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2020年10月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初中历史课程资源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研究”在我校举行了开题仪式,笔者十分荣幸承担了一节初中历史观摩课的教学,课题是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国破山河在,抗日战争激发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备课过程不仅使我对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抗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激发了我对如何利用丰富的红色乡土历史资源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思考。现将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环节及反思呈现于此,期待初中历史教学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包括图书、音像资料、数字化资源以及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案例。“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内容。教学用真实的乡土资源,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精选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强化学生政治认同,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社会价值体认。本文从实践角度谈一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正>家国情怀体现了个体依附于共同体的归属感,其情感升华是逐层递进的,经由“伦理亲情”到“国家民族认同”。此间,乡土情结是不可或缺的承接纽带。乡土放大了“家”的概念,系“亲情”的寄托之所,是缩小了的“国”,与“国”之命运息息相关,往往成为有识之士反哺社会的基点。因而,乡土资源是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宝库”。统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从多个视角试图解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形成对家乡、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国际视野,有理想,有担当。”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呢?教育学家加里宁说:“祖国是扩大的家乡,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这为初中历史教学开辟了一条家国情怀的培养途径——从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家乡开始。  相似文献   

5.
<正>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提出: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形成对家乡、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国际视野,有理想、有担当。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位于珠三角广府文化腹地,明清以来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文教鼎盛,有丰富的乡土历史资源。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利用好对学生来说较为感性和易于理解的顺德乡土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6.
家国情怀流淌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脉中.小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家国情怀的渗透尤显重要.古诗经典由于年代久远,小学生难于理解.我们在学习古诗过程唱诵诗词、导图呈现、采取教育戏剧的情景剧场,完成一曲古今对话凝视,我们也能跨越时空界限,聚焦古诗经典,涵养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已经进入“核心素养时代”。如何通过初中统编教科书将家国情怀素养有效地渗透到历史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帮助学生构建“四个自信”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初历史课堂教学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本文将以初中统编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一课为例,力图通过教学立意的确立及其有效落实来探究对初中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教育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为高中历史课堂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更为多元的形式,依托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成了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由此可以看出,《纲要》强调应从地方入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的社会资源,促进幼儿园的特色发展。我园乡土资源丰富,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充分挖掘可利用的乡土资源,将其引入到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办出了特色,促进了我园特色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家国情怀是新课标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乡土文化资源,引入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通过开发新余乡土文化资源,向学生传授新余的乡土文化知识,实现教学资源的本土化,从而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增强核心素养培育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以激发他们的光荣感、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祖国,提升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在中学阶段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是一件比较有争议的事情。许多人认为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健全,并不能很好理解家国情怀的意义与内容,贸然开展教育工作无疑是在浪费时间。也有很多人认为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可塑性较强,所以在中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着得天独到的优势。因此,本文将结合乡土资源探索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家国情怀素养的策略,希望可以对广大中学教育从业者的日常工作有所帮助与启迪。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进行研究生家国情怀的路径研究。通过阐释家国情怀的内涵,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家国情怀的相关性,得出要以共同体意识为重点,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分析家国情怀的特征与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得出研究生现在对传统优秀文化、国情、国家政策了解片面,家国情怀现状不容乐观。从而提出要丰富研究生家国情怀培育形式、开展常态化"榜样"教育与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责任等。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家国情怀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前途和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家国情怀是历史价值观教育的根本归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入选2019年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的基础和起点。本文拟从中国民族主义切入,谈谈家国情怀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正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便于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和发展。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融入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只有这样,才能不偏离素质教育的轨道,促进中学生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情操的全面提升,使之成为一名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栋梁之材。一、在文本教学中融入乡土元素乡土文化与生俱来带有较强的草根性,或者说很接地气。而且往往那些接地气的事物多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并且让人感受到亲切感。因此,在中  相似文献   

15.
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理解。培育家国情怀,不仅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课程,还能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但是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家国情怀教育经常被忽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因此,将细致地介绍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乡土史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
<正>家国情怀是一种深沉的情感,是人们对自己家乡和国家的强烈依恋和归属感,这种情感不仅仅是一种个人情感,更是一种社会共同体的情感。“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家国情怀既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华儿女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7.
家国情怀既是高中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高中历史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的教育教学核心内容之一。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既具备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思想道德,也能真正担当起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积极运用本地域的乡土历史资源不断丰富家国情怀教育内容,还要借此充分体现历史教育的内涵与价值,使学生能够在更多的乡土历史资源学习中形成浓郁的家国情怀,并实现精神层面的升华,为进一步发展历史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个人都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将乡土历史融入历史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服务社会、担当责任等,这些无不体现了对历史价值的学习和追求,让学生感受历史厚度与温度的同时,教师也要深挖乡土历史资源,并融入教学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9.
<正>战国思想家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子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近代史学家章学诚《文史通义》载:“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乡土教育资源是指个人所在地的地域特色、文化古迹、自然景物、地名和历史沿革、历史名人、历史事件、社会发展变迁及民间艺术、语言、风俗等,是中学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福建莆仙乡土教育资源为载体,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中学历史课程建设,更有利于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0.
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缩影,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重要的教学资源。湖南长沙乡土历史资源丰富,将众多历史名人、历史传说、名胜古迹恰当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长沙文化的魅力,从而产生热爱长沙、热爱祖国的感情,同时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