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眼看高三过半,孩子的成绩依然起色不大,测验成绩不佳,想到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不少家长不淡定了:对孩子的风吹草动关注异常;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唠叨不休;借故对其他人发睥气;自己吃不好、睡不好、心事重重,整天顶着一张"高考脸"……这些都是高考引发的家长焦虑。家长的焦虑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负担,影响高考备考,这是考生和家长不愿看到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黄丹 《考试周刊》2014,(28):1-1
高考改革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行,对我国人才选拔机制提出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头等大事,改革的方向兼顾统一性和多样性。家庭特别是家长观念是高考改革顺利推行的"强化剂";学校在高考改革过程中充当践行者的角色,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一线教师的支持与配合。为了实现高考的有效变革,应正确处理好其与家庭、学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今年高考,笔者又作为老师参加了"送考".不仅学校重视"高考",家长更是格外重视,一人考试,全家出动的情况非常多.去年,报纸还刊登了考生家长在考场外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的消息.  相似文献   

4.
出生地=高考场?——现行高考户籍制度能否取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今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众多的外来人口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他们的孩子在城市上学长大,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城市人.可当这些孩子要上高中时,高考户籍资格的限制又会逼着他们离开城市.不少非城市户籍家长、学生经历着这样的不可承受之痛,也有不少家长为了让子女不必中途转学,而忍痛将子女留在家乡当"留守儿童",甚至有的家长因为子女高考问题,不得不结束在城市的事业,陪孩子回去上学、高考.  相似文献   

5.
观点     
《教育》2013,(15):7
乔子芯:孩子高考模拟成绩不佳,家长不必过度焦虑国家注册执业咨询师、心理专家乔子芯指出:孩子经历高考,对他来说本身就是人生中的一个特别阶段。家长在孩子的非常时期,应该更多地与孩子沟通,疏导孩子的情绪,以确保孩子在备战高考时,不要有太大的负担。作为家长,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高考。孩子的承受力远远不如家长,所以家长更应该起到"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考作为从中学为高校选拔学生的教育性活动,凝聚了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和注意,也集聚了社会各方面的改革意见和期待.目前的主流改革思路为对高考技术进行修补的渐进性改革,没有在高考基本观念、基本制度方面进行改革的打算.这种思路没有体现出高考制度改革的紧迫性,反映了国家高考认识的"保守",有必要进行反思.对国家的高考认识进行重塑,标志着国家高考方向的转变及对传统高考观念的超越,其内容既具有前瞻性,也具有复杂性,需要国家决策者明辨是非,分清真伪,以超常的境界、胆识和勇气,重塑国家的高考认识,使高考走出"工具论"的逻辑,为高考和教育提供思想和理论方面的引导,促进教育的实质性进步.重塑国家的高考认识,关键是要转变国家领导层的高考观念,因为我国高考制度的实质性改革是要由他们来主导或领导的.而由他们主导的高考改革,才可能达到"拨乱反正"、"重整教育纲常"的效果.国家高考认识改变所带动的教育制度及社会风气的改变,可能会重现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时的"中兴"景象.  相似文献   

7.
Ella 《新高考》2013,(2):6
近期,各省区市"异地高考"方案密集出炉,主要内容为允许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然而,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和家长们的不同表态说明此次改革并不完美.  相似文献   

8.
这个月正是高考月.近几年来,高考日益超越考生、家长、学校和老师的范围,变成一种全社会关注的特殊现象,今年比往年尤甚,社会各界对高考的关注也达到了空前的状态.我把这种社会特殊现象称之为"高考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高考心理助考报告会"现场,郑晓边教授以"五心十法、教养互动、应对高考"为主题做了一场生动的报告,告诉家长如何给予孩子适当的期望和压力,及时提供心理支持;教导学生如何调试自己的情绪,满怀信心迎接高考.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教育部关于高考"3+X"改革措施牵动了全国亿万考生和家长的心,更揪着西部贫困地区高中老师的心.如何适应新的高考要求?如何进行"3+X"的教学?"3+X"的考试是什么形式?"3+X"考试是否可以减轻学生负担?2002年高考形式的改革及可依据的参考模式是什么?等等.许多问题困扰着信息闭塞的西部贫困地区的学生、家长和学校.为此,地处祖国西南地区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多次来信、来函请求民进中央再一次组织北京市的名校名师去讲学.  相似文献   

