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白”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手法,是指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留出空白。如中国画创作中追求“妙在空白”“难得空白”,追求一种“此处无形胜有形”的艺术境界,看似空白,却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正是这种意境  相似文献   

2.
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白艺术,是所有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在书法、绘画、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中,历来都讲究空白艺术,尤其是书画作品,空白是其“半壁江山”,就像我们离不开空气一样离不开空白。艺术作品中的“空白”,追求的是一种“空灵”的“空间感觉”,从而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对于传情达意有说不尽的妙处。它容纳了无限的外延,使其向纵深延伸,可以用无穷无尽的想象和联想去填补、去演化,因而也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3.
“布白”,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精心留出“空白”。这种“空白”并非空而无物,而是相对于物象的实所呈现的艺术的虚,它是虚中求实,是虚与实的和谐统一。“空白”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接受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艺术美感。事物都是于对立统一中存在的。老子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老子看来,相对于“有声”和“有形”,“无声”恰是最完美的声音,“无形”方是最完美的形象。综观各艺  相似文献   

4.
布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它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从“空白”与物象的构造关系上看,“空白”是虚,物象是实,虚与实辩证地统一于艺术之中。这里的“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是在于求其空灵,不是空而无物,而是虚中求实。比如在绘画艺术中,就很重视追求“妙在空白”“难得空白”“空白是画”,“尝见一副八大山人画鱼,在一张白纸的中心勾点寥寥数笔,一条极生动的鱼,别无所有,然而顿觉满纸江湖,烟波无尽。”(黄宾虹语)整张纸的“空白”使人觉得是水,鱼以“实”出,水以“虚”生。…  相似文献   

5.
“空白”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概念,指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作品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作文的“空白”是指在写作中未明确或说明的部分和暗示的内容。作文教学的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将“空白”手法运用于科学教学中,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发散学生的想象,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亦应讲究空白艺术。  相似文献   

6.
刘豫东 《山东教育》2004,(26):44-45
中国画的艺术与西方写实的油画相比,它所追求的是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讲究留有一定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在艺术领域中我们欣赏“空白”的意犹未尽之美,在教学艺术中同样也有“空白”之美。教学中的“空白”艺术就是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再力图将45分钟都充分利用起来,教师的“讲”大为减少,职能也由“教”转变为“导”,课堂中留下适当的空白,让学生能够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努力做出解释,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杨建新 《考试周刊》2010,(25):152-153
一、教学“空白”的含义 1.“空白”的含义。 “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空白”是虚,物象是实,虚与实辩证地统一于艺术品中。“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是在于求其空灵,不是空而无物,而是虚中求实。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空白”即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恰当地使用“空白”,就是要在“空白”中“悟”;在“空白”中“做”;在“空白”中“记”。要贯彻好求实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空白是一种“无言之美”,中国古代诗词十分注重空白艺术手法的运用;古诗词中空白美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场景的省略和跳转、画面的剪辑和组合、语词的模糊和多义、主旨的多种和不定、意在言外和言此意彼等几种。古诗词中空白美的形成和古诗体自身的特点、创作者重含蓄的审美追求及空白强烈的“召唤作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宋愉 《华章》2013,(16)
艺术作品要求“空筐结构”,即给欣赏者留下想象的余地,恰如中国画讲究的“空白”,诗歌里讲究的“空灵”,音乐中讲究的“此时无声胜有声”。而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发挥”。这里讲的“发挥”,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空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本文试从课堂环节空白的设置及应用空白的注意点来讨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想象”智慧。  相似文献   

11.
“空白”艺术是文艺作品创作中一种高超的技巧,是文艺作品给人们留下联想和再创造空间的手段。高明的作家和艺术家常常在作品中恰到好处地留下“空白”,以达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艺术效果。其实,“空白”艺术不仅是文艺作品所追求的技巧,于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留下“空白”,给学生吮吸、消化、发现、驰骋的广阔时空,以便启迪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思考,充分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空白”艺术,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的、内容、过程和方法来设计“空白”,并在遵循知识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2.
“布白”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手法.是指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留出空白。如中国画创作中追求“妙在空白”、“难得空白”、以虚代实、以白当墨、以无当有,为欣赏者留下再创造的广阔空间,“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淼满目前”正是这种意境的真实写照。写作中运用“布白”.可以别出心裁,虚实相济.收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能形成“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空白艺术,是所有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在书法、绘画、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中,历来都讲究空白艺术,尤其是书画作品,空白是其“半壁江山”,就像我们离不开空气一样离不开空白。艺术作品中的“空白”,追求的是一种“空灵”的“空间感觉”,从而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对于传情达意有说不尽的妙处。它容纳了无限的外延,使其向纵深延伸,可以用无穷无尽的想象和联想去填补、去演化,因而也更具魅力。一、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提出所谓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故意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并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艺术空白”的审美效应引发阐述了“空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效应。以创新思维的开发为基点,结合心理学知识.从导语、文本解读、课堂质疑、板书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开发学生创造力、想像力所发挥的作用。同时点明运用“空白艺术”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空白”又叫“化白为黑”“计白守黑”,它原本是绘画术语,指画面中不着墨设色的空白之处。空白不是空洞无物,而是以不着墨的“白”表现着墨色的黑,它表面上虽然无象,其实无象本身就是意象的重要内容,是绘画艺术中一种以虚写实的技法。  相似文献   

16.
以追求精神自由解放为核心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诗词创作中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意境的创造,以及创造意境的手法如“空白”,还有诗词的传释观念及特点。在语教材中,古诗尤其是古诗词成为把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传承给现代学生的一个载体。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遵循古代诗词本身的特点及其独特的传意方式来进行感受和解读。  相似文献   

17.
画画追求“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美妙,诗歌创作讲究“诗之妙在无字句处”的空灵,书法艺术追求“笔断意连”的效果。艺术都是相通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也不例外。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不失时机的留些“空白”,使教学达到审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8.
空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没有空白就没有艺术,一切艺术都体现着空白的美意,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往往通过“空白”和不“完满”的“形”给欣赏者以无限广阔的想像空间,造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也讲究留白。然而,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要么是“满堂灌”,要么是“满堂问”,学生没有体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缺乏“涵咏体悟”、  相似文献   

19.
有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想象就是创造力。”而对文学作品中“空白”的填补,完全有理由成为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手段。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这里,语文教学的重心应是“导”,引导学生自觉地创造一个个审美对象,创立新的审美视野与境界,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文字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起来,并使之具体化、深刻化。我认为学生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是能发现“空白”的。这里老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填”,还应通过暗示启发,从空白处激起学生积…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应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挖掘一切能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注重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空白”中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形成“空白思维”。“空白思维”是学生在多种知识积累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一、“空白”思维的界定及其特征所谓“空白思维”,原是艺术环境中所设的一种情境,本文用来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留有的“空白”,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思路、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