、电影、诗歌等艺术形式普遍遵循的创作规律,所以它主要被认为是与抽象思维相对的一种艺术思维。俄国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在《艺术的观念》一文中提出“艺术是对真理的直感的观察,或者说是寓于形象的思维”,指明了艺术的特性就在于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5.
在西北,一提到雕刻,人们会自然想到河州的雕刻艺术,尤其是河州回族的砖雕。其实西北回族建筑中,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到今天,都广泛地运用许许多多点缀性雕刻。这些点缀品,如同西北回族建筑一样,形成了自己的类型或风格。雕刻艺术是依附于建筑实体而存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建筑主体造型艺术的发展和深化。西北回族的雕刻装饰是建筑艺术表现的重要内容。雕刻作  相似文献   

6.
杨士惠,著名工艺美术家,象牙雕刻之佼佼者。他勤于学习,努力钻研,不但坚守传统艺术的审美本质,还引领了现代象牙雕刻的发展方向。他一生勤于创作,不断探索牙雕技艺,开创了牙雕艺术的新风。  相似文献   

7.
论媒介即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国 《新闻界》2005,(6):138-139
麦克鲁汉有一著名论断“媒介即讯息”,他是就媒介与一般信息的关系而言。本文作者沿用麦克鲁汉的这个说法,提出“媒介即艺术”,当然,这是就媒介与艺术的关系而言。其实,如果“媒介即讯息”能够被认同的话,那末,“媒介即艺术”这一提法也有其合理之处,那是由于艺术的对象是人、社会和宇宙,艺术也在传递讯息,只不过它与新闻、宣传等传递的内容和方式有所不同。当然,媒介与艺术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但我们提出“媒介即艺术”,意在强调艺术与媒体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意在强测媒体对艺术从内容到形式,从创作到传播和接受的深刻影响。提出“媒介即艺术”意在引起人们对媒介与艺术关系的重视,意在引起人们对媒介与艺术关系的重新审视。过去,人们对某些艺术与承载这一艺术的媒介有过深入研究,比如对书法艺术与文房四宝的关系研究就很深入。  相似文献   

8.
曹明珠,1949年生于长沙浏阳市古港镇一个传统手工艺家庭,爷爷,父亲都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木雕艺人。读书之余,年幼的曹明珠常常给父亲帮工,耳濡目染之间,他逐渐对雕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12岁那年,曹明球一次在朋友家玩,偶得二块菊花石,他如获至宝,利用业余时间精雕细琢成一个龙凤砚台和一个笔筒,只可惜,这两件处女作在“文革”时期被当作“四旧”给破坏了。他当时也没有想到会一辈子和菊花石结下不解之缘,自从多次与菊花石打交道之后,他发现凡是大自然里菊花应有的形态,居然在石头中都可以寻觅到相应的形态,有含苞待放的,有露出灿烂笑容的……于是  相似文献   

9.
葫芦雕大王     
葫芦,人们司空见惯。人们种它,或入药或食用,或用做盛具、水瓢、酒具等。而在东北有个民间艺人,却用葫芦营造出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他就是被誉为“葫芦雕大王”的卢清林。 小小葫芦雕刻,昔日皇家贡品 葫芦原产于印度,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葫芦雕”在我国源远流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传统民居建筑的角度出发,对砖石雕刻的形式和艺术特点等方面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我国传统砖石艺术所传递的内涵形成了更深刻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有关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砖石雕刻艺术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1.
冬夜,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汉风风火火地敲开我的家门。啊,原来是我的老战友──广空越秀山干休所所长、书画艺术家张福铭。久未相见,很想知道他在艺术上的造诣。他见我发问,神秘地笑笑,慢慢从提包里拿出两轴该好的书画:一幅是行草,一幅是国画《牡丹》。我虽不擅书画,却因喜欢品评观赏,对书画之艺术功力也略知一二。我将眼前的两幅书画挂在书架上仔细把玩,从心底进出一句赞叹:其艺术进步颇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势!。福铭非出身书画世家,更没有“科班”“的系统培训,他走的完全是一条艰难的自学成才之路。1968年入伍时,他对…  相似文献   

