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金梅 《学周刊C版》2010,(9):123-12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主动思考,加深理解和体验,  相似文献   

2.
“导、读、练”是英语阅读教学过程的基本“三段”步骤。“导”是以教师为指导,对学生的阅读实践给予巧妙的导入、正确的引导、精心的指导和及时的疏导;“读”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各种方式的阅读,如略读、精读和复读等;“练”是以训练为主线,即以阅读理解和阅读技能训练为主轴,以听说训练和语言表达训练为副轴的整体训练。这三者互相交融、层层递进,使得整个阅读教学过程有导有读,有读有练;同时也使主导与主体、教法与学法、反馈与控制得到和谐的内在统一。英国著名教学法专家韦斯特(Michael West)认为:“教授英语的基本任务。首先是培养直接阅读能力。”因此,对学生来说,提高阅读水平、培养自学能力是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而对教师来说,如何成功有效地组织阅读教学,更好、更快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却又是一个教学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由此可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一、问诊“阅读教学”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在课改理念的引领下,教师的语言训练意识比较强,但对怎样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存在各种困惑和问题,具体体现在:(一)教材编写形式多为主题式  相似文献   

4.
听话、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又是教师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听和说的训练。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祝丽丽 《教学随笔》2014,(10):20141+14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路径与方法。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对他们的字词训练,同时还要采用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和多元化的评级机制来组织阅读教学,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伟 《华章》2011,(14)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的重要的训练形式.目前,在农村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人们开始关注朗读这种形式,重视对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农村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交流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朗读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教师对低年级学生要加强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故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这一原则来进行教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最大.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和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作用。但笔者发现.不少教师都把听、说、读作为阅读教学训练的重点.对动手去写的训练却少之又少.甚至完全没有。这种教学方式,明显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9.
语言训练要到位(三)──要展示训练过程黄桂林(江苏省泰兴市新市中心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将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转化为阅读能力和表这能力的动态过程。只有精心安排训练,展示训练过程,突现训练关键,让学生参与训练,经历过程...  相似文献   

10.
发散性思维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为切入点,教师要从记忆教学转向思维教学,要从"一言堂"的教学形式转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思维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本文重点论述了思维训练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言训练要到位(四)──要便于学生操作黄桂林(江苏省泰兴市新市中心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是以学生为训练对象,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觉参与、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讲究训练设计,做到要求具体,形式简练,便于操作。而从教学现状看,不少教师...  相似文献   

12.
马原 《语文天地》2013,(3):48-49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这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清楚的事情。但是目前,无数的话题与讨论都集中在"教懂"二字上,而不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习惯于教课文、讲课文,却不习惯于在教学中关注对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过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阅读学的研究十分活跃,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也创设了多种基本课型。但是,关于“阅读教学过程”的理论阐述却相对贫乏。朱作仁教授为阅读下了定义:“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①阅读教学则是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而阅读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活动的顺序、步骤。②为深入讨论,有必要就以上引述作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4.
语文能力不仅仅指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在深层的意义上,它取决于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没有对事物的深刻认识,不管语言多么华美,也是没有力量的。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维(汲取思想)和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输出思想)的能力。教师对这一点理解得越深刻,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的自觉性越高,阅读教学的深刻性就越明显,教学效果也就越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陈钟梁老师也认为高中阅读教学区别于初中阅读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深刻性”。(《肤浅不属于我们新一代》,《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6.9)另一方面。阅读教学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深刻性比较适合高中学生,而初中的阅读教学更注重教学的活动化,更偏重于教师的情感及教学的生动。下面笔者结合温岭市第四届高中语文教改论坛上的几节教改课,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角度谈谈对高中阅读教学的深刻性问题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利用丰富的教材内容,抓住教学契机,拓展灵活、机智、多变的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交际活动中来,鼓励他们敢想善想、敢说善说,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中的十种练习方法张新龙(于都县银坑中心小学)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改的关键在于改教。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要着力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而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各种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阅读教学中的练习方...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阅读教学课是实现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但是综观我们目前的阅读教学课,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忽视了能力训练。现实中不少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的是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关注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概念。阅读教学活动是通过阅读教学过程来进行的。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双边活动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语文知识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传递给学生,同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并与听说写诸种教学过程共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感、意志、性格、习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见《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第55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见《语文课程标准》第17页)。这种理念是针对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病而提出的。以往的阅读教学,学生不是主动获取意义,而是被动接受老师或者教材编撰者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学生进行的不是自己的阅读,是重复、模仿他人的阅读,学生失去了阅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种阅读现状不利于学生学会阅读方法,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由此可见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然而,阅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往往被忽视。因此,语文老师要改变传统观念,加强阅读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