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胫骨骨折是常见现象,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壮年身上,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应用材料力学的观点,结合胫骨的结构特点和承受负荷的应力,对胫骨骨折予以力学分析。表明"压缩弯曲负荷"和剪力"突变"是导致胫骨应力性骨折和暴力性骨折的主要原因,为预防胫骨骨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眶筛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4月-2014年9月就诊于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资料完整的64例面中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按Hopkins分类对鼻眶筛骨折进行分类.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后比较术前术后面部外形和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结果:64例NOE骨折中HopkinsⅠ类43例(67.2%),HopkinsⅡ类14例(21.9%),HopkinsⅢ类7例(10.9%).鼻骨骨折者51例,眶内壁骨折者49例.64例患者术后有58例(90.1%)面形恢复情况满意,7例(9.9%)仍有轻度面部畸形.结论:鼻眶筛骨折主要为HopkinsⅠ类骨折,开放复位固定术是治疗鼻眶筛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23岁,于2008-07-05日摔伤右小腿致右侧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见图1).入院后行相关检验及检查积极相应对症治疗,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于2008-07-14日行右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切口一期愈合,定期复查,骨折端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筛窦进路利用自体鼻中隔软骨修复因外伤而致的眶纸板缺损的适应症和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眶壁骨折患者,其中单纯眶纸板骨折28例,眶纸板骨折缺损 鼻骨骨折8例。全麻下经鼻内镜暴露眶内侧纸板缺损区域,根据纸板缺损的面积取自体鼻中隔软骨修复。并总结分析其疗效。结果:36例有眼球运动障碍患者,32例恢复正常,4例仍有不同程度复视;29例并发眼球内陷者,25例得到充分矫正,4例较术前明显改善。8例鼻骨骨折同时复位,手术均Ⅰ期修复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伴有眼球内陷大于3mm的眼球运动障碍的击出性眶壁骨折应在伤后1~4周内手术,内镜下术区暴露充分,自体鼻中隔软骨的修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跟骨关节内骨折占跟骨骨折的60%~70%[1],距下关节骨折常伴有跟骰关节损伤,骨折移位.近年来,临床上大多采用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糖尿病跟骨骨折的患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加之临床上有一些手术并发症未能很好的解决,内固定手术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我们采用切开复位异形钛板内固定治疗13例涉及跟骰关节的跟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多由于长期卧床引起。骨折多见于股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多伤及气血,况老年人体质虚弱,卧床期间心理、生理机能下降,防御机能减退及恢复力差,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  相似文献   

7.
胫腓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且以开放性骨折较多见。我院自1994.6~2000.6月收治的41例Ⅱ、Ⅲ型胫腓骨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1例中男32例,女9例;年龄12~66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7例,重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髌骨粉碎性骨折或下极骨折治疗方法的研究.方法 对35例髌骨粉碎性骨折及下极骨折,取髌骨内侧弧形切口,采用张力带结合钢丝环扎内固定方法.结果 对本组病例中32例(92%)随访8个月-2.5年,平均1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 髌骨粉碎性骨折或下极骨折的手术治疗,既要尽力保持髌骨及附属结构的完整性,又要最大限度地保持髌骨关节面的平滑性,该手术方法能较好保持了其完整平滑性,同时内固定坚强,术后不用外固定,能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患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152例下腰椎骨折住院患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住院病人管理系统调取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全部脊柱骨折患者病例,设计相关调查表对该项研究有关因素登记,并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项调查中共纳入152例脊柱骨折患者,男性患者78例(51.32%),年龄18-87岁,平均47.15±15.71岁,女性患者74例(48.68%),年龄18-89岁,平均59.50±14.83岁;患者年龄与性别比、骨折原因具有一定线性关系.骨折累及腰3(L3)椎体103个、腰4(L4)椎体65个、腰5(L5)椎体17个;有91例(59.87%)单节段骨折、61例(40.13%)多节段骨折,其中后者多见与非创伤性骨折中.创伤性骨折患者119例,其中男性患者创伤性骨折(69例)的高于女性患者(5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非创伤性骨折患者,其中A型骨折124个,C1型骨折5个,各节段骨折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下腰椎骨折中以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最为常见,多为压缩暴力型骨折,以年轻男性患者多见,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非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年龄,非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年龄较高,以病理性骨折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军事训练致疲劳性骨折的原因和鉴别诊断.方法:对23例军事训练所致疲劳性骨折的成因及临床治疗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军事训练所致疲劳性骨折的发生是内外因的共同作用所致.