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里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红楼梦》的中英翻译隐含着丰富的文化特色与文化语用含义,译者要把握原语的美学意图、读者的接受审美,关联文化美学再现的文化、语用、交际、美学层面等要素,灵活采用对等、部分对应等再现方式,以最终达成文化美学的再现,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文化翻译美学提供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晓炜  黄乐 《文教资料》2014,(25):24-25
本文采用计算机技术和语言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运用SPSS软件,对《红楼梦》中的间接感谢语进行深度分析,从中归纳出10种不同类型的语用策略。直接感谢语可以与间接感谢语的各种语用策略形式相互配合使用,间接感谢语自身同样可以进行组合,形成复杂的间接感谢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3.
彭媚 《海外英语》2013,(22):277-279
模糊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以及自然语言中。模糊现象也以其独特的魅力使人们获得美的享受,去追求语言的一种模糊美。《红楼梦》代表了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其中的人物刻画以及情节的推动主要通过对话来刻画。特别是模糊的语言的运用,使得《红楼梦》中言语交际中所体现出来的言语行为及语用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使用了大量的仿拟,其中音位结构仿拟更是随处可见,曹雪芹或利用音位结构仿拟隐喻自己的写作意图进行自我保护,或利用音位结构仿拟隐喻故事情节和脉络,或利用音位结构仿拟隐喻人物性格命运遭遇,或利用音位结构仿拟隐喻讽刺或者寄寓作者的爱憎褒贬。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大量有说服力的例子,并运用一些统计数据分析《红楼梦》和《源氏物语》语用模糊之异同,具体从语用模糊形式(双重语用模糊和多重语用模糊)、语用模糊内涵(连环语用模糊和连环套语用模糊、诗词和自然中的语用模糊)及语用模糊动因(对性的不同态度和人物形象差异)的差异上加以对比分析,认为其语用模糊差异植根于思想文化基础和人物形象描写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语用模糊是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常见现象,也是文学翻译中的难点之一。《红楼梦》中关于人物描写的模糊语言比比皆是。文章试从语用模糊的角度来探究《红楼梦》的翻译,进而分析译语在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现人物艺术魅力方面与源语的不同,从而区分出霍克斯和杨宪益先生译文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Geoffrey Leech的礼貌原则理论,通过对《红楼梦》中称呼语进行分析研究,论述了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红楼梦》中尤其是元春与贾政之间称呼语不一定在礼貌原则中得到投射,发现称谓语的使用是动态的,由语用距离决定,具有可变性。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作为中国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其中人物众多,称谓语亦非常丰富,且尤以社会性称谓语居多,这些称谓语反映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是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出现的称谓语进行拉网式的搜集,对其进行分类与功效分析。  相似文献   

9.
于晓红 《时代教育》2010,(1):261-261
小红姓林,本名红玉,因犯了宝玉及黛玉的名讳,所以更改为小红,家里世代在府中为仆,年方十四,进府当差,派在怡红院中也还算清幽雅静。在《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中,小红的出场很少,只集中在第二十四回到二十七回。虽然整部书里小红的笔墨不多,但作者亦赋予了小红干净俏丽的外表、简洁机智的谈吐。小红可以说在红楼里,是一个非常会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的人。她仅仅是个丫头,能有这样的未雨绸缪的见识,我认为不得不佩服她的机智。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语言使用是很讲究艺术性的。从关联理论看,《红楼梦》中的语境假设、谐音取义、神话故事,都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语用艺术。  相似文献   

11.
时间是语言表达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动词作为句子的核心,其表达的行为动作总是以时间为背景的。对比《水浒传》、《红楼梦》两书中的时间表达,我们发现,由于时代的局限,《水浒传》一书所涉及的报时工具无非就是更鼓、漏刻①以及报晓鸡(书中曾多次提到“报晓鸡”,如四十六、四十七回),这同《红楼梦》中出现十五次之多的“钟”、“表”概念存在一定的距离。贾府的钟以及宝玉等上层人物怀揣的金表在当时虽然使用得极不普遍,但它却是向计时精确化迈出的一大步。(虽然《红楼梦》主要写的是上流社会,而《水浒传》则写了社会各阶层的生…  相似文献   

12.
在国外的语言学研究中,对英语中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进行了详尽的例证与分析,汉语同样可以提供丰富的语言资料。本文以文学巨著《红楼梦》为例,探讨了模糊语言在小说中的交际功能。根据《红楼梦》中丰富的语言素材,分别列举和分析了模糊语言的多种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对《红楼梦》作者、批者的长期研究,指出:《红楼梦》前80回的原始作者是“石头”曹硕,但更主要的伟大作者是曹雪芹,当以曹雪芹为代表;后40回是由高鹗与程伟元共同续补而成的,但高鹗出的力更多,应以高鹗为代表。  相似文献   

14.
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指语言使用者有意利用某种特殊的语境或对方话语中的模糊性等特点,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刻意曲解的话语在交流中能起到特殊的语用作用。本文以《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语言为语料,进而分析了其中刻意曲解的语言所起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黄敏 《文教资料》2010,(30):23-26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语用学和翻译学的密切关系引发了空前的跨语用学和翻译学研究热情。本文通过《红楼梦》诗歌译例的分析,旨在发现翻译过程中语用预设对等效翻译的影响,以期拓展跨语用学和翻译学的研究视角,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沈钟钟 《考试周刊》2007,(39):144-145
《红楼梦》中称谓语的使用既精彩又复杂,既反映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尊卑及其相互关系,又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文化的烙印。诚然,这也给称谓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从语境因素、人物关系和文化差异三个文面探讨了称谓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在文学批评史上有开创之功,而他对《红楼梦》本身的评析同样很精准,对此不能漠视或否定。王国维以一个哲学家的智慧和艺术家的敏锐认为,《红楼梦》的精神完全背离了中国传统的乐天精神,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同时《红楼梦》是哲学的,宇宙的,文学的,极具文学艺术价值。从这样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会有新的感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的反语修辞格主要有反话、反讥、骂话、气话、俏皮话等表现形式。它们具有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人物的态度和立场,增强语言的幽默风趣感,表达无法言说的特别情感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从礼貌原则看《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潜 《文教资料》2010,(10):19-20
语用学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交际者的目的.言语交际双方必须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本文拟从语用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礼貌原则来分析《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语言特色,以期从语用学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20.
梁红梅 《考试周刊》2012,(33):12-13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的主要贡献,纽马克指出不同的文本类型应该用不同的方法翻译。他提出的语义翻译以原文作者为主,而交际翻译关注译语读者的反应。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章回标题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具有鲜明的句法特征,正好对应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方法,将二者辩证结合能创造出更好的译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