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什么是交通新闻?说它是经济新闻,却不一定完全反映宏、微观经济.说它是科技新闻,却也点到为止.说它是社会新闻,却没有被市井生活元素所充斥.在四不像的矛盾中,交通新闻寻找着自己的定位.那么在经济、科技、社会甚至政治新闻之外,能否出现一个新的视角,或者新的报道空间呢?  相似文献   

2.
评论不是新闻,但它却领导新闻,就像诸葛亮不会舞大刀却要指挥关羽、张飞。它在性质和档次上是根本高出一截的。众所周知,评论难写。搞评论在新闻各行中算是一种难事、苦  相似文献   

3.
"新闻敏感性"就是新闻记者"敏锐地捕捉新闻线索和新闻事实,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能力。"通俗地说,同样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有的记者看不出它的新闻价值,而有的记者却能发现它的新闻价值,并从中挖掘出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性是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它既是综合判断的能力,又是敏捷的思维能力。在我们日  相似文献   

4.
十年前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一条新闻明知它是假的却希望它是真的,但最后证明它还是假的,现在在网络上看到一条新闻恰恰相反,明知它是真的却希望它是假的,但最后证明它还是真的。为什么现在的网友不再是浮云了呢?首先应该归功于科技的进步,只要网络允许使得  相似文献   

5.
尹一凡 《新闻世界》2008,(10):41-41
穆青先生热爱文学.提倡“散文式新闻”,常把描写和抒情等文学手法运用到新闻通讯的写作当中,增强美感和表现力。本文试就散文式新闻作品的一些表现手谈点体会。“散文式”新闻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它是一篇新闻,却有诗的语言;它在叙述事实,却揉合着深情。能使受众加深印象,难以忘怀,能激发受众情感,打动受众心弦。  相似文献   

6.
“新闻时时发生,视角各有不同”。的确,在世界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闻无时无刻不在,但这些新闻却不是都能轻易捕捉察觉到的,它需要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新闻作品评析这个主题很陌生,它基本上不在新闻学的范畴之内,但在新闻实践中却离不开它,且日渐显现出其重要作用。所谓新闻作品评析,是指新闻单位由专门人员(有的是报社考评员)亦或是报社总编,对当天见报的新闻作品进行客观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  相似文献   

8.
“新闻纪录片”是一个荒谬的概念。因为新闻和纪录片之间的差距要远远超过它们共同的东西。作为电影艺术的纪录片是一种审美对象,而新闻的本质却是传播信息;纪录片要求处理现实的创造性,而创造性地处理现实对于新闻是致命的;新闻注重材料的新奇,而纪录片却可以表现一个人所共知的东西,只要它运用的手段是成功的。新闻永远不会去报道一次普通的下雨,而伊文思却把它拍成了一部美丽的纪录片,那  相似文献   

9.
北京"7.21"暴雨遇难者名单公布,央视新闻节目逐一播出遇难者名字。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分钟,却让人找回了丢失已久的感动,它让这段历史带有了温度。以往,无论是教科书还是业务实践,我们更多强调的是新闻的速度,新闻的深度,新闻的高度,新闻的力度,却较少提及新闻的"温度"。其实,和速度、深  相似文献   

10.
贺小玲 《今传媒》2013,(1):57-58
内地娱乐新闻从文化新闻中分野不过十余年,却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呈井喷发展之势,成为媒体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伴随着娱乐新闻的发展,批判其庸俗、低俗、假新闻泛滥及恶意炒作的声音从未停止。娱乐新闻如此的"病态"也引来很多学者对它的质疑,质疑它违背新闻基本规律和新闻经典定义,已经不成其为新闻。本文主要归类描述娱乐新闻的病态现状,并对娱乐新闻病态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闻客观性原则被西方新闻学者称为"只可无限接近却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在新闻实践中,客观性原则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即分析了新闻客观性原则的三点局限性:商业利益的驱动、政治因素的影响和个人局限性的影响。但是,我认为现今新闻客观性原则仍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它作为一种新闻理想,像一面旗帜一样引领着新闻学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它作为新闻职业道德可以约束新闻从业人员,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良知。  相似文献   

12.
文霞平 《新闻窗》2005,(6):55-55
新闻写作主题的深化贯穿于记者、编辑工作的全过程。主题就是新闻的中心思想,它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却又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从事实中提炼,却又不能“拔高”。  相似文献   

13.
新闻图片的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摄影要求真实地反映生活,不允许有任何虚假的成分,但是优秀的新闻摄影却因其中作者能动性的增强而具有了艺术性,即它在具有新闻价值的同时也具有新颖生动、内涵丰富的形象意义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就是说,作为艺术性较强的新闻作品除了它本身特有的重要的新闻价值外,还具有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生活中,新闻经常发生,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察觉的,而记者的职业特性恰恰在于新闻敏感性。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事件的高度敏感和洞察,决定着记者采写新闻的效率和质量,它是一名优秀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初读《经济参考·周末版》,你会觉得它“四不象”:它是副刊,却不乏新闻和言论;它登的多是经济新闻,却篇篇好似文学作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副刊,赢得了大批读者的喜爱:有人版版拜读,不漏一篇;有人期期收藏,分类剪贴;有人欣然命笔,一试身手。这是为什么呢? “副”不离“正”《新闻工作手册》上这样解释“副刊”二字:“报纸上刊登新闻、评论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主要发散文、杂文、游记、小品、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然而,《经济参考》的报人们却另有一套理论:经济报纸办副刊不能离开经济生活为消闲而说闲,它  相似文献   

16.
新闻真实性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韵 《新闻界》2004,(4):60-61
新闻真实性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历久弥新的话题.因为它是一个贯穿于新闻理论研究和新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并且随着新闻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新闻实践的发展,对新闻真实性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7.
彭国元 《声屏世界》2008,(10):25-27
新闻真实的背面是新闻失实。新闻失实包含整体失实和部分失实两种情形。整体失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彻头彻尾的虚假新闻,它是因某种功利驱使而故意失实,是“冷静的头脑”干的,属于“观点上的撒谎”、“精神意义的撒谎”,不可原谅。而部分失实则是一种潜在的隐性失实,绝大部分是在一种不自觉状态下所为,它虽接近整体真实却又存在部分失真之嫌,此种情形虽危害不大却时常可见。  相似文献   

18.
邵薇 《军事记者》2005,(9):22-22
这篇现场短消息刊登在《解放军报》2004年11月9日一版“绿色快报短新闻竞赛”专栏。一望标题便知,它是一条纯新闻;仔细读完却想,也不完全是。它有新闻的纯粹,又兼具事实外的意味。  相似文献   

19.
彭蜀湘 《新闻窗》2008,(1):126-127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从题材对象上,它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相互并列,而和社会新闻的关系却有着些许不同,需要进一步厘定。  相似文献   

20.
所谓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记者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观察能力去挖掘和发现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生活细节,并随之判断该信息含有新闻价值大小的一种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别人并不能看出它是有价值新闻,而你却能有效地判断出它是有一定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新闻线索,并从中提炼一个最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