结论:军队中军事训练是疲劳性骨折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2009年9月调查了衡水湖北堤不同园林树木上臭椿沟眶象的发生情况,对不同园林树木上臭椿沟眶象的分布和臭椿树上距地面不同距离树干段(0~1 m,1~2 m,2~3 m)上的臭椿沟眶象分布进行了数量统计.结果显示在衡水湖北堤,臭椿沟眶象不在火炬和槐树等其它园林树木上发生,只发生在臭椿树上,并且不同地点臭椿沟眶象的发生状况没有明显的区别,不同臭椿树树干段之间臭椿沟眶象的发生情况也没有显著差异;同时臭椿沟眶象在臭椿树上的发生状况和臭椿树的胸径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脊柱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创伤。根据受伤后的稳定性程度,可分稳定性和不稳定性骨折。脊柱骨折易错位而损伤神经的,为不稳定性骨折,反之称为稳定性骨折,稳定性骨折多无神经压迫症状。我科从1998~1999年先后护理36例无神经压迫脊柱骨折患者,经过严格的卧床系统背肌练习后,收到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疲劳性骨折又称行军骨折或应力性骨折,主要是指骨骼在长期反复的操作下无法承受猛烈的压力而导致骨骼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现象,也可以说是正常骨过度使用的结果.疲劳性骨折是常见训练伤之一,在部队训练中发病率较高,多发于频繁的长跑、越野训练或单一课目的超负荷训练中,通常是由疲劳性骨膜炎引起的,以胫腓骨、股骨、跖骨和尺桡骨为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要点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14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AO分型C1:7例C2:4例C3:3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暴露骨折端;开放复位双钢板垂直放置固定肱骨内外侧柱;根据情况前置尺神经;克氏针张力带固定鹰嘴截骨.结果:全部病例随访5-23个月.未发生切口感染;截骨处均骨性愈合;两例患者出现克氏针退针;两例出现骨化性肌炎;无迟发性神经损伤病例;肘关节活动度85-120度,平均102度;按照Cassebaum评分优5例、良7例、可1例、差1例.结论:双钢板法固定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较好的手术方法,具有固定牢固,骨折治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尤以下肢骨折多见。其病因是老年人骨疏松、骨小梁脆弱,轻微的外力作用如跌倒坠床等就可引起骨折。由于老年人五脏皆虚,抗御病邪的能力明显下降,创伤的打击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加之骨折后长期卧床,易发生新的并发症,而不良情绪的刺激亦可引起脏腑亏损,而致诸病丛生,因此,在身体疾病的同时,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病理特点,加强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老年性骨折病人的心理分析和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基本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筛孔是分布到颅前窝硬脑膜、鼻腔侧壁、鼻中隔上部、额窦和筛窦血管神经的通道。筛孔的位置对于在眶内侧麻醉筛前神经以及鼻腔上部出血结扎筛前血管,对临床的应用具有实际意义。过去在这方面可做的工作为数不多,为了给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因此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我们所用的材料是张家口地区出土的男性颅骨。总共观察和测量了五十个颅骨左右眶区的筛孔计100侧。在测量中除观察到各经典的解剖教科书中所描述的筛前孔和筛后孔外,在二孔之间还出现一孔,我们暂称为筛中孔,右侧者多于左侧。有的文献还提到四孔出现,但为数极少,在我们观察的材料中未发现。我们的测  相似文献   

17.
一、双宾语英语中有些及物动词后面可接双宾语,即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大多指人,通常位于谓语动词后面;而直接宾语大多指物,通常位于间接宾语的后面,常用句型为:主语 及物动词 间接宾语 直接宾语。例如:Pleasetellhimthewholestory.请把整个故事告诉他。Hegavemeapieceofpaper.他给了我一张纸。间接宾语有时也可改成由介词to或for引起的短语,放在直接宾语的后面,在意思上没有什么差别。例如:PleasepassthepentoTom.请把这支钢笔递给汤姆。Motherboughtanewcomputerformeonmybirthday.我生日那天母亲给我买了一台新电脑。在下面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应用接骨板作内固定的效果及其优缺点.方法:25例患者共43处下颌骨骨折均行接骨板内固定.结果:25例患者术后创口均无感染,为I期愈合.20例咬合关系到位,5例咬合关系不理想,术后张口度在35mm以上者22例.X线复查:未见骨愈合不良.结论:下颌骨骨折应用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效果可靠,避免了颌间结扎;对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小;较传统的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及钢丝栓扎固定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以股骨干骨折的接骨板内固定方式为研究对象,开发了一个综合性的生物力学实验。在传统静态应变仪采集应变片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三维数字散斑动态应变测量系统分析接骨板固定骨折的股骨在压力载荷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接骨板及骨上的应力分布特点。实验结果显示:当螺钉数量较少时,接骨板的弯曲变形增大,增加了接骨板塑性变形及疲劳断裂的可能性;骨折断口下侧的螺钉的应力明显高于上侧的螺钉,因过载导致塑性变形及疲劳断裂的可能性大。该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疏松性下肢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及老年人活动增多,骨折疏松性下肢骨折的临床发生率逐步增高。治疗不能单纯满足于骨折的解剖复位,应力求恢复其原有功能,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所具有的骨折粉碎程度高、手术复位困难、术后内固定易松动等特点,骨质疏松性下肢脆性骨折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内固定物在疏松骨质中把持力降低及老年和骨质疏松患者骨愈合能力相对较差是制约肢体功能恢复的主要瓶颈。应把增强骨折端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及进行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作为治疗的关键。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对下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内固定材料、内固定的理念及改良与临床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