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西游记》研究史上,丘处机《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的存在主要与《西游记》作者的探讨联系在一起,人们几乎忽略了二书相似的命名.不过,由于丘处机的西游使道教地位遽升,从而激化了佛道二教的矛盾,导致了数次佛道大辩论,并以道教的失败告终,引起当时对《道藏》的大规模禁毁,于是,《长春真人西游记》长期未为人所知,所以虽然二名相近,但似并无因袭关系.梳理唐僧西天取经故事的源流,第一次以“西游记”为名的是元人吴昌龄的《西游记》杂剧,此剧孙楷第先生曾指为杨景贤之作,实不可信,仍以吴氏为当.从《西游记》杂剧现存孤本中可以看到将此剧与《西厢记》联系在一起的文献记录,可以推测,《西游记》一名实为吴昌龄仿拟《西厢记》而成,然后,取经故事也被纳入到这个命名之中,直到最后《西游记》小说使这一命名成为取经故事的总名.  相似文献   

2.
《哈利·波特》与《西游记》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产生的不同的经典,但我们仔细思考这两个作品,会发现它们之中有着一致的共性,那就是游戏精神。这两个作品都是成功的幻想小说,两部作品所体现出的是读者真实的内心需求。都走进了儿童独特的生命的空间,切中表现了他们的欲望、愿望、渴望。相较而言,《哈利·波特》是专门为儿童而创作,而且是为当下的儿童,因此,比并非有意为儿童而写的《西游记》游戏精神更集中,更亲切,更浓烈,更迎合儿童的情趣爱好,这也是它为全世界读者倾倒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4.
《西游记》中叙写了神仙、魔怪、凡人三类人物的饮食活动,涉及的饮食品种、饮食习俗颇为丰富。这些饮食事象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学意义,突显了小说的主题,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打上鲜明的宗教烙印,体现了佛道儒三派思想交融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西游记》取经人物形象的塑造、奇幻的构思与其他精怪形象的生成,都可看出《夷坚志》的痕迹,甚至细节处也有沿袭现象。《夷坚志》对《西游记》的生成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小说《西游记》中的情节、语句与《五灯会元》中的禅宗话头存在诸多关合之处,揭示二者的关系,可以透过文本的表层对小说中睿智、幽默的话语以及看似无味的情节有更深入的理解。针对《西游记》宗教文本的复杂性应摒弃"原路返回"的阐释思路,采取"有限度"的、更加灵活的"互文"读解方式,"于其变化横生之处引而申之",从而对小说宗教文本有更通达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6,(4):118-120
《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代表着神魔小说的最高成就。它通过孙悟空大闹大宫以及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以神话的形式曲折地映射和揭露了现实世界中的黑暗和腐朽,批判了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表现了广大市民反对强权、蔑视统治阶级权威的反抗精神和中华民族在斗争中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心和征服大自然的伟大气魄。它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思想内涵丰富深刻。  相似文献   

8.
基于《西游记》的文本内容,从用忠、用能、用隶等角度分析天宫及所辖势力的人事策略,玉帝以用忠为主,如来以用能为主,太上老君则是用隶,他们的人事策略与各自想要达成的目的相调适,最终都服从于玉帝维护天宫秩序的最高目标。“天”是相对独立的一种政治势力,这个既依靠又独立于佛、道两派之外的一极,受制于天宫中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人事体制,对如来所辖势力在人间的扩张采取了放任甚至支持的态度,以期形成天宫权力系统的某种平衡。  相似文献   

