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场要求被告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及经济损失人民币1元”的官司,在2003年的中国体坛闹得沸沸扬扬。这场官司格外引人注目的原因为:一方面,这起官司的原告是大名鼎鼎的姚明,被告是长期与中国体育结缘的可口可乐公司;另一方面,这场官司被体育界的人士评价说“可能动摇中国体育赞助机制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期发表的《中国体坛国际大走穴》一文是引起一场官司的报道,也是导致我国体坛第一例名誉权诉案的文章。本文作者田学祥是新华社主任记者、中国新闻学院副教授,王俊璞是从事体育报道多年的新华社体育部值班室副主任。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记者观察》91年第12期上,文章发表后,中国羽毛球队教练王文教,对将自己名字出现在这篇文章里非常不满,认为侵害了他的名誉,并于今年4月22日向北京市西城区法院提出诉讼,状告田、王二人。要求被告“在已经发行的范围内公开承认错误,对给被告造成的名誉损害赔礼道歉,为原告恢复名誉,赔偿由于被侵权行为给原告造成的精神损害和心理损害。”10月9日,北京市西城区法院第一次公开审理此案。法庭上,原、被告双方进行了辩论。被告答辩称:原告对我们的指控不能成立,我们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在本刊发稿时,此案仍在继续审理中。此事发生后,本刊接到许多读者来函、来电,询问此事。为此本刊特将其原文登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国体育界发生了一件很出名的事情,中国羽毛球队领队兼主教练王文教状告新华社记者污辱贬低他的人格,居然把他列入“走穴那种人”,于是一场长达九个月的官司,围绕着“究竟是否走穴了”和“说你走穴算不算污辱人”等问题,沸沸扬扬争得不可开交。本文写成之日,尚不知法院如何终审判决,而作者也无意去理会这场官司谁胜谁败,只不过想对这场官司说不清道不明的“走穴”,发表一点儿小议论。时至今日,“走穴”算个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4.
4月6日,广州东山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陆俊状告《羊城体育》的名誉侵权案。这是中国足坛第一桩栽判状告传媒案,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5月中旬,本案发生新变化,原经陆俊的代理律师王冰等人查证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羊城体育》突然具备了法人资格。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7月中旬,王冰律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为本刊记者翟越■为王冰律师)陆俊一案广大读者、球迷非常关注,您能先就《羊城体育》突然具备法人资格一事作些说明吗?●众所周知,在诉讼中我们将《羊城体育》的主管上级部门《羊城晚报》社列为被告,因为我们查证《羊城体育》不具  相似文献   

5.
“马家军1号”是怎么回事为何索赔600万“马家军1号”配方之谜被告声音:我们绝对没侵权一案未了,又起风波1998年8月12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沈阳马氏保健品总公司起诉赵瑜及中国作家杂志社侵害名誉权一案。此前,本刊1998年第八期《马俊仁会上法庭吗?》一文已断言马俊仁一定会打这场官司,却没有料到马氏保健品公司会横空出世,首先发起反击。或许因为不是热点,此事并未引起媒体们的广泛注意,不久后便杳无音信。马氏保健品公司是什么性质?那个神秘的配方到底是怎么回事?索赔600万的依据何在?带着一连串“剪不断、理还乱”的疑问,笔者北上沈阳。常言道,欲听风雨,先观云雾。或许透过这起因“马家军1号”配方引起的案件,可以对未来的一切看出些端倪。  相似文献   

6.
“马俊仁现象”是当今体育界的“热点”。《体育与科学》的编辑先生们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热点在刊物上进行严肃的讨论,不能不说是智者之举。笔者亦有感而发作此短文,以博一笑。 1.爱国主义与民族自尊心:“马俊仁现象”之精髓  相似文献   

7.
曾哄动一时颇受体育、新闻两界人士所关注的,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王文教状告新华社记者田学祥、王俊璞侵害名誉权一案,经过10个月沸沸扬扬的争执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民庭的一审判决,以被告田学祥、王俊璞败诉,被告赔偿原告2000元损失费了结此案。然而这场新闻官司并没有就此揠旗息鼓。一审判决书下达后,旋即传出田学祥、王俊璞不服一审判决,欲上诉到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消息。看来这场由文字引发的新闻官司,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田学祥、玉俊璞二人。  相似文献   

8.
奥运年的中国竞技体育最令人一言难尽:优势项目“到顶滑坡”,运动成绩此起彼落,体育人才“阴盛阳衰”……可以说,中国体育界又一次面临着对内外部关系的重新认识和调整.我觉得,体育界的这次反思,除了改革训练、竞赛和管理体制外,还  相似文献   

9.
“郎平终于回来了!”人们如释重负,仿佛中国女排的滑坡从此便可打住,沉痛便能根除。 虽然施拉普纳神话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体坛不存在“千年一清圣人出”的立竿见影的效应,但是,郎平对中国排坛的贡献和声望,郎平受命于危难之中的胆略,赢得了人们的信赖与认同。 中国女排主教练真那么好当吗?愿望和现实毕竟是两码事。  相似文献   

