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制度主义的崛起及在中国的传播,已越来越引起国内理论界的兴趣和重视.随着20世纪后期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新制度主义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分析范式,并且表现出更多的形式,其丰富的内涵也充分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制度要素是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分析工具,新制度主义为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关于制度分析的更为统一的语言。尤其是在关于制度建构与制度变迁等问题的描述和研究路径上,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予以了比较教育研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4.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检视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主要流派历史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基本观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理论整合的必要。在理论运用上,我国学者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用于分析国有企业改革所体现出来的政府与企业关系、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整体性政治经济变迁以及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和当代制度建设。在理论研讨上,我国学者主要是将制度变迁理论与马克思的国家观相比较,并提出了区别于新制度主义中层组织决定论和个体行为偏好决定论的整体主义的制度范式理论。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新制度主义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考察和分析了教育社会学体系中的新、旧制度主义分析的理论,认为新制度主义分析不仅拓展和深化了“制度”的概念,而且通过对旧制度主义分析的规范一制度体系的完善,形成了规范-组织-制度这一新的分析体系。这不仅有助于突破旧理论的边界局限性,而且与我国目前正经历着的激烈的教育制度变革更具有理论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组织分析中的新制度主义关注组织的合法性和组织趋同性问题,拓展了制度的内涵。文章据此探讨其在研究教育组织不同层次方面所做的努力,分析其理论解释不足之处,如重于宏观描述,轻于微观分析;长于制度化过程解释,弱于制度安排和设计等。  相似文献   

7.
制度化不仅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由个别现象向固定规范转化的发展过程,更是影响改革走向稳定与成功的关键。受传统教育评价观制约、教育评价制度体系尚不健全等因素影响,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遭遇了多重制度化困境。然而,当前学界对其制度化困境的研究却暂付阙如,而它关涉多个学科、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性也致使改革问题难以用单一的教育学原理去解释。因此,具有跨学科性质以及制度创新改革属性的新制度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改革思路。基于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制度化中存在集体行动困境、“合法性”困境和路径依赖困境。为此,要重构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逻辑,促进博弈支付结构优化;加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供给,增强“强意义”与“弱意义”的“合法性”;整合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抓住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历史否决点”。  相似文献   

8.
芬兰学前教育以其高质均衡的绩效、信任尊重的文化生态以及面向未来且富有弹性的多维教育体系享誉世界,其独特的社会改革理念、政策规制导向与其学前教育改革成果密切相关。该国通过教育政策将儿童的社会关系与文化环境进行互动,同时营造和更新隐性的要素来重塑学前教育价值体系,且不断在外部改革经验与自身改革传统的关系中谋求平衡。新制度主义为分析学前教育政策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其理论框架能够帮助更好地探究芬兰学前教育政策在治理模式、价值导向和实践路径中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对该国学前教育政策规制的“增能”与“放权”、均衡规范的“公平”与“全面”、认知重构的“传统”与“现代”三种实践路径进行理性审视和多维价值探索,有助于客观且辩证地正视中国学前教育制度变革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中国在发展和改革学前教育时应理顺政策制度逻辑价值,重构现代化学前教育治理体系;平衡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不同期待,研判学前教育政策的价值旨归;融入现代管理趋势,推动学前教育数据所有权和用益权的协同格局,赋能适应未来的教育新生态。以此来回应“幼有所育”的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战略意志,可为实现“起点强壮”奠定良好的学前教育制度和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制度主义"新"在哪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凯  胡伟 《教学与研究》2006,26(5):65-69
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到底“新”在哪里?这是任何一个从事新制度主义研究的学者所不能回避的基本命题,也是任何一个想要了解新制度主义的人所最想认知的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政治学中新制度主义的兴起,在重点阐释了何谓新制度主义的“制度”与“制度主义”的基础上,着重回答了新制度主义到底“新”在哪里这样一个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0.
独立学院组织从三个层面被“嵌入”中国高等教育“组织场域”:社会规范层面主要由教育部所制定的强制性政策法规进行构建;社会关系层面在独立学院与社会的博弈、独立学院与普通民办高校的博弈及地方政府的“推力”下进行构建;文化一认知层面通过“嫁接”公办高校与坚持“非营利性”组织两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1.
12.
社会学组织分析中的新老制度主义与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制度理论在社会科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中重新兴起,对教育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系统地分析社会学组织分析的新老制度主义的发展过程、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并探讨新老制度主义研究范式在教育组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制度性存在,制度是道德的基础。学校制度关系是学校社会关系的组成,也是学校社会关系的根本。道德教育在学校社会关系中展开,道德教育过程首先并且主要是学校制度性互动的过程。制度关系与道德教育既有同质性方面,也有异质性方面,扩大同质性并克服异质性是教育从而也是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论新形势下灌输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我们赢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在新的形势下,要使灌输教育取得成效,就必须在内容与时俱进,在方法和途径上创新,变单向灌输为双向灌输模式,变硬灌输为软灌输,提倡环境灌输、行为灌输、网络灌输、化灌输、活动灌输,等等,建立全方位的灌输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该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 ,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重视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 ,开发个体潜能。只有建构起新的课程观念 ,才能对新课程有深入的理解与认同  相似文献   

16.
17.
18.
学校变革困难的新制度主义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校在巨大的变革压力面前表现出了很强的稳定性。新制度主义认为,学校作为组织是生活在组织域中的,因此就受制于制度逻辑的约束。而学校变革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就必然试图突破制度逻辑对它的限制,但制度逻辑是高度稳定的。首先,制度逻辑的形成是“集体行为”,单方面的改变很难成功。其次,制度逻辑可以自我“神化”,从而免于理性的质疑和冲击。最后,个体往往无法意识到制度逻辑对自己的影响,因此制度逻辑很难被有意识地纠正。这是造成学校变革困难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开放式教育是一种非封闭的教育模式。大学可以通过“校企互动模式”、“校政互动模式”、“校社互动模式” ,使学生广泛的进入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并确保学生成为社会实践的有效主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