11.
实行新课程改革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必然趋势,它关系到在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的成败.新课程改革要求高考改革必需要与之相适应,社会导向、家长期望、教育评价机制与高考改革息息相关.此文主要是从教育评价机制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改变高考对中学"指挥棒"功能,从而保证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行.  相似文献   

12.
每年高考一结束,填报志愿便成了家长和学生头痛的事情。有一句话叫"高考考学生,志愿考家长"。在招生咨询会上,家长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这样的分数能上哪所学校",很少想过孩子喜欢哪个学校、什么专业,将  相似文献   

13.
各位家长: 你们好! 2007年黑龙江省高考、中考录取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今年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的考生比去年又有大幅度增长.很多家长已开始将目光由过去只盯着普通高中这座独木桥转向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中等职业院校.这是一个观念上的巨大变化,实践中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14.
在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关键时刻,考生和家长进入了一级戒备状态.然而,一些学生、家长竟临时抱起"佛脚",不惜重金请占卜先生"指点迷津",从报考哪所院校到选择何种专业都要让占卜先生"点拨".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一世纪,中国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势在必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也必须进行改革.但是,无论怎样改革,高考,这根指挥棒却始终牵动着全国所有学生,家长及教育者的心弦.  相似文献   

16.
高考、中考之后,录取通知书相继"飞"到各学子手中,一些考生和家长在欣喜之余纷纷开始宴请老师,以示感谢和庆贺,一些家长甚至不惜重金相互攀比."谢师宴"本应该是一种自发自愿的行为,是一种正常的人情往来,办还是不办,小办还是大办,完全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去决定,但现在,它似乎成了一道高考、中考之后必须要做的"附加题",等待每一位考生和家长去完成.  相似文献   

17.
当人们谈论起"高考"、"考生"这两个有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考)的关键词语的时候,都会敏感地联想到一年一度的考生应考,家长、教师陪考。社会各界都在全面关心、关注高考。可广大考生及其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考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考务管理规定)了解得怎样呢?考务管理、对考生的影响如何?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下高考考务管理对考生的影响,供考生及其家长、教师和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有着千余年统一考试历史的中国,正在酝酿着不经过激烈动荡而消除"全国统一高考"弊端的策略.因为,全国统一高考牵连千万家,不仅考学生,考家长,考社会,也考政府.什么样的高考制度才是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点?高考改革究竟路在何方?高考是什么?考什么?如何考?是我们必须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最后一科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高考这场轰轰烈烈的"战役"似乎就尘埃落定。但考生和家长还没来得及松口气,一道同样重要的人生命题立刻摆在面前——填报高考志愿。高考志愿填报就如同高考成绩一样,决定着莘莘学子未来接受高等教育、职业发展和生命质量,可谓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方向性的选择。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考生和家长认识不足、思路不清、准备不充分,很容易走进盲目追逐"热门"  相似文献   

20.
6月6日《珠海特区报》报道,黄杨大道封闭考场旁路段,确保高考顺利进行。珠海市考试中心还特别提醒,临考注意四大细节:千万不要记错考试时间、错过规定时间禁止入场、手机等物品不要带入考场、忘带证件先向监考老师说明等。联想到家长提供的"高考保姆"、商家推出的高考套房、高考直通车等。我突然发现,上述高考新闻毫无例外都是社会、家长和商家在忙乎,而作为高考主体的考生,却显得很悠闲。高考成了社会、家长在考试,这是一种不正常现象。笔者因此提出:考生应多一些赶考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