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环境正义运动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场以实现环境平等权为主旨的基层群众运动.环境正义运动的直接起因是环境风险的不公平分配这一社会现实.环境正义运动有着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深刻的历史渊源,一定意义上,环境正义运动是民权运动的扩展,是对主流环保组织的挑战.环境正义运动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各界不同程度地对环境正义运动做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2.
美国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其历史上的三次大的环保运动密不可分.首先,环保运动促使美国环境管理机构由最初单一的管理机构过渡到了由国家环保局、国家环保局下属的十大分局、州和其他地方环保机构所组成的环境管理机构体系.其次,它们推动美国的环境法律由最初的保护资源和荒野发展到保护资源、预防和治理污染的全方位的法律体系.再次,它们极...  相似文献   

3.
刘鹏娇 《历史教学问题》2023,(2):151-157+177
20世纪中后期的环境正义活动改变了拉美裔社会参与感弱、难以达成一致的刻板印象。历史上倍受歧视的拉美裔群体面临着严峻的化学有毒物质威胁,他们采取了分权领导、社区参与的组织策略凝聚渊源复杂的族群,开展反对滥用杀虫剂、阻止社区加盖焚化炉、联合各类环保力量等系列环保活动。拉美裔的环境正义活动不仅挑战了主流环保观念,展现了少数族裔的环境诉求,促进不同种族的环保力量的联合,而且影响了联邦政府环境决策者,促使环境正义问题纳入到政府规划中,提高了族群的政治影响力,展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处于社会底层、边缘化的拉美裔已然成为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地球日     
第32个地球日(2002.4.22) 1970年4月22日,美国爆发2000万人参加的公民环保运动,这一天后来被命名为地球日。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地球日推动了西方国家环境  相似文献   

5.
环境正义主题贯穿美国环境文学发展的整个历程,是美国环境文学的主导情感和思想.美国环境文学中的环境正义主题包括两个维度:人与自然之正义和以环境为中介的人际正义.美国环境文学家对环境正义的张扬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价值,对解决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环境正义视域下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正义的实质在于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平等地分配环境利益与负担。缺失健全的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不正义的重要原因。通过建立完备的公众参与制度、推动公众实质性地参与环境决策过程可以有效地矫正环境不正义、实现环境正义。我国现有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过程的制度对于实现环境正义有诸多不足之处。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健全我国环境决策公众参与制度,以期实现我国社会成员间的环境正义。  相似文献   

