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人民司法的历史上,法院调解的发展虽然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但是,它仍然有着鲜活的魅力,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方面有了改革的必要。法院调解制度的问题和弊端存在于制度设计和司法操作两个层面。完善法院调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我们应当妥善解决法院调解与判决之间的关系;坚持法院调解必须遵循的原则;明确调解书的制作与效力;将法院调解与人民调解协议效力衔接起来;改进调解的程序。  相似文献   

2.
法学界对调解制度的研究比较充分,但对作为调解主体的人民调解员研究尚不足,个案化实证分析较少。在理论假设上,"台湾村"的人民调解员应具备以下角色:法律角色、政治角色、务实角色和民族角色。通过在河南省"台湾村"的实地调研,发现理论假设存在信任缺失和角色失衡的问题。基于此,对调解制度作出反思,并对"台湾村"调解员的角色调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民调解文书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民间纠纷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律意义的书面材料,人民调解文书能真实、全面反映民间纠纷调解的过程与结果。2010年"人民调解法"颁布后,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加强了对人民调解文书的指导。基层人民调解实务中存在人民调解员对调解文书法律意义认知不足和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对调解文书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现象。规范人民调解文书的制作、立卷和保存是促进人民调解活动有序开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调解纠纷是保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安调解作为民间调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化解民间矛盾纠纷、增进人民内部团结、教育群众遵纪守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保安调解的范围,主要是在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各种情节轻微的民间纠纷.保安调解必须遵循自愿、合法、公正、及时、教育与疏导等原则.保安调解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但也应注意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治安调解主要是解决治安纠纷,对于情节轻微、社会危害不大的部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通过治安调解方式解决,可以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止于开始阶段,减少当事人的诉讼之累,使社会关系更加和谐。治安调解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整体工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公安机关充分运用治安调解手段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是回应人民新期待、满足群众新要求的现实需要,也是构建新型警民关系,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针对现阶段在治安调解工作中存在的“偏左”或“偏右”的误区,在加强公安机关自身建设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积极因素,发挥人民调解的传统优势,拓宽调解渠道,丰富调解手段是治安调解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特殊教育的调解是指特殊教育争端中的双方当事人在中立的第三方调停者的帮助下争取解决争端的一个过程。与正当听证程序解决特殊教育中的争端相比,调解的模式有四个优点:首先,调解的结果由双方当事人掌控;其次,调解更加便捷;再次,调解结果有更强的执行性;最后,调解节约资源。特殊教育调解程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启动特殊教育争端调解前置程序;(2)特殊教育争端的调解程序。加利福尼亚州特殊教育争端调解模式对我们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彝族民间调解是我国民间调解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有必要解决彝族调解和人民调解的衔接和协调问题。要确立人民调解为主,彝族民间调解参与的原则;对彝族民间调解的调解主体、调解依据、调解范围等进行整合,以解决彝族民间调解和国家法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调解是一种根据合意的纠纷解决方式。必须在调解中坚持最基本的证明观念:调解中同样存在证明的问题,当事人需要对基本事实进行证明,调解员也承担着对基本事实进行了解、查明的责任。调解中的证明与诉讼中的证明相比存在自身的独特性:调解中的证明是一种自由证明,而非严格证明;调解中存在主观证明责任,但是客观证明责任在调解中不一定发生作用;调解中证明标准具有更大灵活性,但要避免在调解中过分降低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9.
预防司法要求司法追求纠纷解决的彻底性并积极发挥规则形成功能,立法应促进和便利人民使用公证制度,拓展其运行空间。中国司法实践中调解优先的司法政策为预防司法的生动体现。调解在解决纠纷的彻底性和修复当事人受损关系以抑制潜在纠纷方面具有制度优势,高度契和预防司法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民事案件“执行难”已是司法进程的一大困扰。对此,司法实践将民事执行调解作为执行形式之一。然该执行手段仍未得到立法上的承认。从理论原理上讲,民事执行调解存在其可能性;从其确立意义上讲,民事执行调解具备必要性;从司法实践上讲,民事执行调解具有可行性。故将民事执行调解纳入立法规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劳动争议调解具有简便、柔性化、成本低的优势,是解决劳动争议的第一道防线,有利于劳动争议事件及时处理和构建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我国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至今已有7年,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劳动争议事件,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职工对其信任度低、企业内调解成功率低、企业外调解组织不健全的状况,加大了后续仲裁和诉讼机制的压力。本文针对这些现状挖掘深层次的问题,提出重构我国劳动争议调解模式,着重完善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作用。依托于地方工会、行业工会的劳动调解组织,其专业性更强,且独立于企业工会之外,可以作为调解机构的首选;同时做大做实独立的调解仲裁院,加强裁前调解工作;此外要健全企业内部申诉与协商机制,注重争议预防与长效沟通,将目前的内部调解为主的模式转化为内部协商、外部调解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的法院调解基本是在审判庭和法院闲置的房间进行。法庭深色调的装饰、法庭的三角形的结构以及构成这一结构的物质形态给参与调解的人以敌对的、忧郁的情绪;闲置房间的狭小、拥挤和阴暗、简陋,使人紧张不安、不愉快、中断注意力,急于尽快离开;这样的调解场域不利于调解的成功。法院应当设置客厅化的专用调解室。  相似文献   

