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79年第5期《文艺报》发表了一篇《忆“五四”,访叶老》,老作家叶圣陶畅谈了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以及他本人创作活动的一些情况,特别介绍了自己在辛亥革命以后、五四运动以前从事文言小说创作的一段经历。为我们了解当时文艺界概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如果从发表于1914年的第一篇文言小说《穷愁》算起,叶圣陶的文学创作活动至今已六十七个年头了。在漫长的年代里,作家创作了大量小说、童话、散文等作品,奠定了自己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叶圣陶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成就的作家,而且,他创作的文言小说在旧民主主义文学中留下了踪迹,给辛亥革命以后荒芜的文坛增添了一丝生意。他是从近代文学转向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位有代表性的作家。与五四同时代的一些老作家相比,叶圣陶  相似文献   

2.
“妙思泉涌,奔赴笔下”,这是郭沫若同志在《我怎样写<棠棣之花>》里所作的自述,同时也道出了他创作历史剧的共同现象.他的历史剧,下笔最快的要算《蔡文姬》,一九五九年二月初,只用一星期时间就写出了初稿. 然而这个写得最快的剧本恰恰是他从酝酿到写成历时最长的戏剧创作. 郭沫若在《写在<三个叛逆的女性>后面》中述说,他在一九二三年写了《卓文君》《王昭君》之后,准备接着写《蔡文姬》.由此可见,此剧的创作欲望,由现而隐,由隐复涌,前后达三十五年之久,在他的创作史上,冠于诸剧.  相似文献   

3.
张资平曾是20世纪30年代红极一时的作家,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并是一名得力干将,但后期文学作品的媚俗以及擅长写三角或多角的恋爱关系,被鲁迅先生提炼为一个"△",这似乎成了张资平全部成就的概括,似乎长期以来丧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话语权,但是他被郭沫若称为"真正会写小说者",他创作了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冲击期化石》。同时张资平早年留学日本,深受日本自然主义(私小说)的洗礼,在其五四时期创作的作品中,如《木马》堪称身边小说的典范,本文试图从这篇小说中解读日本私小说对张资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 《热风》是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收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二四年的杂文四十一篇。鲁迅写杂文开始于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以《新青年》的出版为标的思想启蒙运动,到一九一八年,已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鲁迅在它的感召之下,开始挥毫上阵,参加了五四“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一面创作小说“呐喊”“助威”,一面在《新青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以诗集《女神》的创作为现代诗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成功塑造了拥有水一样柔情和火一般热情的诗人形象,而《女神》也是体现"五四"时期郭沫若创作个性的核心所在。敦厚与叛逆、东方流韵与西方浪漫、爱国情怀与科学理性的兼而有之是他"五四"时期诗歌最为突出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到“十年浩劫”结束,持续写了六十多年读歌,为我们奉献了十六本诗集.坚持这么多年创作实践,写出这么多本诗歌作品,这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那么我们从他这样长的创作实践和这样多的诗歌作品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一、创作道路的启示从郭沫若六十多年的诗歌创作实践看,他的创作道路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五四”时期、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这三个历史时期,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呈现着三种不同的状态.在“五四”时期,郭沫若先后写了《女神》、《星空》、《前茅》和《瓶》等四本诗集,以及《汐集》和《集外》两个诗集中的部分诗作.由于郭沫若正处年少气壮阶段,又借留学日本之便,他比国内的青年学子受到西方科学民主思想的哺育更多,受到外国优秀诗人  相似文献   

7.
《女神》是郭沫若同志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五四时期一部最优秀的诗集。它创作于1918年至1921年,出版于1921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号召下,我国发生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开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女神》的创作时期正是惊天动地的五四时期。《女神》对旧社会的一切燃烧着反抗的怒火,充满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同时也热情洋溢地歌颂新生,向往新的中国,并号召人们为理想社会的实现去创造、斗争。这种五四的革命精神,通过革命浪漫主义和诗歌形式上的解放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正> 关注妇女命运,探求她们的解放道路。是我国现代作家普遍重视的一个创作主题。鲁迅是这一主题景初的开拓者.他的小说《明天》、《祝福》、《离婚》、《伤逝》等,从不同的侧面,深刻展开了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和“五四”时期知识女性的不幸命运,他以忧愤  相似文献   

9.
一如果说,诗集《女神》是郭沫若擂响的反帝反封建的战鼓,那么,他早期的历史剧作,则又是一面向封建势力勇敢宣战的战旗,是郭沫若“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方面军。一九二三年,郭沫若写作了历史剧《卓文君》和《王昭君》。一九二五年,又继续写了《聂嫈》。这些历史剧分别塑造了三个中国古代妇女的叛逆形象,唱出一支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独立的赞歌。“五四”运动中,妇女争取自身的独立和解放,正是当时彻底的反封建斗争内容的一部分。因此也是“五四”新文学创作所关注的问题之一。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反映了妇女争取婚  相似文献   

