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22,(24):4-5
<正>营造真实而健康的信息传播生态格局当今世界,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信息传播,从技术、平台、内容等各个方面都在形成全新的样态、方式与格局,同时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信息传播的价值。数字化技术的普及让“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艺术家”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种现实,大量的自媒体平台和各种社交平台,打破了传统媒体掌控信息传播的方式与格局。信息传播呈现出海量、丰富、多样的令人欣喜的景象。我们必须看到,  相似文献   

2.
3月 6日,“传媒与艺术研讨会”在北京青年报大厦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十余位媒介专家和艺术家在“新世纪中国报业博览会”上,就北京青年报举行的“传媒与艺术”主题  相似文献   

3.
李福杰 《青年记者》2002,(7):26-26,41
篇新闻报道能否成功,采访成败至关重要。尤其是访谈类新闻的写作,当被采访对象是高级领导干部、艺术家、知名教授或著名企业家等“名人”时,成功地组织采访显得更为关键。所谓“名人”,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工作忙,时间紧。二是大多在某一领域内有着较高的造诣和成就。三  相似文献   

4.
刘刚  郭本玉 《青年记者》2002,(12):46-46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蔡雯教授说: “新闻媒介这种特殊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通过新闻信息传播效果最终获得检验(《中国记者》2002年第1期)。”如果媒体新闻时效性上不去,“最终”、“近来”、“日前”等不确定时限的新闻多了,读者对报纸的关注度相应地降低。面对电视、广播特别是网络媒体等现代传媒千帆竞渡的竞争态势,市地党报该如何“快”起来?  相似文献   

5.
"公平发展权"与传媒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昊 《新闻记者》2007,(1):33-35
不对称信息流动与“公平发展权”的破坏自2001年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信息决定”理论以来,有关信息的不对称流动所引起的负面后果逐渐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其核心理论简单说来就是,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的信息,即信息不对称时,市场上便出现了次品驱逐优质品  相似文献   

6.
一条汇集海内外众多现代传媒产业、投资总额约300亿元的“国际传媒大道”即将在北京南城兴建。 记者从5月22日开幕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国际现代传媒高新技术成果展览会上了解到,目前,“国际传媒大道”的开发建设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其中,由新华通讯社等单位  相似文献   

7.
"传媒入世"的杜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 国加入WTO后 ,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 ,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规范性开放 ;以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 ,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从整体上看 ,物流开放必然带来内外信息的互动 ,对传媒和新闻理念产生重大的影响 ,但这不等于外国传媒注定要涌入我国 ,发生一场轰轰烈烈的“传媒入世”。最近一年来 ,新闻学领域大肆炒作的“传媒入世” ,纯属研究者炮制的一种幻影。“传媒入世” ,有何根据 ?“传媒入世” ,是指我国入世后 ,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服务产业也同时按照WTO规则进行“贸易”。许多学者发表了大量文章暗示“传…  相似文献   

8.
艺术之书     
某日,借来友人所藏旅英文人凯蒂的散文集一读,其书后所附“艺术家之书”定义达22种,使我颇有感触。其中一位学者认为“艺术家所制的书是作为艺术品的书,作为艺术品的书不是有关艺术的书,不是复制再现艺术的书,亦不是用视觉材料为文字内容的书。它们因其本身而做出艺术之宣言,这种宣言是在艺术而非文学的范围之内”。另一位学者认为“艺术家之书不是指有关艺术家的书,亦不是书堆成的雕塑,而是指那些视觉艺术家的作品,它们有着书的形式”。各家高论,不胜枚举。不管前辈从何种角度怎样来阐述“艺术家之书”的概念,我想,它首先应是…  相似文献   

9.
传媒新思维     
《声屏世界》2010,(5):66-67
中国媒体世界性眼光的内涵 随着经济追求和政治宣传的不断刺激和影响,各国资本开始逐渐进入国际传播竞争之中,国际传播活动便开始向强弱截然分明的两极演变:一部分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媒体逐渐成为“传媒强国”,获得“媒介霸权”:一部分发展中或较为贫穷的国家逐渐失去在国际上的独自声音,只能被动地接受“媒体富国”抛过来的信息。成为“传媒孤岛”或“弱势媒体”。  相似文献   

