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伟平 《文教资料》2011,(34):85-86
在教学张岱《湖心亭看雪》一文时,作者指导学生对文中“是日更定矣”中的“更定”二字进行探讨,学生众说纷纭,见解独到。此番经历引起了作者的思考。作者认为.教师应当善于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与拓展,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应基于学生的生活,并突出语文性。为此,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纯正的学习(阅读)趣味。  相似文献   

2.
八年级《语》上册(人教版)《桃花源记》一中,“外人”一词共出现了三次:①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遂与外人间隔;③不足为外人道也。课本对句①中的“外人”注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即上述三句中的“外人”意思一样。笔以为此种解释值得商榷:句②③中的“外人”理解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尚可,但在句①中作此解却不尽合理。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谈“更定”     
近几年的人教版教科书对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更定”的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4.
释“葵”     
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葵"是什么呢?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释为"向日葵",段德森等主编的《古代汉语新编》也持同样的看法。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2002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对李白《送友人》一诗中的“萧萧班马鸣”是这样解释的:友人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萧萧,马的嘶叫声。班马,离群的马。其中对“萧萧”的解释是毫无争议的,但对“班马”的解释和对全句的理解把握则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中的<核舟记>一文,课本对"其船背稍夷"一句中"船背"的注解是"船的顶部较平."教师教学用书提供隋树森先生的分析是:"‘背'字在这里应当解作‘上面'.动物的背向上,所以上面也叫‘背'.‘船背'的‘背'同‘驴背'‘鹤背'‘鹏背'的‘背'意思一样.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两句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夜雨只能滴在船的上面,决不能滴在船底,这是很清楚的."  相似文献   

7.
董文静 《学语文》2002,(5):47-47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第四册(试验修订本·必修)《逍遥游》有这样一段话:“《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  相似文献   

8.
颜维奇 《师道》2005,(5):26-26
《桃花源记》一中,“外人”一词共出现了三次:“悉如外人”、“遂与外人间隔”、“不足为外人道也”。这里的三个“外人”意思都一样吗?九年级语上册(苏教版)《桃花源记》一对“悉如外人”中的“外人”的注释是:“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也就是说,教材对上述三个句子中的“外人”的解释是一样的。真是这样吗?笔以为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凯 《学语文》2005,(4):37-37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本)八年级下册收录了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但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句中“或”的解释却不尽人意。文中把“或异二者之为”解释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笔者认为.“或”不当作“或许”来讲。而应释为“常常”。  相似文献   

10.
现人教版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中,《过秦论》一文未对“没”、“振”、“倔”三字作出注释,笔者对此存有疑议,现胪陈拙见,就教于大方之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注四错辨     
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必修本)《现代文选读·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周正逵主编·2000年6月第1版)有一篇精读课文《说“后生可畏”》,这篇课文的第94页有一个注释②[清新庚开府(信),俊逸鲍参军(照)],其释文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语》九年级上册《隆中对》里有一句:“将军……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课本对“岩阻”作了注释:“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但未注释“保”。其他的古选本也未见有注释。也许编以为它就是“保住”的意思,与今天的意义无别,所以无须注释。其实,这种理解是以今律古,并不贴切。  相似文献   

13.
在《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有一处注释,笔者认为欠妥,即“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关于“拿”的注解。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解释为“撑和划”。在教学中,经过笔者对文本的反复品读,笔者认为将“拿”解释为“撑和划”的不妥之处表现在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4.
对《滕王阁序》中“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这两个句子,人教社新编高中语课本注日:“意思是说,远望长安,遥看吴会。日下,指京都,这里代指唐朝的国都长安。云间,吴地的古称。”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必修二选取了《诗经》里的名篇《卫风·氓》。这首诗的开头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课本的注释是“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我认为“抱布贸丝”的“布”应理解为“货币、钱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现行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第17课<端午的鸡蛋>中说:"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句中"与有荣焉"是引用古人常语,教材脚注中释日"因而也感到荣幸".这个注释中的"因而""也""感到""荣幸"四个词都是怎么来的?它们是无法与被解释语"与有荣焉"对号入座的.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职高语文第三册《雄关赋》一文中,为了突出山海关地势的险要和位置的重要,引用了“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这幅对联,并且注释道:“(两京)古代指西京长安(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和东京洛阳(现  相似文献   

18.
初二的课堂上正在上《湖心亭看雪》。  相似文献   

19.
陈从周先生的<说"屏">(人教版课标本<语文>八年级上册)是一篇用散文笔法写成的说明文,结构灵巧,文笔优雅,文味十足,从内容上看它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从语言文字上看它又是小品文的典范.教学这样的课文,我认为教师应以生活为源头,把课文当例子,注重课本资源的充分开掘,尽可能增强课文的张力,以期用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真切感受、真情触摸,铺开一片锦绣,也或许只有这样才能留存语文课堂的那一点"文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