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作者借为王洪伟新作《扎根的现代性:当代中国钧窑先锋艺术———以张大强陶艺生命史为核心的艺术社会学研究》撰序之际,通过对近年来王洪伟钧窑文明研究历程的系统回顾和学理分析,一方面高度评价了王洪伟立足于独特传统钧瓷文化的历史社会学研究,由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灵魂及现代性转型可能性路径的学术雄心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强调提出历史文化研究或中国社会学研究首先要坚持"顶天立地"的精神:既要站在世界学术的前沿,具有世界眼光和前沿意识,又要深入中国实践的基层,具有本土立场和草根精神,还要有"包容"精神,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经验性与理论性、建设性与批判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本土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学术研究在理论上力求不走极端、不搞片面性,尽可能实事求是。更重要的是作者强调在理论研究上要强化"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意识,正确处理"现代的成长"和"传统的被发明"的不可分割性关联,发掘现代社会开拓和成长的传统因素和传统资源,一者立足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逻辑和学理逻辑,努力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的可能性、规律和路径;二者由此努力建构起世界眼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兼具的中国社会学理论框架体系和解释模式,参与世界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前沿对话。这对于像钧窑这样的传统中国文化的研究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代中后期,卷泥片成型技艺引进钧窑造型艺术。钧窑卷泥片陶艺造型从理念上讲,需要创作者对泥性的深刻理解与把握,需要基本认知泥片成型工艺要求,需要熟知卷泥片肌理及其应用;从创作艺术素养和思想上讲,需要创作者从传统文化资源里汲取养素,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创作灵感。卷泥片造型技法进入钧窑成型艺术无疑将给当代中国钧窑带来极大的艺术提升潜力和张力。  相似文献   

3.
近百年来的钧窑历史研究大致形成了“文献学派”、“考古学派”和“科技学派”三大流派,它们具有各自的学术成就同时又都遭遇史学瓶颈和困境。既往的钧窑历史研究存在着主观性推断、反逻辑推理、循环伪证等方法论问题,常常以偶然性推断普遍性、以特殊性推论一般性,进一步造成了钧窑历史的混乱。钧窑研究应在对既往钧窑研究史学困境和方法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秉持一种整体的宏观文化史观,坚持历史文献研究、考古研究、现代科技分析及烧造实践的紧密结合,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以开创钧窑历史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口述科技史引起传统技艺科技史述一场“眼光向下”的革命,引领我们建构起一种以一线钧瓷艺人和匠师为主体的、更接近历史实际的钧窑科技史框架体系。要完成这样一种史学使命,一要走进“历史田野”,借重“活态”的钧瓷艺人的技艺口述,完成建构迈向人民的钧瓷科技史书写;二是参与史述的知识分子应当走向钧瓷技艺的田野实践,结合科技文献、匠师口述,从体验化、经验性的钧窑工艺实践中获取钧窑科技的真实材料,由此建构迈向人民、走向“历史田野”的真实可靠的钧窑科技史体系。  相似文献   

5.
钧瓷文化资源包括钧瓷艺术及工艺流程、钧瓷文物及珍品、钧窑遗址、神垕古镇、钧瓷文献资料、现代钧窑、钧瓷艺人、钧瓷精神等.依是否可以进行商业经营来划分,钧瓷文化资源可归入钧瓷文化事业和钧瓷文化产业两大领域.钧瓷文化事业是钧瓷文化产业的基础,而钧瓷文化产业又可为钧瓷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创造机会,营造环境和氛围,促进钧瓷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在兼顾钧瓷文化事业和钧瓷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原则下,重点发展钧瓷文化产业,按照钧瓷的特点优势和市场的需求,调整钧瓷生产和经营的战略和策略,积极推动钧瓷文化资源向市场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正>陶艺——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作为最古老艺术形式,陶艺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艺超越了民族、国界成为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一种普遍的艺术形式,这与其在发展中不断变化、完善有离不开关系。有人将这种发展变化进行了归纳,称其为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一、"传统"与"现代"概念的提出现代陶艺是现代艺术的一个分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来的钧窑历史研究大致形成了"文献学派"、"考古学派"和"科技学派"三大流派,它们具有各自的学术成就同时又都遭遇史学瓶颈和困境。既往的钧窑历史研究存在着主观性推断、反逻辑推理、循环伪证等方法论问题,常常以偶然性推断普遍性、以特殊性推论一般性,进一步造成了钧窑历史的混乱。钧窑研究应在对既往钧窑研究史学困境和方法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秉持整体的宏观文化史观,实现历史文献研究、考古研究、现代科技分析及烧造实践的紧密结合,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以开创钧窑历史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政治惊扰—市场窄化的逻辑或机制,深刻地渗透、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产业体系之中,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型的结构性障碍或困境。以政治惊扰-市场窄化的概念框架研究钧窑创烧以降到1970年代末市场化转型前后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政治、市场对钧瓷技艺、手工艺人及整个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性挤压,也能感受到其强大的正面积极功用。只有通过更多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换个案的充分经验分析,才能从学术理论角度更恰切地定位政治惊扰和市场窄化的适切边界,并使其成为革故鼎新的现代性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9.
近日,许昌籍学者、河南大学副教授王洪伟博士的两部钧窑研究学术专著《传统文化隐喻——禹州神垕钧瓷文化产业现代性转型的社会学研究》和《中国钧瓷艺人录——政治、市场和技艺框架下传统手工艺人的社会学叙事》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标志着钧窑文化研究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0.
依据当代社会学理论关于传统一现代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社会学角度重新构建中国钧瓷史的叙述框架,中国钧瓷大致可划分为两大阶段:一是传统经验科学阶段;二是现代科学理性阶段,前一阶段进一步细化为:唐钧瓷启蒙期、宋代鼎盛期、金元钧窑系形成期、明清钧窑衰落期;后一阶段进一步细化为:晚清民国复兴期、共和国官窑时期、民钧窑繁华期、钧瓷业扩张期。钧瓷发展史的社会学建构中,蕴含着“现代的成长”与“传统的(被)发明”的思辨关联,现代不断地发觉、发明、再塑传统;传统不断被现代援引、借用,并嵌入到现代元素构成中,体现了传统一现代的连续统一而非断裂。  相似文献   