12.
福州木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在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郭发柽先生为我国著名的雕刻艺术家,长期从事雕刻艺术实践和雕刻艺术理论研究。不但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雕刻艺术品,而且也撰写了许多有关雕刻艺术的论文和文章,尤其对福州木雕、寿山石雕、象牙雕刻等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特邀郭发柽先生分期就福州木雕的历史沿革、艺术流派、品种分类、雕刻原料、表现形式、制作过程、刀法技法、名家名作、收藏维护等逐一进行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马修·福勒是英国媒介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艺术、媒介、文化研究等交叉学科的视野研究媒介生态学。他认为,“生态”一词本身就蕴含“媒介”或“中介”的意涵。在他看来,获取制作媒介所需原材料的采矿行为常导致污染的发生,并以智能手机为例,提出媒介自身的设计构造也是污染成因之一。他对“媒介”、“生态”、“污染”三者之间关系的阐释,为我们理解媒介开辟了“整体性”、“生态性”的视角。与波兹曼等人将媒介生态视为一种环境保护主义取径不同,福勒从美学和政治敏感维度加以考量。他在尼采“权力意志”的基础上,提出“媒介权力意志”概念,同时还从加塔利、德勒兹等哲学思想中汲取研究媒介生态学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4.
宋凤洲,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研究会会员,中国艺术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特邀书画师。近几年来,他的作品接连在全国和地方书法大赛中获奖,并流入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数十本专业书籍,收录了他的作品和小传。宋凤洲八小时之内当他的教员,八小时以外“弄”他的书法,有很多乐趣,也很科学。妙哉,一张一弛,作书胜似闲庭信步,妙过“搓麻”“对弈”,亦乃厮守妻儿老小天伦之乐不可替代也。宋凤洲出生在河北省正定县农村,生存在那块土地上的人们,终日为糊口而劳作,艺术之神无缘光顾。宋凤洲却有那么一位对书法艺术喜…  相似文献   

15.
集安,有吉林省“小江南”之美称,它是上千年前古高丽族部落十九代王朝定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在这片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土地上,许多有志青年为之耕耘,在书法篆刻艺术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姜荣华便是其中一位值得介绍的青年书法篆刻家。荣华自幼喜爱书法篆刻艺术。从小学开始就没淫于涂抹之中,但他真正涉足于书法篆刻艺术之河却是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他认为:书法是纯粹的艺术。其玄妙的艺术境界陶人情操并令人激动不已。那一幅幅线的轨迹,乃书家心灵的低语,并非作者故作姿态的“天真”。他先习“二王”,后临…  相似文献   

16.
孙能苑  胡成娟 《今传媒》2016,(10):166-167
“衰年变法”是存在于艺术领域内的一个特殊现象。“衰年”即老年、暮年,它是指一个艺术家在暮年时段对自我艺术进行再次改造或彻底革新。由于齐白石的“变法”成果显著并影响深远,已成为“衰年变法”的典型代表。要全面认识和理解齐白石的“衰年变法”,我们不能停留于表面现象,而是要对他“变法”的促发因素、他内在的经验世界以及他所形成的笔墨境界加以系统分析。他的“衰年变法”的价值不仅在于为将民间艺术融入文人画提供了一种可能,还在于更广泛意义上为民族艺术注入了更多的人文要素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番禺沙湾青年何世良,在短短的不到10年间做了两件惊世骇俗的“砖”雕塑作品,《吐艳和鸣壁》和《百福晖春图》。其中较早完成的一幅《吐艳和鸣壁》已被载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百福晖春图》是最近才雕刻完成,这件作品比《吐艳和鸣壁》大了四倍,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世界上最大的一幅“砖”雕作品。我敬重这位年轻人,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的突出的贡献,是他对他所从事的事业的不懈地追求。何世良曾真诚地告诉我,他做这两件砖雕作品并没有赚到钱,他做这两件作品主要是出于喜欢做砖雕,他说他非常感谢“宝墨园”和“粤晖…  相似文献   

18.
昭陵六骏     
中外驰名的“昭陵六骏”,是唐太宗在贞观十年十一月(公元六三六年)葬文德皇后后,诏令雕刻陈列在昭陵的。现有四骏藏陕西省博物馆石刻艺术室。  相似文献   

19.
苗棣先生将书名定为《电视艺术哲学》而不是《电视美学》就已经向读者暗示了他对于“艺术”与“美”这组范畴间关系的态度。在引言中,他就引用了赫伯特·理德关于“艺术”与“美”分离的一段论述,指出了“艺术通常是件不美的东西”,并由此引发了全部的引言部分。给电视一个说法,有效地将电视艺术学与电视美学分离开讨论。同时,作者又在引言部分指出了通常对于“艺术”这个概念理解上的模糊性和狭隘性,又区分开了“艺术”与“高雅艺术”这组极易被人混用的概念,这就剥下了“艺术”一词金光闪闪的外衣,还其本质。作者立足于这两组概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唐山皮影艺术》一书,由我国著名皮影研究专家、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魏力群教授撰写。该书涉及中国皮影的分布、唐山皮影的源流发展、民俗传说、唱腔剧本、操纵表演、造型特征、雕刻工艺、著名艺人等,全方位、立体化地介绍了这一传统艺术瑰宝,同时选入自清代以来各时期皮影雕刻艺术的精品800多幅造型。该书是一部有着重要学术价值和广泛艺术欣赏性、资料性的大型精装彩印图册,以中、英文对照编排,面向国内外发行。此书对研究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包括民俗、戏剧、美术、文学均有着重要的价值。《中国唐山皮影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