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反动,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美及澳洲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北美及澳洲的"现代教育制度"正向"后现代教育制度"转型.在后现代背景下,美、加、澳等国学校教育制度不断分化,具有了"告别整体性和同一性"的后现代特征.体现了多元化、灵活化的后现代学校制度趋势.  相似文献   

2.
聚会中,来了一个朋友的朋友,某人讲起投资,他一开口就说:"你落伍了,要再多进修."众人面面相觑.某人讲起澳洲红酒好喝,他马上说:"这是品位问题.我喝红酒已经很多年了,澳洲红酒,根本不登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3.
1.Monkey(猴子)据说此词来源于讽刺封建贵族和官吏的故事诗歌“Reynard the Fox”中的一个人物Moneke。由于这个故事流传很广,使得monkey一词沿用至今。2.Kangaroo(袋鼠)据说英国航海家库克1770年在澳洲探险时  相似文献   

4.
徐曼宇 《文教资料》2009,(9):130-131
"论诗当以文体为先,警策为后",揭示了文体对诗歌阅读鉴赏的意义.本文从"以诗歌语言的音乐性为切入点"、"以诗歌语言的模糊地为扩充点"、"以诗歌语言的偏离性为深化点"三个方面论述了诗歌语体特征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被动的写作者:昌耀诗歌创作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昌耀的"被动"诗歌理论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一理论揭示了诗歌产生的规律:即诗歌创作来自于情感的驱使,情感的产生来自于对生存困境的体悟.情感的郁结是诗歌产生的动因.昌耀的诗歌理论形成与诗人时生命的理解与苦难经历密切相关.昌耀的"被动"诗歌理论是其诗歌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出口"政策出现负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澳洲人》2007年11月28日新闻报道,近日澳大利亚"八校联盟"指出,尽管澳洲一直致力于"高等教育出口",但在国际高等教育市场上,澳洲的"声望地位"却有下降的危险。在国外许多人看来,"在澳大利亚上大学"是一种"阳光海滩上的享受",而不是"对青年人有着重要价值的学习过程"。"八校联盟"执行理事米歇尔.加拉格尔(Michael Gallagher)在悉尼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警告澳洲大学:美国、加拿大和一些北欧国家已经开始劝告学生不要到澳洲留学,因为在那里的学习过程是"阳光、冲浪、性行为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经历一个大的社会转型期,诗歌传播有了一个全新的语境,其中最大的变化来自于传播媒介的改变.大众文化、消费文化、信息文化等新的社会文化特征都为诗歌的传播带来了新鲜的质素,影响了诗歌写作的状况和诗歌文体从形式到内容各个层面.这些合力最终使得诗歌写作出现了一种求真的美学倾向,这种"求真"的美学导致了诗歌写作当中"善"的纬度的缺失.而如何让诗歌写作在真善美之间找到平衡是当前诗歌写作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书怀诗歌心系读者,特别是农民读者.他走的是民族化大众化的"通俗"之路.他从古典诗歌、民歌、曲艺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在"土话"和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出朴素、优美的诗歌话语.他立足于乡村和土地,写出了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形成了鲜明的中国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9.
庄伟杰诗歌创作在澳洲华文文学中是比较特殊的,他从独特的角度表现了海外学子的精神苦难和心路历程,对处于边缘诗魂的坚守与执着,自我体认的精神放逐之路。他的诗充分体现了他所追求的“我行我素我在我思”的境界,俨如一道美丽的风景,为澳洲华文诗歌创作竖起了一面旗帜。在为我们展示了海外学子的心灵风貌和文化追求的同时,提升了澳洲华文文学的灵魂和精神品质,使诗人的诗歌具有了永恒的生命情趣、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末,澳洲成为英国的领地.为了开发澳洲,英国政府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这样既节省了英国的监狱,又为澳洲的开发输送了廉价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1.
潘菁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132-134
上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处于"边缘"位置,准备突破.而学院批评家们占据着"诗歌话语霸权","老资格"总是会有意忽略先锋诗歌.在学院派批评家那里,它成为了匿名的事实,它的缺失损害诗歌(文学)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在语言和观念、经验表达上有所突破,成为写作"时尚",优秀作品和诗人得以成长,一代新人得到哺育.  相似文献   

