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权学说是一定时代社会需要的产物。在它的实践时期,主要发挥政治效应。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人权是资产阶级的鞭子。美国把“人权攻势”的矛头集中指向中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提出反华提案遭到十连败的结局。“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成为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一个政治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中美两国的人权差异是由双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价值观造成的。美国在人权方面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中心,对中国等其他国家的人权实行双重标准。中国按照本国的实际国情奉行主权大于人权的理念,在人权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中国在人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的人权状况必将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国际社会,美国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危及世界和平。这引起了中国学对美国人权状况的高度关注。他们对美国的人权传统的渊源和构成、美国人权政策的历史演变和人权问题、美国与国际人权公约、美国人权外交等方面做了初步的研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权和美国的“人权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人权外交始于卡特任总统时期,里根时期加以完善;到布什时期,成为美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其对外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美国的人权外交是美国政府和国会把美国的人权标准强加于人,以维护人权为名,干涉他国内政的对外政策行为。它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5.
卡特就任美国总统后,正式提出了人权外交战略。美国人权外交虽然不能排除其理想主义成分,但其主要动机是国家利益方面的现实主义考虑。第三世界国家是美国实施人权外交的重要。卡特政府对第三世界的人权外交有其自己的特点。对卡特政府实施人权外次,历来评说不一。不能否认,卡特政府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权政策取得了某些收获。但总体上讲,它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使美国的安全利益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人权外交”有其独特的外交思想传统,即美国例外论、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人权外交”是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工具,其实质是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7.
论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人权外交由来已久,但在中美关系中推行人权外交,却始于70年代末卡特时期。此后,历届美国政府在处理中美关系时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人权外交,并呈现出不同特点。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主要在人权理论和人权实践两个方面。美国对华人权外交的实质是以人权为武器,推行美国的理想、价值观,维护美国国家利益,西化和遏制中国。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将会长期存在,但美国的手法会不断变化调整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美国的冷战思维“人权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全人类的一个共同的美好理想,但是关于人权问题历来存在着不同的主张。美国“人权外交”的理念具有极大的虚伪性,其实质是干涉别国内政,是强权政治的表现,从而决定了美国“人权外交”必然遭到以中国为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抵制,必然到处碰壁,走进死胡同  相似文献   

9.
“人权”作为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一面旗帜,在20世纪下半叶东西方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中又成为西方手中的“意识形态武器”,这就是“人权外交”。回顾美国“人权外交”的历史,从威尔逊最初提出“人权外交”的主张,到卡特政府正式提出推行“人权外交”政策,及至当前的布什政府的外交主张,我们不难看出,“人权外交”说到底是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的,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谋求霸权地位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法治社会是文明社会的必经阶段。人权既是个人的权利,也是集体的权利。人权是法律的泉源,法律是保护人权的有力武器。法律与人权的关系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综合内涵的深层次体现。一个国家的法律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它的人权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