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认字     
明明学认的第一个字是“人”字。认得字了,她很高兴。一天,爷爷在看书,明明就嚷道:“爷爷,爷爷,我认得字,我要看。”爷爷就把书递给了她。“你看,这里边有没有‘人’字?”明明细看了很久,也没有找到“人”字。忽然,她惊喜地叫了起来:“爷爷,爷爷,我找到了!”她指着一个“入”字说,“这个人把脑袋转到那边去了,难怪我找不到。”  相似文献   

2.
我本农家子弟,在乡下长到八岁还没摸过书,只从伯祖父手上见过两本册子:一本是皇历,一本是族谱。我不知道他究竟能认多少字,只记得他的指头在纸面上一个字一个字指点,好像在用筷子夹黄豆。直到解放,祖宗多少代,方圆多少里,才出了我这么个“读书人”。也许正是出于这种历史感吧,我特别爱读书,爱  相似文献   

3.
我最爱书,书简直成了我的命根子。因为我知道,知识就是力量。我这个人爱清静,每次出门,见人挤的地方总会皱着眉头,赶快离开。然而在书店门口,人再多,我也要挤进去。有时买到一本梦寐以求的书,我就会高兴地说:“挤得值得,要不挤一下也许就错过机会了。”每次买书回来,我都要先洗干净手,把桌子擦得一尘不染,再小心翼翼地给书包上个封面,然后就开始认真地阅读。我平常是不发脾气的,可谁要是损坏了我的书,那可不得了。有一回,不懂事的弟弟把一包饼干随手放在我的书上,使封面上沾了些油污。我瞪着眼睛教训弟弟:“你这个小家伙,不是读书的,是吃书…  相似文献   

4.
“种”糖     
种庄稼,人人都知道。不过,你一定没听说过种糖吧?那年我5岁,爸爸妈妈带我去爷爷家。我远远看见爷爷奶奶正在种豆子。我问爷爷:“种在地里的东西都能长出来吗?”“当然能。”爷爷肯定地回答。我一听,高兴极了。回家后就缠着妈妈给我买了最喜欢吃的糖。  相似文献   

5.
煮书     
请你阅读阅读级别:★★★★题目设计:姚来祥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的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  相似文献   

6.
小的时候,看到爸爸妈妈和姥爷总端着什么东西在看,一看就挺长时间的,很是好奇。他们告诉我那叫做“书”,里面有好多好多东西;后来,知道了有个叫做图书馆的地方,里面有好多的“书”。大人们告诉我,等我认识字了,就能看那些“书”了。  相似文献   

7.
在我家门前有一片竹林。我不知道它起源于何时 ,更不知道是为谁所栽。当我带着疑问去问爷爷时 ,爷爷说 ,这是爷爷的爷爷栽的 ,这是片子孙林。后来祖父又在竹林边栽了一棵板粟和一棵柑桔。我和伙伴们经常在竹林里读书、做作业、玩耍  相似文献   

8.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可是一些人说:“读书简直是浪费时间。”有一些人说:“读书是浪费生命。”还有一些人说:“读书是一种逃避。”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书是人生的向导,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东西。书给我带来了“恩”“怨”“情”“仇”。  相似文献   

9.
路程 《现代家教》2002,(10):16-16
笔者曾到一朋友家做客。席间,朋友用筷子夹给我一只炸鸡腿。我推辞再三,将鸡腿让给孩子的爷爷。爷爷很不过意地吃了那只鸡腿。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旁边边看电视边吃饭的孩子在吃完了碗中的一只鸡腿之后,心血来潮地还要第二只鸡腿。虽经多人解释,孩子仍又哭又闹不依不饶:“一只鸡应该有两只鸡腿,谁让你们吃了我的鸡腿?!”事出意外,一屋人都很尴尬。事情过后,我想了很多,想得最多的便是孩子理直气壮地喊出的那句话:谁让你们吃了我的鸡腿?!  相似文献   

10.
读书吧     
不读书的人,天和地是狭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一辈子;读书的人,天和地是广阔的,他能活上三辈子:过去、现在和将来。深秋的一个夜里,我坐在街头露天吃馄饨。摆摊人操安徽口音,只20出头,长得眉目清秀,引起我的关注。“小伙子,每个月能挣多少钱?”“二三百吧。”“可以了。天下雨怎么办?还出来做生意吗?”“不做了,躲在屋里看书。”“哦,读书?你高中毕业吧?爱看什么书?”“初中毕业。爱看三毛的、琼瑶的,还有外国人航海探险的故事。”“为什么爱看航海书呢?”“海开阔,读书的时候,我就不再是在街头卖馄饨的小商贩了,我好像是双桅船的船长,站在船…  相似文献   

11.
我爷爷的额头宽宽的,眉毛浓浓的,不大不小的眼睛上架了一副眼镜。他有一个嗜好,就是下棋。一下起棋来,他可以不吃饭,不睡觉。而且他好胜!如果下输了,就缠着人家再来一盘,直到下赢为止。这天,天气很好,爷爷带着象棋到邻居张爷爷家。咚咚咚!门一开,张爷爷马上说:“唉,我说吴老头,你能不能别找我下棋了,我很累!”爷爷毫不犹豫地把张爷爷拉出来,边说边摆棋。张爷爷没办法,只好答应了。“好了,棋已摆好,你先出招吧!”爷爷得意地说道,好像很有把握似的。于是张爷爷就出了第一招。“出车!”“我走马!”“那我就走炮!”“我吃!”两人你来我往,交战激…  相似文献   