7.
环境正义作为当代环境运动及环境政治理论的思想源流,对反思环境伦理教育具有本体论、认识论及价值论意义,可以整体推进环境伦理教育的进步。而依多元正义思想,环境正义涵括分配、承认、参与与能力等多维内涵,引领着环境伦理教育的正义转向,为环境正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石。而为推动环境正义教育的整体发展,相关各方理应积极厘清困境,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8.
1960-1970年代是美国环境运动发展的一个高潮期。美国慈善基金会作为一支非政府的民间力量,将资金、专业知识和制度化的管理运作于这时期的环保组织和项目,从而影响了环境运动。以"福特"等基金会为例,考察美国慈善基金会的动向和举措,既可以看到美国基金会于1960-1970年代环境运动的表现和作为,更可以审视美国基金会在环保运动中运作的特点。因此,基金会是研究现代美国环保运动的一个重要的面相。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发生了一次以生态观为主旨的规模空前的群众性的环境保护运动。这次环保运动是美国历史上自然和资源保护运动的发展和继续,它直接起因是人们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的不满和恐惧,同时它也有着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与战前的资源保护运动相比,战后美国环保运动具有显著的特点,并且环保运动对美国的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实践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60年代美国大学生既追求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学生权力”,也追求崇高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自由、平等、正义等“学生权利”,这是19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爆发的最重要原因,也是其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美国梦作为一种文化历史现象,其存在已有数百年了,直至今天,它仍然是广为美国公众甚至其他国家的人民所认同的一个概念。美国黑人虽非自愿移民美国,但美国梦所包含的自由平等和机会均等的理念却同样是他们所追求的。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权运动前,美国黑人所梦寐以求的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和宪法所述的美国梦能够切实得以实现,这样,他们才能实现个人的美国梦。因此,民权运动领袖对美国梦有过多次诉求,以寻求公众和联邦政府对运动的支持,而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使得美国梦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对黑人实现他们的美国梦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Same-sex marriage is part of a global civil rights struggle for LGBQ rights. How this movement is framed, advanced, and critiqued across the globe can be linked to how young people in schools are prepared to deliberate social issues in the political sphere. This article examines national history books as cultural artifacts that present what is possible and reasonable in the struggle for LGBQ rights. It examines how LGBQ rights are defined, situated, and understood within past social justice movements included in the texts. Insight into the narrative for rights in the U.S. is provided through comparison to Canada where LGBQ persons have great political protection and visibility. The comparison illuminates that integrating historical thinking and inquiry into textbooks and placing the struggle for rights within the national narrative may help U.S. teachers give reason and a social justice focus to sexuality inequity.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的环境保护意识停留在资源保护的层面上,在经过了60年代的环境保护运动和70年代的“环境革命”之后,环境保护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并成为人们普遍认可和尊重的社会意识。60年代的环境保护运动对美国环境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美国社会环境意识从保护主义到环境主义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环境政治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环境政治和环境政策有其独特的思想观念、促成环境运动兴起的力量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一套独创性的政策建议。借鉴美国环境保护的经验 ,中国环境保护的关键在于将其与国家的已经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计划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业绩却不能令人满意,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忽视了发展中的权利诉求,包括劳动者的权益与广大公众的环境权益,而导致这种局面既有政府失灵因素,还有资本的逻辑惯性和社会力量的缺失.为了落实新的发展战略,政府必须从经济主导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认真对待权利,强化法律的有效性以推进社会公平与环境公正,引导全社会在通往法治的道路上实现劳动权与环境权.  相似文献   

16.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environmental justice movement has developed out of growing concern about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environmental harm and unequal access to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The mainstream environmental movement has been criticized for failing to address adequately environmental justice issues. Several scholars have claimed tha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has also failed to incorporate environmental justice concepts regarding the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environmental harm, but no studies thus far have tried to measure this claim empirically. This content analysis examines the level of inclusion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concepts, as well as their context of representation, within mainstream, US national, 6–12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urricula. National curricula from Project WILD, Project Learning Tree, Project WET and the World Wildlife Fund were examined in this study. All guides were developed between the late 1990s and early 2000s, but were revised more recently. A total of 224 lessons were reviewed and evaluated based on several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dicators, with consideration for the presence of these indicators and whether they were presented within an environmental justice context. The lessons were also coded for implied environmental justice content and supplementary sections of the educational guides, such as appendices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s, were also cod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se curriculum guides often address issues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justice (e.g. environmental health impacts on humans); however, they rarely present the issues within an explicit environmental justice context. The guides also rarely address issues traditionally considered to be environmental justice issues. The results show many missed opportunities to incorporate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dicating that lessons could be adapted easily to be more inclusive. These results reveal potential cooperative opportunities between those calling for more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clusion in mainstream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those who create mainstream guides.  相似文献   

17.
环境正义理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凸现了人类环境伦理观的根本性转变。一方面,人类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另一方面,彰显了国内环境公正、国际环境公正与代际环境公正的基本理念,标志着世界环境保护运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美国环境正义理念进一步影响世界各国国内环境法律与政策,并且在一些国际环境框架公约中得到明显体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经济飞速发展之时,环境正义理念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腾 《西北师大学报》2007,44(1):130-132
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研究在侦查工作与司法公正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现状的分析,发现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应从侦察程序、立法制度和司法实践等方面完善人权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