10.
许地山,是我国“五四”时期重要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他的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曾产生过一定影响,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他第一篇小说发表以后,就有人撰写专文评论,到三十年代,茅盾更撰写过《落华生论》,对他以往至此的创作和思想进行了较深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冯沅君(1900—1974),笔名淦女士,我国五四新文学开创时期重要小说家,后来的著名文学史家和教育家。她于一九二二年开始创作,主要作品有《卷葹》、《春痕》、《劫灰》三个短篇小说集。冯沅君的小说虽然为数不多,创作的时期也很短,但却以大胆勇敢反映五四初期广大青年争取恋爱和婚姻自由的斗争出名,她的作品真实展示了五四新女性的觉醒和反抗,歌颂了她们坚决、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纯真热烈的爱情,在五四时期一些女作家中独具特色,得到鲁迅的重视和肯定。然而,解放以来,她的作品很少有人研究,有的现代文学史虽偶尔提及,也只是一笔带过。本文试图研究一下冯沅君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探讨一下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李正 《现代语文》2010,(4):89-90
<正>冰心是"五四"时期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作家,在她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我们从她身上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变革历程,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出了为世人瞩目的短诗集《繁星》和《春水》,后人将这种句式短小又内涵深远的诗称为"小诗",后来又引  相似文献   

13.
<正>《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被称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合称“四大名著”,明清时期甚至被称为“第一才子书”。  相似文献   

14.
意识流小说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曾经先后出现过二次高潮。五四时期,鲁迅、郭沫若、郁达夫、丁玲等人的部分小说创作,作为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的初潮和绿起,奠定了东方意识流小说的基础。而鲁迅则成为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之父。到二、三十年代,以刘纳鸥、施蛰存、穆时英为首的“新感觉派”小说创作,则成为一次意识流小说东方化的群体尝试,从而构成了第一次意识流小说的高潮。而意识流小说的重振或曰第二次高潮则一直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开始。王蒙、茹志鹃、李陀、戴厚英、张洁、张承志……等大批作家都参与和从事意识…  相似文献   

15.
俞平伯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家.早在“五四”时期,他就和郭沫若、鲁迅、胡适、周作人、刘半农等一起,积极地投入了新待运动,成为我国新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他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1918年5月)发表了第一首新诗《春水》.他于1922年5月出版的《冬夜》是新诗史上继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之后的第三部新诗集.此后,他于1924年、1925年又先后出版了新诗集《西还》和《忆》.他又是新诗集《雪朝》的八位作者之一.他是新潮社的发起人之一,并担任过该社第一任职员中的书记.他又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俞平伯对“五四”文学革命、对现代文学的繁荣、滋长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小说在纵向上继承了我们古典讽刺小说的传统,在横向上借鉴了欧、美、俄等国讽刺文学的成功经验。如果说鲁迅“五四”时期的部分小说——《阿Q正传》、《肥皂》、《高老夫子》、《幸福的家庭》等优秀作品,开了现代讽刺小说的先河,那么,现代讽刺小说的相对繁荣,则是在三、四十年代,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才出现的。沙汀和张天翼,便是这一时期在讽刺小说创作上成就显著的两个重要代表。沙汀是主要致力于鞭挞假、恶、丑的作家,素以刻画人物见长。他在解放前的小说创作中,写得最多、最活、最有时代特色的,主要还是国统区农村中的中、上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新文学黎明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最为绚烂,依据作家接受文学影响的不同和抒写对象的差别,呈现出多种色调和追求,晶化为文学,流派的则有自我小说派、湖畔诗派和新月诗派。创造社张扬浪漫主义。郭沫若以英雄格调创作诗集《女神》,如同云海朝霞,突进的狂飙,鲜明地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这种胸襟在当时少有同调者。  相似文献   

18.
<正> 到了三十年代,丁玲的创作有了明显转变。开初,她的小说也曾“陷入恋爱与革命冲突的光赤式的阱里去了”。但不久则超越了这一台阶,呈现出崭新面貌。作为转变的起步,即是她从一九三○年起连续发表的《韦护》、《一九三○年春上海》(一) (二)。如果说,最早的《梦珂》、《莎菲女士日记》、《在暑假中》等是丁玲在一条坎坷小道上,为“五四”高潮后一群知识女性的内心苦闷奔走呼号,那么,一九三○年先后发表的《韦护》,  相似文献   

19.
在郭沫若研究中,尽管郭沫若思想的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但对于伦理思想却很少涉及,至于郭沫若的人生观更少有人问津。阐明郭沫若的人生观,我以为对于了解郭沫若五四时期的思想和创作尤有重要意义。一让我们首先对郭沫若人生观的发展作一鸟瞰。少年时代,郭沫若已不自觉地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这时的认识是不确定的、有矛盾的。他时而说:“我已久存厌世心”(《澡堂狂吟》)“人生到处须行乐”(《三月十四日暮同友人游园作》),时而说:  相似文献   

20.
认真研究和正确认识郭沫若的小说,有助于我们总结中国现代浪漫主义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历史。郭沫若的第一篇小说是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呈现,自我抒情小说是时代青年苦闷情感及抗争状态的呈现,寄托小说是作“借古鉴今”“借古讽今”价值取向的呈现,写实主义小说是作社会责任意识与主观战斗精神的呈现,反帝反封建反专制统治是贯穿小说创作的主线,强烈的主观色彩及新奇的想象构成了小说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