12.
南朝永明时期,诗坛审美趣味从刘宋元嘉时期的追求"富丽"之美转为追求"清丽"之美.永明诗歌之"清丽",主要表现为语言的自然和谐和情感的细俗通透.诗人对诗歌声律的高度重视推动了永明诗歌语言向音律协和方向的发展.永明诗人更为内敛的情感体验和对乐府民歌的喜爱,使永明时期诗歌中的情感变得细俗.在情感表达上,永明时期的诗歌佳作实现了诗歌语言的意象化,代表了诗歌创作艺术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以其清丽风格给当时的诗歌评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学鉴赏的规律,刘勰《文心雕龙》中有这样的说法: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就诗歌而言,这"波"就是诗歌的语言.语言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因此,我们必须善于发现诗歌当中最富有"品评"价值的语言,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来完成诗歌鉴赏.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的诗歌生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诗歌因回到纯粹个人世界而渐归沉寂,90年代以来商业化狂潮和"告别革命"的氛围,更让它淡出人们的视野.而互联网的适时兴起,为困境中的诗歌提供了新平台,其开放性与互动性,改变了诗歌的传播方式和阅读方式,让人看到诗歌"复兴"的曙光.但网络并没有改变诗歌的文体性质以提升读者的数量,也没有强化诗歌的艺术凝聚力和先锋性,却可能在思想和艺术准则的瓦解中,导致诗坛的分崩离析,并损害诗人体验和思考的独立性与独特性,使诗歌丧失"先锋"精神.对读者而言,它所造就的浮躁阅读心态,也削弱了交流功能.网络的不确定性,使诗歌无法摆脱对传统文学刊物的依赖,从而也不可能摆脱它在商业化的文化环境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当代诗歌逐渐被现代社会"边缘化"了,同时,读者、社会也被诗歌"边缘化"了.当代诗歌与现代社会出现了巨大的"不融性",但是它们又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互存性".  相似文献   

16.
明末著名学者许学夷的<诗源辩体>是一部辨析和追溯诗歌体制、风格源流的著作,是明末诗学复古思想的代表作.他用"天成"和"作用"分析魏晋诗歌,用才力分析初唐诗歌,用兴趣分析盛唐诗歌.针对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概念,充分说明了许学夷注意到了诗歌体制和体貌批评中的方法与对象的适用性和历史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明伟 《文教资料》2008,(28):318-320
本文在对中国古典诗歌特点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诗歌教学的"两步法",第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诗可以兴"的传统,体悟诗歌兴发感动的力量.第二步,由学生自己创作,在对诗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用白话文的诗化语言来诠释古典诗歌,从而达到诗人的"兴"与学生的"兴"相融合的境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并能从中吸取到更丰富的营养.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诗歌处在复杂的大变局中,既是危机亦是重新清理现代汉语诗歌观念、诗歌功用价值等,以求寻求突破的转机.然因为过度放大经济社会对诗歌的压抑、过度关注诗歌和诗人的"边缘化"现实处境,导致诗歌创作和理论批评界对生长出的诸多诗学本体命题思考不够.关切当下中国诗歌的发展,我们必须重新面对90年代的诗歌遗产,重新审视"边缘化"、"个人性"等命题,处理好诗歌发展的"常"与"变"、"体"与"用"、诗歌创作与理论批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五四"诗歌革命、"新民歌"运动和朦胧诗的崛起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的三次伟大革命.这三次诗歌革命及其影响实际上构成了一部百年诗歌史.通过对三次诗歌革命进行的历史性考察,和对20世纪诗歌艺术流变的追踪,可以发现诗艺发展的规律及其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20.
诗歌能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文学综合素养.两千多年来,诗歌滋养了无数中国人的精神.诗歌以其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等特点决定了它特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在聋校的诗歌教学中,我尝试用"吟诵、赏析、比较"三悟法施教,引领聋生走进诗歌的王国,寻觅赏析诗歌的路径,感悟诗歌的魅力,丰富聋生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