13.
法律信箱     
与单位发生劳动纠纷,直接去法院起诉行吗 有不少读者向我们询问,自己与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争议。现回答如下: 依据我国现行劳动法及相关法规、规章、政策性文件之规定,双方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协商、调解、仲裁、提起诉讼。其中,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目前,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实行“一裁两审制”。“一裁”,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与本单位协商或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只有对仲裁裁决不服,才能去人民…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尚无独立的商事调解法律,导致实践中面临商事调解法律概念模糊、商事调解规定零散、商事调解机构定位不清等困境。加入《新加坡公约》对我国商事调解的发展来说是喜忧参半,积极的一面是必将促进我国商事调解的发展,加快立法的步伐;消极的一面是因为我国商事调解法律制度不完备,商事调解机构和人员的认证不统一,同时由于缺乏抵御风险的防护措施,调解协议承认和执行可能会对现有的法律秩序造成冲击。在新形势下,只有在国际商事调解浪潮中激流勇进,积极进行相关研究,推动立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完善的商事调解制度,才能用好该项制度红利,促进我国商事调解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育  彭静雯 《考试周刊》2008,(11):232-234
笔者通过对广州市诉讼调解状况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从实证和比较的角度分析,发现目前广州市诉讼调解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案件压力大、法官助理制度和调解考核制度有待完善,当事人对法院调解制度认识不高等,尚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我国加强诉讼调解工作应遵循以下思路逐步推进:(1)建立、完善法官助理制度,进行庭前调解;(2)健全调解网络,缓解法院诉讼压力;(3)结合三率--当事人满意率、申诉率和调解率,完善调解考核机制;(4)重视对当事人进行调解宣传,激发其调解意向;(5)提高调解员调解水平.  相似文献   

16.
法院调解不宜将"查明事实"作为原则;为促进调解,调解人应当在调解自愿、不危及调解优势的限度内,通过职权探知、运用经验逻辑把握案件事实.把握案件事实应排除辩论主义的适用.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诉讼调解受到广泛关注。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在一般民事诉讼案件中,尽管当事人之间达成了调解协议,但在调解书送达与签收前可以反悔。这种反悔制度存在欠缺。诉讼当事人合意达成调解协议,意味着利益可以平衡;且调解协议应诚信履行,因为诚信包含了深刻的道义基础。故应建立诉讼调解协议签名或盖章生效制度,取消调解反悔制度。这有益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刑事调解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思想渊源,刑事调解以它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在我国司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刑事调解制度的内涵,基本原则,适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我国目前刑事调解制度完善的路径选择等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改革与完善现有的刑事调解制度,充分发挥其他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几十年的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调解制度的弊端也逐步显现:调解制度的强制性,违背了当事人合意的原则;调解程序的非规范性,导致法官随意性过大等。在司法实践中,可采用调审分离、建立专职调解法官制度、强化自愿原则和处分原则等措施对调解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0.
法学界法院调解制度改革的观点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学说:完善现行法院调解制度论;取消调解,改设诉讼上的和解制度;调审分离论。作者仅就以上观点加以概括介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