11.
钧窑是宋元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制瓷传统,同时也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疑问较多、争议较大的一个窑口。为此作者主持进行了2001年对禹州神垕镇钧窑遗址的考古发掘。经过严格认真的考古发掘工作和初步的整理,使我们对钧窑的烧造时间、发展阶段和工艺技术等诸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收获颇丰。通过发掘大体可以确认在禹州市神垕镇西南部的古窑场中,钧釉瓷器的生产大体始于北宋末期(12世纪前半叶);经过对刘家门窑址发掘资料的初步整理,可将钧窑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即北宋晚期到金代前期,金代后期到元代初年,元代时期;发掘中清理出一批遗迹;在下白峪窑址发现了中晚唐时期的遗存,清理了一座窑炉,出土了大量瓷片和窑具。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青瓷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北方青瓷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突出的成就,在青瓷史甚至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北方地区墓葬、窑址出土的青瓷产品的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探讨,并以钧窑为中心,列举了钧窑的烧制年代、窑炉、产品、制作工艺、钧窑窑系的形成等多个方面文化面貌,以此讨论北方青瓷发展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陶艺创作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正在进入一个转型期。所谓转型,不仅是新老艺术家的交替,也包括艺术观念、审美价值和创作思想的转变。今天的陶艺创作正伴随整个现代艺术运动的发展而发展,在更大程度地利用和把握陶瓷媒介特性的基础上,创造着比传统陶艺更具审美表现力和激发力的丰富而颖异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本章重点:陶瓷基本概念的理解本章难点:中国陶瓷发展历史关键词:陶瓷陶艺发展观念本章引言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泥”与”火”的艺术。陶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它不是对传统的重复.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本章主要从理论方面.同时结合一些图片.对陶瓷概念、分类、发展进行阐述,使学生对...  相似文献   

15.
张智 《华章》2013,(20)
现代陶艺是近些年新兴崛起的一项艺术,它将现代艺术中的现代风格与创作思想融入到陶瓷作品的设计当中,突破了古典美学,并颠覆了以往传统的陶瓷设计理念,并将作者的个人想象力与创造力完美地体现在陶瓷作品中,成为一门新型的艺术。本文围绕现代陶艺概念简介、现代陶艺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陶艺的文化底蕴、中国现代陶艺的文化底蕴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对现代陶艺的审美特质进行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到近、现代,中国陶瓷艺术在世界上已风光不再,甚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出现了一定的差距。陶瓷艺术要发展,陶艺教育是关键。在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及至我国的台湾,“陶艺”早就走进了大、中、小学课堂。实践证明,陶艺教育的价值很高,在中小学开设陶艺课程,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选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到近、现代,中国陶瓷艺术在世界上已风光不再,甚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出现了一定的差距。陶瓷艺术要发展,陶艺教育是关键。在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及至我国的台湾,“陶艺”早就走进了大、中、小学课堂。实践证明,陶艺教育的价值很高,在中小学开设陶艺课程,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选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钧窑是北宋末年创烧的中国古代名窑之一,以窑变工艺和意象美学享誉于世。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长期的恢复性研烧,在原产地钧瓷工艺美学传承创新基础上,以“意境”学说为核心的钧瓷意象美学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引发当代钧瓷工匠从材料、工艺等方面对钧瓷意象、意境美学现代性的探索;与此同时,许多慕名到钧瓷原产地的学院派艺术家,立足传统钧瓷工艺和材质,从艺术形式、学术思想等多元视角对传统的钧瓷意象美学现代性进行探索。两类探索并行不悖,一起构成钧瓷意象美学的现代性新内涵,推动了当代中国钧瓷窑变工艺和意象美学现代性的双重增长,为中国历史名窑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新典范。  相似文献   

19.
陶瓷作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且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现代陶艺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将会对人们的审美体验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现代陶艺主要是指19世纪末期,在巴黎开始流行的新型艺术门类,通过一些较为放任、奔放、自由的形式,有效展现出创作者、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观念。现代艺术对于创作者本身的情感展现较为丰富,同时夹带了较多的社会色彩,融合了较多的时代因素。本文主要是从现代陶艺创作与传统陶艺创作中的审美比较入手,针对现代陶艺创作过程中的不同方面对陶艺创作中的审美意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20.
现代陶艺的发展日新月异,陶艺的形式也丰富多样,仿生陶艺也是众多形式中的一种.本文从自然中的观赏石的赏石标准为切入点,分析现代陶艺家如何结合观赏石的审美特征并利用陶瓷材料进行陶艺创作,探讨观赏石对陶艺家在进行陶艺创作时所带来的种种启示.从“天为艺术”的美来反观“人为艺术”中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