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蜀国如何举行祭祀活动,传世文献缺少记载,难于详考。 值得庆幸的是三星堆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使我们推测探讨古蜀宗教祭祀活动有了真实可信的依据。 在三星堆青铜造像群中,站立在方座上的高大威严华贵雍容的青铜立人像,在祭祀活动中的使用方式应该说是比较明确的,推测应摆放在祭祀场面中一个重要而煊赫的位置上。作为独立而又完整的雕像,可以移动和稳当地摆放,这是一目了然的,尚未弄清的则是其双手究竟所执何物。问题在于众多的青铜人头像、青铜人面像和青铜兽面像,在祭祀活动中采用的又是什么使用方式呢?这似乎…  相似文献   

2.
青铜大立人雕像中部座腿、三星堆青铜兽首冠人像以及三尊青铜兽面具,均应属于三星堆象形青铜器。青铜大立人雕像中部象形座腿具有比较明显的中原青铜文化特点,而三星堆青铜兽首冠人像和三尊青铜象面具则更表现出明显的印度文明因素。这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认识三星堆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3.
嫘祖故里的“天外来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祥林 《寻根》2001,(2):50-53
“三星堆化”这些年来一直是个热门话题。遗址中出土的大大小小、造型诡奇的三四千年前的青铜雕像,阔嘴、高鼻、巨耳、大眼乃至纵目(其人种特征显然不同于汉族),或立或跪,或全身或头部,或圆雕或面具。或浪漫夸张或具象写实,或重达数百斤或小如婴孩拳。都是中国考古首次发现的稀世之宝,不但在古代巴蜀地区,而且在夏商时代的整个中国范围内,都是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不论献还是考古资料,都丝毫找不到这些化因素的来源,也丝毫找不到它们发生演变的任何序列痕迹。  相似文献   

4.
甲骨文“蜀”字,上部目是蚕丛的面部特征,下部虫是蚕丛的身份特征。用“虫”称蜀并非对蜀人的贱称。三星堆青铜人面具应是饕餮,蜀人称之为“抖”。青铜大立人亦是蚕丛形象。  相似文献   

5.
三星堆和金沙商周祭祀坑分别出土的金杖、金冠带,都是古蜀国王祭祀太阳神时使用的法器。上面的“人头”是太阳的象征,“鸟”是“日精”和“阳气”的象征。“鱼”是黑暗和阴气的象征,“羽箭”是阳光升腾的象征。这则以“人头、鸟、鱼和羽箭”为母题的图案是一幅展示太阳上升、阴气消退的生动图式。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是神话传说中“扶桑”的象征,大型立人青铜像是太阳神帝俊及古蜀先祖的象征。三星堆和金沙祭祀坑出土的大量文物,都是古蜀先民祭祀“日出入”活动的遗存,也是中国古代太阳神崇拜最为典型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吾辉煌的四川古代明多元一体之中的长江上游的古蜀明,是因为三星堆遗址群的考古发掘而被世人广为关注的。现在陈列三星堆出土物的三星堆博物馆里,中外参观如过江之鲫,并已被公布为国家4A级旅游区。三星堆出土物的展览足迹已遍及亚、欧、美、澳四大洲,三星堆研究已成  相似文献   

7.
说起“狼”的形象,往往想起古罗马那只喂养过一对婴儿的母狼。在意大利卡皮托利山丘的神庙矗立着一座母狼的雕像,人们至今仍可看出母狼那带有野性的威风和慈爱的神态,母狼身下有两个吃奶的小孩,相传就是罗马的祖先罗慕路斯和雷慕斯。母狼因此成了罗马城的城徽和标志。那座青铜雕像至今依然屹立在那里,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代罗马人对狼的特殊崇拜之情和敬畏之感。  相似文献   

8.
三星堆青铜艺术的人物造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物造型的丰富多姿是三星堆遗址商代青铜艺术最显著的文化特征,它与黄河流域殷商和西周初期的青铜艺术以动物纹样为特征①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在世界青铜艺术宝库中也独树一帜,极富个性,引起国内外艺术史论者们的关注。今《三星堆祭祀坑》②发掘报告出版发行了,公布的发掘资料有利于研究,笔者愿据此作一点抛砖引玉的工作,以供进一步讨论。 《三星堆祭祀坑》发掘报告所列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各种人物造型据笔者统计共133件③,有全身像、头像、面像、肢体残件等。艺术手法有青铜的圆雕、浮雕,黄金、玉石的接刻画等。是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9.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双手所执究为何物?从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发掘以来,一直是学术界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根据三星堆和金沙出土的若干人物雕像分析,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双手所执的应是象牙。由此可以进一步说明,只有蜀王才有权力执整支象牙进行祭祀。三星堆出土的金杖,是古蜀王国最高神权政治领袖的象征,这个最高权力,是对古蜀族群及其王国而言。而蜀王手执象牙进行祭祀,则是古蜀王国政治与文化势力范围内各个地方性族群之长共奉蜀王为共同首领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三星堆遗址自1986年两个大型祭祀坑的重大发现以来,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三星堆出土的珍贵物在海内外的不断展示,使“三星堆古蜀明”让更多的、非学术界的人士所知晓。三星堆博物馆的开放使人们纷至沓来,亲睹这一世界化瑰宝。为使大家了解三星堆古蜀明的发现、发掘、探索、保护方面的物考古工作,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三星堆的关怀,同时也为专家学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古蜀化,特将三星堆遗址自发现至今的一些重大事迹予以整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张波 《华夏文化》2001,(4):31-33
192 9年四川广汉中兴乡月亮湾农民最早发现三星堆文化遗存 ,此后进行多次发掘 ,其中 1 986年的发掘收获颇大。在这次发掘中 ,考古工作者在两个祭祀坑中发现了上千件青铜器、玉石器、金器 ,特别是数百件价值极大的人像和动植物雕像。这些发现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的轰动。两个坑的青铜器、金器和玉石器在我国同时期文物中尚属首次发现。它们不仅在巴蜀文化和四川地方史研究方面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而且填补了中国先秦史、中国考古学、中国青铜文化以及中国冶金史、工艺史、美术史上的重大空白 ,对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 ,研究古蜀国的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三星堆的海贝和铜贝□屈小强三星堆文明是迄今为止我们知道的古蜀人在从“野蛮时代高级阶段”步入“文明时代”以后所创造的长江上游流域最早的奴隶制文明。在这一文明时期(其鼎盛阶段相当于中原的中商至晚商时期),三星堆蜀人商品贸易或者说三星堆商人所使用的货币是什...  相似文献   