12.
有趣的发现     
前几天,我和爷爷去麦田转转,发现渠道涵洞的水洼里有几条泥鳅和几条鲫鱼,就捉住它们带回家,养在鱼缸里。傍晚,我把我吃剩的肉丝撕了点给它们吃。“哎呀鲫鱼怎么都死了﹖”第二天,我来看它们,发现鲫鱼都死了,只有泥鳅趴在缸底。爸爸听到了我的喊声,连忙走来在缸边转了一圈,发现鱼缸上层有一些“油膜”,便对我说:“鲫鱼是吃了有油的东西才死的,而泥鳅没有吃,所以就没死。”听了爸爸的话,我很疑惑。心想,鲫鱼到底能不能吃有油的东西呢﹖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嘛小鱼肚里也有油呀为了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决定做一次小实验。我让爷爷从街上买回…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汇》2013,(1):29-29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近日说:“不读书和读书太多的人,都不太会成功,所以别读太多书。” 我不知道马云定义的“成功”是什么,仅仅是发大财、赚大钱、当大富豪吗?另外,读多少书算“读书太多”,他能给出一个标准的数值吗?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读书观是有快乐的,只是这快乐不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三句很有名的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本本身真有这些东西吗?没有!古代科举考试使读书很苦很苦。但是一般人读出来之后,他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三个东西:“黄金屋”(那现在可能是别墅了);“千钟粟”,那就是吃的东西;还有“颜如玉”。综合起来看就是,  相似文献   

15.
做人     
佚名  兰可 《课外阅读》2006,(4):14-14
母亲住进医院,我去守护她。很多人来看望母亲,带来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补品。每一个人来,母亲都说:“你有心来探望我这把老骨头,我就很感激了,怎么能再让你破费?快把东西带回去给小孩吃。”那些人自然不会把东西带回去。母亲叫我把东西硬塞回他们的怀里,可他们鬼机灵地把东西扔在桌上就跑了。母亲吃不了那么多水果和补品,就叫我也吃,一边看我吃,一边问:“好吃吗?”我说:“好吃。”过了两天,表哥来看望母亲时,手里空空的,没有水果,也没有补品,可是临走时掏出一张百元大钞放在母亲的枕头边。母亲赶紧拿起来,要还给表哥。表哥转身就走。母亲把钱递…  相似文献   

16.
儿子的爱心     
每当有人问儿子他最喜欢谁时,儿子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最喜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么多人我都喜欢。” 儿子的回答使我欣慰,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不到3岁的孩子的爱心。 他看描写SOS儿童村的电视剧,当他知道了那些孩子都没有妈妈时,就动情地对我说:“妈妈,你当我和他们的亲妈妈吧。” 儿子对小动物们也充满了爱心。给他讲故事,结局如果是大灰狼吃了小白兔,他则会流下泪来,并一定要  相似文献   

17.
爷爷的拐杖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八,妈妈说要打扫屋子迎接过年,还要我当她的小助手。经过一番折腾,妈妈收拾出了一大堆垃圾,说它们没有用处了,念叨着要把它们扔了。我拨拉着那堆垃圾,希望能找到一些“宝物”。忽然,我发现那里有一根拐杖,就把它拿了出来。这是爷爷用过的拐杖,它全身灰褐色,有几处油漆已经脱落了,上面刻着三个字“费连清”,那是爷爷的大名。我还清楚记得那是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爷爷亲手刻上的。爷爷总是说,那是他的“第三条腿”。只要爷爷说:“费豪,拿脚来!”我就知道爷爷要出去了。而只要家里的楼梯“笃笃”地响起,我就知道爷爷驾到了。…  相似文献   

18.
“书是穿越知识海洋的一艘船”,不错的,书能给人带来乐趣,带来无穷无尽的知识。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每当捧起书、报纸、杂志,你都会有一种神清气爽、心神俱醉的感觉。在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青春期我迷上了读书。以前我对课外书从不过问,连看都懒得看,整日无所事事,而我的爷爷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好学者。他时常对我说:“读来有趣,效之有益!何乐而不为。”我无奈地学着爷爷平时看书的样子,小心地翻开了第一页,静下心来读,很快就迷住了。  相似文献   

19.
1978年的金秋,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年里,我背起书包,走进了校园,成了父亲眼中的读书人。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父亲单纯地认为只有“会读书”的人,才是有知识的人。我上学了,已经有了知识,就应该会读书。于是,在我刚读完小学一年级后,父亲就开始或借或买地给我找来了或薄或厚的各种书籍,让我在油灯下苦读。在当时的情况下,我连书上的字还认不全,只能半猜半会、磕磕巴巴地“读”书。至于书的内容,我也只好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地塞进脑袋里。实际上,那时候与其说是“读书”,还不如说是“猜书”。尽管如此,但是在父亲的心目中我已经是…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你们知道“发明大王”是谁吗?告诉你,他就是爱迪生爷爷,他一生中发明了一千多种东西。你们知道爱迪生爷爷为什么能成为名震世界的大发明家吗?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吧。爱迪生八岁那年,上学了。他活泼可爱,对什么事都充满好奇,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