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修订本)概念领域学习内容,作为“圆”单元的第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单元概念的整体建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整体建构圆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将学生生活与概念建构联系起来,以此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正如在“圆的概念”的教学中,一个“圆”字,在学生的大脑中竟有五种不同的观念形态.用建构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应该调动“主体”的思维能动性进行主动建构,并利用认识的运演性从自身执行的运演中抽象出正确的概念.对于建构主义应吸收其合理内核,进行去粗取精的研究,将它与激进建构主义的“不可知论”和“唯我论”划清界限,避免走向唯心主义和否定一切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而模型建构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学生“模型建构”核心素养的培养,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存在没有深入领会“模型建构”的内涵、课堂上缺乏学习评价等问题。笔者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制定有效评价工具、训练模型建构能力、编制校本分层作业和重视错题变式训练等方面,探讨“模型建构”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动态问题是磁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因其能有效考查学生数理结合能力、读图形画图形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此类问题成为近年高考的热点之一.以压轴题出现,其情景变化多端.笔者从实例中进行解决策略问题研究,即将实际情景转化为物理模型,借助计算机软件辅助模拟,动态显示粒子轨迹,建立“动圆”模型,利用“放缩圆”“等时圆”“移动圆”等模型,化抽象为形象,再应用物理规律和几何知识,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国内翻译学建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对南京师大吕俊教授所构想的“建构的翻译学”进行了分析和解读,然后得出结论:“建构的翻译学”可以成为“翻译学”建构的理论框架,翻译学的建构并不是一场不可圆的梦。  相似文献   

6.
模型建构是“科学思维”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建构物理模型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发展物理思维尤其重要。文章对电磁感应的动力学问题中的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并从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去分析如何通过合理建构物理模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数学模型的有效建构,是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切实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模型的建构,问题是关键。本文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模、在比较思辨中建构模型、在还原生活中拓展模型”三个方面进行相关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研究近年高考数学试题,发现解析几何对“椭圆”和“抛物线”的考查难度有所下降,“直线与圆”的地位大幅度提升,具有数学文化背景的题目层出不穷.其中,有一类圆的问题在已知条件中没有直接给出圆的有关信息,而是隐藏在条件中,需要通过分析转化,从而发现圆(或圆的方程),进而利用圆的知识求解,这类问题称为“隐形圆”问题.比如“蒙日圆”、“阿波罗尼斯圆”等.“隐形圆”问题综合性强,充分考查了学生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学生答题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以几道高考题和模拟题为例,探寻“隐形圆”问题求解策略.  相似文献   

9.
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一课,基于学生认知,组织课前自学;立足数学本质,开展课堂教学。先前,学生是从生活的角度感性地认识圆的特征,这节课,应该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更加理性地认识圆的本质,从而真正地体会到圆的美。具体地,在三次“画图”中体验数学中的圆,在三次“追问”中深化圆的认识,在两次“想象”中建构圆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范永梅 《中学物理》2023,(19):12-15
依据意义建构理论,要使学生最终实现问题解决(Uses),应该基于学生经验背景,构建出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物理问题、物理模型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此作为“桥梁(Bridge)”,建构起对问题客观、全面、深刻的认识.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习题教学中需要有效搭设“模型桥”“实践桥”“迁移桥”,实现“以题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几何最值问题近年来频繁出现在中考压轴题中,其往往形式多样,考查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通过对“定点与圆上一动点距离的最值问题”进行探究,归纳“点圆最值和线圆最值”模型的解题思路,为学生解决此类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中,以学生为中心,使用“问题链教学”启发学生思维,运用“历史复演、实验探究、实验创新和思维模型构建”等方法,建构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总和守恒的思维模型。在驱动任务和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的思维发展过程和不同层级进阶的模型建构历程,引领学生不断深化对概念和规律的本质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基于问题解决的实验改进,由学生发现问题,在失败和创新中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知识框架,提升运用实验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硫酸型酸雨”形成实验的创新过程,前后历经五次尝试,从第一次基于“认知起点”的尝试到第五次“模型建构”的创新,初步实现了二氧化硫性质一体化实验,关注过程,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4.
建构模型可使复杂的生命现象或过程直观、简洁,能有效发展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使其对生命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和预测。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从模型的源头开展教学,关注模型是如何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让学生充分认识模型建构的价值和内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沿着“生物体的功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实现”的思维线索,开展演绎、推理和论证活动,并补充信息,让学生再次分析主要问题,对模型进行质疑、论证、完善,在证据和推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其能运用模型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实验室或工艺制备中“操作-目的”关系模型为例,阐述真实情境中基于关系模型的高中化学推理类问题解决的相关研究结果。在建构关系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认知任务分析的方法建构该类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型,归纳相关问题解决的关键障碍点,并提出应对之策:提升学生“关系模型”建构的质量,提高运用“关系模型”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空间观念,不断提升推理能力是重中之重.“隐圆最值问题”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能够顺利掌握各类隐藏圆的最值科学求法,对于教师来说怎样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探寻出隐藏圆,并根据既定的方式来进行求解是一大难题.本文结合具体例题分析如何利用“隐圆”求解线段最值问题,旨在为一线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手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数学教学逐渐走出了“重知识轻能力”的误区.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建构,在深刻理解知识的同时,逐渐将知识内化为能力.文章以“十字相乘法”教学为例,从“数“”式”通性出发,让学生通过经历类比、归纳、转化等过程建立十字相乘模型,以此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和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张现霞 《化学教学》2023,(10):44-49
开展“素养为本”的高三化学专题复习,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以“物质的定性检验模型建构与应用”为例,从单一情境的问题解决到复杂情境的问题解决,从回顾旧情境提炼分析思路到在新情境中建构认知模型,从在科学探究中完善、认同认知模型到在应用中内化、升华认知模型,初步形成基于模型认知的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教学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深刻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本文基于问题驱动,通过“对比分析”“模型建构”“科学探究”“迁移应用”四个环节进行科学探究、证据推理以及模型构建,从结构、性质、用途三个角度系统学习乙酸,由知识本位转向思维本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免疫调节”单元为例,从重要概念入手,设置问题情境,开展学生活动,在模型建构、社会议题和问题解决活动过程中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