9.
颜翔 《文教资料》2010,(11):8-11
《西游记》是我国十六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范本,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本文旨在论述这部长篇小说如何通过孙悟空的英雄史.塑造了这位“齐天大圣”敢于斗争、追求自由与进取精神的艺术形象:但同时文章又揭示了孙悟空那种英雄主义的转变.是如何由天生地长、无所畏惧之石猴最终修炼成佛的,是如何推进矛盾关系中冲突双方的主体性质的演变.从而实现主题思想的必然转换,即由孙悟空与神权体制的斗争过渡到自由向秩序的皈依:这种转换又是如何从“取经”这个恢宏的背景上。深刻揭示孙悟空形象的精神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最新的资料发现表明,大略堂本《西游释厄传》源出清初文学家查望之所藏(或所刻),并为汪淇、黄星周等人所见所读,为百回本《西游记》的祖本。据陈元之《西游记序》所臆想的"前世本",以及认为"前世本"的"艺术手法与艺术特色相当鲜明"等,因皆为自说自话所致,故其既不可取,亦不足法。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大都特点鲜明,或具有突出的象征性,或契合堪舆学原理,或二者兼而有之.小说中此类环境描写有三种功能:推动情节发展、预示人物身份和暗示小说内容.《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宇宙生成模式和天人合一原理,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认同佛教的宗教态度和作品宣扬佛教的创作主旨.同时,小说环境描写的堪舆学色彩,使《西游记》的环境描在空间布局、山水形态和动植物生机等方面为古代小说环境描写大大推进一步,在细致程度上,也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从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西方美学的双重角度来看,《西游记》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情趣美”。《西游记》的“情趣关”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从题材、境界、形象看,具有奇趣美;从动物精灵、打斗场面看,具有童趣美;从性格塑造、喜剧部冲突、市井生活、化俗为关四个方面看,具有谐趣美。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是由产生于关中金元之交的全真教教徒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持续创作形成的。它最早出版于关中道教重地重阳宫。关中有大量《西游记》形成的遗迹,应依之建设关中《西游记》旅游系列景点,并使之与北京白云观、江苏茅山形成《西游记》旅游圈。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中的情色叙述是小说中十分明显的一环,表现出十分独特的情趣之美.小说的情欲描写是对市井百姓色欲本能的一种反映,人们对情色欲望的本能追求是小说情趣生成的根源与动力.小说中人物关系的架构对情趣的生成有着激发与促进作用.小说充分发挥神魔小说想象虚构的文体特长,运用多种技巧,从场景、法术等方面入手,既充分发掘情色叙述中的趣味,又恰当把握尺度,让小说呈现出独特的情趣魅力.  相似文献   

16.
反讽艺术贯穿《西游记》写作的始终。从取经起因、人物选择、过程直到结果,一直使用着反讽的艺术手法。通过成书过程,时代背景、思潮和作者的生平、思想的分析,把形成小说这一艺术特点的原因归结为这一时期文人独特的思索和视点。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的主题是“金丹大道”--这是明清时大多数《西游记》研究的观点。20世纪90年代,李安钢先生重提这一观点,遭到了不少学的反驳。这就是说式图通过辨析《西游记》中的“佛教”,“心学”,“游戏笔墨”等关键性问题,澄清以往学对《西游记》的误解以证明这种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成就了周星驰后现代主义喜剧大师地位的香港影片《大话西游》,一方面固然使用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方式破除了古典小说《西游记》的权威话语、颠覆了唐僧等人的传统文学形象,而另一方面它却也从更为人性的角度重新阐释了唐僧师徒取经的深刻意义,弥补了《西游记》小说创作的缺陷.本文将以小说和电影对取经主题的表述分析入手,从电影“孙悟空”形象的的塑造角度进行分析,去论述《大话西游》对小说西行取经主题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了"猪八戒",经考证这些都来自于小说《西游记》而不是杂剧《西游记》或其他,《金瓶梅词话》中还出现了一副对联及一句俗语,也极可能来源于小说《西游记》。小说《西游记》现存最早的刊本为万历二十年(1592年),则受小说《西游记》影响的《金瓶梅词话》不太可能早于此年,由此可得出《金瓶梅词话》当成书于万历年间。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源于宋元“说话四家”中“说经”一类;取材于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史实,由吴承恩对前代小说、戏曲毛坯创造性加工雕塑而成,在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最吸引人的则是它那贯穿作品始终、浓郁而有鲜明民族性的幽默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