13.
“大知观于远近”──读《三星堆文化》有感张正明读了屈小强、李殿元、段渝三位先生主编的《三星堆文化》,颇受教益,有感而草为此文。1986年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既令人大喜过望,又令人大惑不解。大喜过望,是因为出土文物之多且精出乎人们意料;大惑不解,是因为出...  相似文献   

14.
川东长江沿岸先秦考古学文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对川东长江沿岸先秦时期各阶段的考古学化进行了分期,为此揭示各阶段化的特征及早晚化的变迁轨迹,在石家河化衰落不久,哨棚嘴化也很快随之衰落,与此基本同时,成都平原的宝墩化也相继衰落,于是川东峡江地区和成都平原的古化都发生了突变,伴随而来的是中原二里头化的渗透,这一路线由鄂西地区沿长江西进,成都平原正是在这一外力的作用下诞生了三星堆明,川东峡江地区亦成为三星堆化的分布范围,初期阶段东边甚至到达了鄂西地区,自此以后川东峡江地区与成都平原的化基本同步发展,并不断整合,形成了一个地域辽阔的三星堆化——十二桥化——战国青铜化承续发展的化区。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月20日和2月12日,本刊分别与四川省历史学会和四川德阳市博物馆联合召开了“三星堆遗址化座谈会”,邀请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界部分专家学,就三星堆化的宣传报道、科学认识以及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等进行了广泛、认真的讨论。各位专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尤其吁请学术界、新闻界高度重视三星堆研究的科学性,严肃地、认真负责地对待正在探索中的有关三星堆化的各种问题。本刊将陆续发表各位专家的发言,希望有助于增进对三星堆遗址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6.
从“圆觉经变”石刻造像论宋代四川民间佛教的信仰特征向世山由于历代史志撰修者和近现代专家的忽略和轻视,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的记述和分析都非常缺乏,而从石刻造像研究这方面的构成情况与特征,却是一个有待开垦的处女地,也可弥补目前对石刻造像仅从艺术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三星堆文明原始宗教的构架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三星堆考古的主要收获之一,就是证明了川西平原存在过一个从原始社会到古国方国形成阶段的古文明中心[1],不少研究者已正式称之为“三星堆文明”。这个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精神文化,表明当时已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原始宗教体系。要全面了解三星堆文化的面貌和价值,就需要对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进行必要的研究。本文拟从部分出土文物反映的三星堆时期特殊崇拜习俗入手,对其原始宗教构成的特征作一概要的分析。一、三星堆文明几种特殊的崇拜习俗三星堆文化的一大特色,是表现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出土文物异常丰富…  相似文献   

18.
石窟造像是中国佛教造像中显得特别辉煌壮观的一枝奇花。中国石窟,早期(南北朝)可以山西云冈石窟为代表;中期(隋唐)可以河南龙门石窟为代表;晚期(五代、两宋)可以四川大足石刻为代表。这就是所谓中国“鼎足而立”的三大石窟。大足县位于四川盆地的中部,东距重庆市160余公里,西距成都市270余公里。县境内保存着大量的唐宋石窟造像。因它在表现形式上以摩岩为主,还有石窟和圆雕等多种形式,敌人们习惯把它统称“大足石刻”。现存造像最早的是唐永激、乾封年jbl(公元650——668年)的尖山子造像,但以南宋造像最多,约占总量的80…  相似文献   

19.
文博建设     
“宋庆龄汉白玉雕像三维数字化保护项目”通过专家验收1月5日.“宋庆龄汉白玉雕像三维数字化保护项目”专家验收会在宋庆龄陵同管理处召开。专家组在听取了“宋庆龄汉白玉雕像三维数字化保护项目”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0.
巴蜀文化源流、内涵的新探索──《三星堆与巴蜀文化》评述范勇巴蜀文化瑰丽奇诡、博大精深,具有浓郁的区域文化特征,历来为中外学者所瞩目。近年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群的发现,使巴蜀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海内外研究三星堆遗址的学者众多,而且研究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