10.
传媒艺术的审美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媒对艺术的影响是划时代的.电子科技使传媒形成了与以往任何的艺术样式都不可同日而语的艺术形态.当代美学与日常生活有着不解之缘,"日常生活审美化"虽然体现了美学的转向,却不足以建构当代美学的内在机理,艺术作为人的审美之维还是当仁不让地应该成为美学研究的主要角色.传媒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整合性概念,是在与传统艺术相对举意义上提出来的,它为当下的审美活动提供了最主要的对象和审美经验.传媒艺术固然包括了传统艺术的内容,但是传媒艺术的时代性特征,又是我们探讨新的审美方式的逻辑起点.在传统艺术中,艺术家的形式创造特征是显性的,欣赏者在面对艺术品的时候,所感悟到和鉴赏的首当其冲是艺术家的形式创造能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形似"并非艺术家的首要追求.而传媒艺术供我们观赏的图像在运动着的时空中被摄录,又在运动着的时空中被播放,因此,就显得异常真实.与传统艺术相比,主体的形式创造因素在欣赏者面前淡化退居其后.距离感的消解,审美主体对于对象的融入,在传媒艺术的审美过程中是普遍的.传统美学主张"无利害"的审美,也就是远离欲望,传媒艺术的审美则是和欲望密切相关的.在传统艺术中,娱乐的功能只是诸多功能之一,而且决不会占有首要的位置;而在传媒艺术中,快感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审美需要,娱乐提供了最为普遍、广受欢迎的快感资源.传媒与生活密切相关,但传媒不能等同于日常生活,审美在日常生活的呈现不能取代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发展有时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吻合了人类精神的现代追求.早在世纪之初,第一声无线电波里传出的话语让两地遥遥的人们共享“千里传音”的现代成功感时,有想当然的文化理论家们便迫不及待地打了一个美妙的比喻;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电影是蒙太奇的艺术的话,那么新闻就是组合的艺术。新闻写作过程,实质上是把各种分散的信息按一定的观点、思路,有机地组合、科学地排列的过程,有志于新闻写作的同志,不能不研究学习这种组合的艺术。信息论鼻祖维纳说:“把两条信息简单地放在一起,价值较小,而如果能够在某个头脑或机关中将这两条信息有效地组合起  相似文献   

13.
传媒观察     
《军事记者》2013,(5):54-54
新华社新媒体专线开播 近日.新华社新媒体专线正式开播。该专线以“互动”“锐度”“灵动”为特点,旨在通过内容集成、N次加工、多媒体表现等操作。为用户打造个性化的新闻信息产品.为读者奉献“有锐度的话题”“有锐度的人物”“有锐度、有温度、有深度”的内容.并力争通过文体创新,使信息产品新闻性更突出。故事性更强,文风更精练,分析更言简意赅。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引起了学界关注。本文认为布氏“电视知识分子”理论并不能解释中国现代社会二者之间的全部关联现象。作者结合中国国情,指出传媒时代知识分子与大众传媒之间存在三种关系:“公共知识分子”、“传媒知识分子”、“节目专家”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各种知识分子的判定标准,并简略分析了各类知识分子对大众传媒的影响。指出,一味地批判并不代表公允,正确的态度是区别对待。对于“公共知识分子”和“节目专家”,应从道德上鼓励,制度上保障。对于“传媒知识分子”,则应提倡学者及传媒自律,并从法律上保障相关制度的健全。  相似文献   

15.
试析"信息资源评估"与"信息资源质量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信息资源评估”与“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的概念、主体、目的和方法加以明确区分,认为“信息资源评估”是客观地反映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状况,评估的主体是图书馆;“信息资源质量评估”反映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满意程度,评估的主体是图书馆用户。从“信息资源评估”到“信息资源质量评估”反映的是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媒科技》2004,(9):59-59
在“信息”已经成为生产力的今天,作为以传播“信息”为主的传媒行业,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据统计,中国目前拥有九千六百多种杂志,二千七百多家报纸,各地电视台近三千家,他们拥有着大量的,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图文声像复合信息,这些信息对媒体、对社会来说,都是一笔不可复得的的资产。如何更好地保存、管理和利用这笔资产,是关系到媒体今后开展多种业务、增加新效益增长点的关键。因此如何把这些信息进行合理利  相似文献   

17.
传媒微语录     
《新闻实践》2013,(11):79-80
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是顺应我国媒体格局、舆论格局发展变化的战略抉择。互联网特别是有“自媒体”之称的社交网络的裂变式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改变了我国信息传播格局和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进一步改变着社会舆论格局。互联网成为影响广泛的新兴媒体,成为社会意见的重要生成地,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顺利地加入了WTO,传媒经济活动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中国的传媒从原先仅仅充当党的“喉舌”, 到后来渐渐地显露出其强大的经济功能和工业特色。国内的传媒研究者逐步掀起了有关传媒经济研究的新浪潮。一时之间,传媒经济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的党报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创新与发展。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如何保持党报的活力、增强党报的竞争力,是学界和业界都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对党报改革的探讨中,“报忧”报道的改进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对“报忧”的界定所谓“报忧”,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是针对新闻报道内容而言,指的是对负面的事实信息进行报道,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外在的客观世界以及社会的真相。范围上既包括对各种灾祸和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疫情等的报道,也包括对各种有悖于社会发展进步的行为,如违背法律和道德、侵犯公众利…  相似文献   

20.
2010年的第一天,“不确定的可能性——798及周边艺术群落青年作品展”在宋庄美术馆开幕,策展人不无忧虑地提出,在艺术园区拆迁的背景中,“我倒觉得去哪里居住是次要的,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是,艺术家在我们这个社会的位置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