10.
1994年1月,马俊仁携王军霞远渡重洋,捧回了那座在世界体坛上代表至上荣誉的“欧文斯”杯。那时,恐怕谁也没有料到,“欧文斯”奖杯竟成了“马家军”辉煌的休止符。1994,等待马俊仁的是数不清的纠纷……  相似文献   

11.
对马俊仁现象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家军”在世界体坛的全面崛起,标志着中国竞技体育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革命。本文通过对马俊仁现象的整体反思后得出:教练员是优秀运动队的核心;“拼搏精神”是优秀运动队伍的灵魂;严格管理是运动队创造优异成绩的保证,而马俊仁挚心爱国、实干苦干、艰苦创业、奋发图强、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勇攀高峰,正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2.
注释马俊仁     
在新中国体育50余年的历史上。你很难再找到像马俊仁这样的人物。如果他是一位作家,他一定会写出比阿加莎,克里斯蒂更具悬念的侦探小说;如果他是一名演员,他的表演将比喜剧大师卓别林还要精彩。一句话,中国体坛太像马俊仁这样善于“作秀”的教练员了。 马俊仁,男,944年10月28日生,辽宁人。 主要社会经历:赶车,参军,任中学体育教师,任辽宁女子中长跑队教练,现任辽宁省体委副主任(副厅级)。 “我的一生有三大愿望:一是拿世界冠军,二是破世界纪录,三是建田径训练基地。” 这是马俊仁在各种场合接受不同记者采访时多…  相似文献   

13.
李央:施拉普纳终于正式移交了中国足球队主教练的大印,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我觉得中国足球的这段风云史终于画了一个句号。这个句号,同时也是下一个宏篇巨制的卷首语。施拉普纳“神话”好象一下子被破译了,就象一部侦探小说,前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推出了好多情节,最后一看结果,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14.
七运会上,辽宁大展“虎”威,以绝对的优势坐上第一把交椅。辽宁体育的崛起,震动了体育界、新闻界。均冠以“辽宁现象”、“辽宁模式”加以评论和论证。国内体育界内部对体坛“三巨头”——辽宁、广东、上海——有句说法:广东有钱、上海有权、  相似文献   

15.
日前有报道说北京国安队主教练金志扬因劳累过度、身体欠佳,以健康原因欲辞去主教练一职。且不论此消息是否属实,教练员身心俱惫、不堪重负的现象乃中国体坛一大景观。 自建国以来,体育界沿袭苏联模式,运动员从选材、入(专业)队、训练、比赛甚至吃饭、睡觉、车票、服装等等,事无巨细,一切均由教练包办,难怪“海外兵团”无一例外地感叹国内训练条件之优越,这一切是多少教练员(包括领队同志)呕心沥血的结晶。虽然这种保姆式的工作方式在计划经济那个特定时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培养了一大批阿斗式的“优秀”运动员,“朱建华现象”就是例证之一。本文无意评判这种工作方式好或是不好,只是对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金志扬们仍然勤勤恳恳地做着“保姆”而感到不解和遗憾。  相似文献   

16.
“神奇教练”马俊仁又率领一帮能奔善跑的弟子出山了,这是近一段时间中国体育界“新闻中的新闻”,连中国足球队新聘南籍教头米卢大叔的风头都盖不住  相似文献   

17.
以马俊仁为教头的辽宁女子中长跑队,扬威斯图加特,风靡七运会,奏凯西班牙,5位姑娘,14次打破3项女子中长跑世界纪录。这一系列辉煌的成绩震惊了世界体坛,也极大地鼓舞了我国体育工作者,大家不约而同地喊出了“向‘马家军’学习”的口号。  相似文献   

18.
旧的世界体坛格局已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苏联的解体和东、西德的合并,使九十年代世界体坛沧桑巨变:苏联体育力量的分流,宣布了一个体育巨人的倒下,而两个德国的统一使德国人对恢复世界体育第二大国充满信心。然而,两年多来德国体育界一直处于混乱状态。这一局面将维持多久,德国体育何去何从,是整个体育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古金 《新体育》2005,(3):42-43
当今国内体坛“韩风”劲吹,足球、篮球、网球、射箭、手球、跆拳道、摔跤……诸多项目里都活跃着韩国教练的身影。那么,从这个文化与中国相近,面积只有中国一个省份大小,然而又堪称体育大国的国度里走出来的这些教练,究竟给国人带来了什么?其中又有哪些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的?不妨让我们走近他们。教练的权威不容挑战中国女子曲棍球主教练金昶伯在1999年初接帅印时,曾与队员有过这样一段对话。金昶伯问队员:“火车的发动机是什么做的?”回答五花八门:“铁”,“钢”,“合金”。金昶伯通通摇头:“是木头”。队员们哄堂大笑,金昶伯却沉着脸,再…  相似文献   

20.
老纳禁烟     
施拉普纳就任中国足球队主教练不久,一次在队员房间发现烟缸里有一堆烟头,不禁“龙颜大怒”,召开紧急会议,“克”了队员,也“刮”他认为工作十分勤奋的助手们:“为什么不及时向我反映?以后再发现谁吸烟,就坚决请他回地方队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