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界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世界上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部分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亦有精华和糟粕。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在长达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由50多个民族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通过思想感情、意志信念、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的弘扬卓新平当代中国学术界对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已经有足够的讨论。人们提倡二者的并重与结合,似乎认识到其双向互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反观中国当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我认为二者的关系并没有获得一种理想的解决。我感到在实...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全社会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这里所指的民族精神实际是民族的人文精神。民族人文精神对一个国家关系极大。如果把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比喻为打仗的话,弘扬人文精神就是占领制高点;比喻为人的躯体,这就是人的脊梁骨;比喻为综合营养,这就是微量元素。一个没有自己人文精神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没有脊梁的民族,是一个不能够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自己伟大足迹的民族。中国正在跨世纪,21世纪…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五千年的风雨而没有消亡,文明的历史从未中断,极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文精神的强大与绵延,蕴藏着极为深刻而普适的哲理与精神,滋养着无数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它不仅仅是道德价值本身,而且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和责任。对人类对民族命运有责任感的人,才会有爱祖国之深情,爱人民之虔心,爱社会之善举,爱家园之真切,爱自己之自尊。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忧患精神。忧国忧民的忧…  相似文献   

5.
6.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精神 ,其要旨在于以人为本位 ,尊重人的价值 ,关注人的生存 ,维护人的权利 ,重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既是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又是当今时代精神不可缺少的内涵。十六大报告既肯定人的价值 ,又充满人文关怀 ,是一个富有人文精神、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报告。尊重人的价值。十六大报告充分肯定了人的社会价值 ,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报告提出了“四个尊重”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把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提到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同等重要的地位 ,要求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  相似文献   

7.
人类在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其他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了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并由此形成了两种理念;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高扬人文精神,推进民办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历来都十分重视对社会、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采、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传统,直到今天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事实上,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要提倡的东西,都可以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中找到渊源。把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结合起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从而创造出人类更高的精神文明,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学习了有关领导的讲话后,我们深深感到社会主义道德同民族传统道德的结合,必然会具  相似文献   

9.
弘扬传统美德 深化德育工作集县七中陈光文,刘悦集贤教师进修校张景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我们集贤七中,根据《纲要》要求和学生思想品德现状,提出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新路子,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10.
11.
语文作为一门课程,自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如何定性,一直以来争论不休。《新课标》将语文学科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并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可见,“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语文的第一个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认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高度重视其人文性,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把人文精神凸显出来,作为人们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活动首先是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界发生着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生命的类来对待,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人类本身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产物,人类的语言在人类同自然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产生,语文教学从生态学的视角探索,可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其本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我们的基础教育系统、甚至西方国家都在呼唤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一词 ,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其核心思想是关心人 ,以人为本 ,重视人的价值 ,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张扬人的理性 ,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 ;主张灵肉的和谐 ,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它的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那么 ,今天我们所说的人文精神是什么呢 ?教育家吕型伟先生的观点是人文精神的内涵是综合的、全方位的 ,是一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它应当包括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养、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爱国情怀、精神世界、价值观、人生…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核心所在,它在今天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十分重要的价值。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质,充满浓厚的人文气息。弘扬课堂教学人文精神的策略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把人文精神凸显出来,作为人们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活动首先是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界发生着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生命的类来对待,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人类本身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产物,人类的语言是在人类同自然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产生,语文教学从生态学的视角探索,可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其本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结合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背景,阐述了大学教育应该更多的关注人文精神,和谐校园应该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思考学会生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孙宁 《学语文》2009,(1):50-50
青春是多梦的季节,是成长的季节,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生活对人生有太多的想像、期待和创造。在新课标人文性的旗帜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在实践中体现它。由此我存语文教学中努力去天注学生身心的发展,从备课,上课一直到课下的批改作业,时时刻刻体现人文精神,贯穿以人为本的原则,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让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8.
赵锋 《上海教育》2001,(17):46-47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以德治国,以德治校”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近20年来,德育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各种教育基地不断建立,大大小小的研讨会开了不少,形式多样的活动也搞得轰轰烈烈。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值得思考的是,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却总不尽如人意。众所周知,各个学校的校情是有差异的,学生的情况也是各不相同,如果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办法,搞“千校一面”的共性教育,只能造成形式主义泛滥和学校穷于应付的被动局面。学校只有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自主地研究和进行学生德育,才会使德育焕发出活力,产生实效。我们说,学校道德教育是一个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过程,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改革、改进学校德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直强调其"工具性",而忽略了其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面.在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下,人文精神的弘扬与培养就成为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要真正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并弘扬人文精神,就必须从树立人文意识,提高文化韵昧;运用文化学视角,开掘作品底蕴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20.
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话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持续而热烈讨论的话题。直到今天,这场讨论似乎仍在继续,并且有了更加丰富而深刻的意蕴。这次演讲我想谈谈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讨论的背景;二是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三是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意义。一、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讨论的背景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讨论的背景。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大约是从1993年开始的。发表在《上海文学》1993年第6期题为“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也许是最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