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盈  冯静 《新闻世界》2012,(8):48-49
从经典的“焦点访谈”式到“新闻1+1”式到最近的“看见”式,三十年来,中国电视新闻评论一直在探索、发展、丰富自己的话语形式。本文着重选取《焦点访谈》《新闻1+1》《看见》三档栏目,来看中国电视新闻评论如何一步步把姿态放低,如何实现“非我”到“我”的涅檗突破。  相似文献   

2.
一个观感极佳的时段————《新闻30’》周迅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创“新”,怎样办出自己的特色?中央电视台《新闻30’》节目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它以迅速快捷的报道风格,灵活多样的报道方式,及时准确地捕捉社会热点,赢得了广大观众,将电视新闻改革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的标题是电视新闻的眉眼。一个好的电视新闻标题视觉形象的确定,是一个艰苦而又带有灵感的形象思维创造过程,是对一个电视记者综合素质的检阅,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寻觅出制作电视新闻俏“目”的秘诀。一、抽丝成绸化蛹为蝶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是一个春蚕抽丝、化蛹为蝶的辛勤制作过程。例如《打工潮在这里回流》这个标题,中央台的二位记者初拟标题有《打工族的变迁》、《农村新来的城市打工仔》、《打工人的新去处》、《农村成为打工的新去处》、《大棚产生的吸引力》等十几个标题,但都觉得开掘主题不够,没悬念,没…  相似文献   

4.
王猛 《新闻前哨》2007,(7):65-67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栏目创立十多年来,创优创新、不断探索。《新闻调查》在过去十多年的历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具有独特实践风格的“电视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5.
《社会传真》是我台1995年创办的一个新闻评述性节目。由于它把电视新闻和评论融为一体,并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上做文章,所以改变了过去那种认为电视新闻肤浅,电视新闻不宜搞深度报道的看法。它的出现,弥补了我台电视新闻的不足,使电视新闻的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自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可以说是“一炮打响”。96年是《社会传真》开办的第二年,虽然换了一干人马,但是由于栏目组人员的共同努力,克服了人手新、阅历浅、经验少等诸多困难,使该节目继续保持了初创阶段的好势头,继续受到观众的欢迎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继…  相似文献   

6.
出新才能有观众。近年来,晚问电视新闻挑战传统的新闻播出形式,在“说新闻”方面进行探索,增强了新闻节目的亲和力,在观从中引起一定的反响。晚间电视新闻在探索中前进,优化了电视频道资源,使一些电视台在9点钟之后开发“第二黄金时间段”初获成功。晚间电视新闻报道正在成为电视界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窗口和试验基地。  相似文献   

7.
我国广播电视中青年理论学者之一、陕西省十佳电视艺术家、陕西有线电视台主任记者于聚义著《探索电视──于聚义论文集》全书21万字。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作者从事电视新闻工作25年来,发表在全国各种刊物上的有关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电视专栏、电视节目主持人、电视文艺、电视广告、有线电视、宣传管理等方面的论文选集而成。于聚义著《探索电视》出版  相似文献   

8.
名人与标题     
前言我和《新闻三昧》结了不解之缘。自1984年起,我就为她撰稿,先后写了《标题一得录》、《标题求疵录》、《标题对比录》。《标题一得录》1991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到去年底已第四次印刷了,这与《新闻三昧》主编的支持、读者的鼓励是分不开的。最近,《新闻三昧》又约我再写一个系列。我勉为其难,推出第四个专题——《标题趣闻录》,这是对前“三录”的补充。《趣闻录》是根据从书刊上搜集到的材料编写而成的,主要内容包  相似文献   

9.
以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推出为标志,电视新闻评论这一特殊的深度报道形式脱颖而出、异军突起,那开阔的视野、敏锐的观察、深沉的思考和犀利的点评赢得了受众的普遍欢迎。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思考,近年来电视新闻评论节日迅速成长,日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电视新闻评论?什么是透视性新闻专题?这个看似容易回答的问题,至今在我国电视界仍没有从理论和实践上弄清楚,因而出现了很多时候把“事件造机类”、“叙事思辨类”新闻性专题当电视评论来归类,来评奖.为了推动电视评论的健康成长,需要广大电视界同仁共同努力,探索它的发展方向.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电视新闻评论所具的外在和内在的基本特征,以期抛砖引玉.一、电视新闻评论的确定①电视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继中央电视台《观察思考》新闻评论专栏办起来之后,全国绝大部分省(市)电视台相继办起了自己的电视新闻评论专栏.这…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的社会关怀——略说《南京零距离》的理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京零距离》作为一档新闻资讯类栏目 ,自 2 0 0 2年 1月 1日开播以来 ,不断引发着江苏乃至全国电视观众与业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它的出现 ,不仅盘活了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 ,而且拉动了江苏电视的整体局面 ,甚至与其他同类电视新闻节目一道 ,改变了江苏电视观众的晚间收视习惯 :最受瞩目的节目 ,由电视剧、娱乐节目变为了电视新闻。《南京零距离》不仅“练内功” ,从节目内容、构成方式、传播方式、内部运行管理上处处创新 ,而且也“练外功” ,即真正将电视的媒体资源优势转化为更具广泛意义的社会资源优势 ,面向百姓 ,面向大众 ,进行全方位的电视服务 ,被大家誉为自己的“百姓电视”。《南京零距离》在社会大平台上探索电视新闻改革 ,为“全球化”背景下本土电视新闻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此 ,本刊专门为《南京零距离》开设“个案研究” ,约请相关专业人士发表各自的高见 ,意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对由《南京零距离》引发的关于中国电视新闻的诸多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为正在探索着的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贡献一个有价值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个农村教师,新闻写作爱好者。在教书之余,酷爱阅读、收集小言论。 爱读各种报纸杂志,《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工人日报》的“小论坛”、“随感录”,《农民日报》的“大家谈”,《中国青年报》的“新语丝”等报刊的言论文章吸引了我,每篇文章我都要认真地读上两三遍,有的剪下,有的抄写,放  相似文献   

13.
追寻科学的规范,是《电视新闻语言学》的写作主旨。1990年我就电视新闻传播研究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专《电视新闻学》④:如果要说那本书有什么特色的话,那就是表白了我关于语言的觉醒——开始用基础学科理论语言学、符号学去规范尚不规范的“电视语”。  相似文献   

14.
胡韶良  徐彬 《视听纵横》2002,(6):100-101
对于县市级电视台来说,本地的新闻报道是其安身立命的一档节目。然而,新闻不活,电视新闻不活,县市电视新闻更不活,却是个不争的事实,或许是“爱之越深,责之越切”,基层观众朋友对于这档“离得最近的新闻”,常常是“看中骂,骂中看”。于是,如何办活县市电视新闻,就成丁我们县市电视新闻工作者的一个值得长期苦苦探索的课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江山广播电视台历经三年,探索通过建立栏目机制“逼”活电视新闻的路子,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作了比较成功的尝试.还值得我们来分析与思考一番。  相似文献   

15.
“零距离”的电视新闻理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京零距离》作为一档新闻资讯类栏目 ,自 2 0 0 2年 1月 1日开播以来 ,不断引发着江苏乃至全国电视观众与业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它的出现 ,不仅盘活了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 ,而且拉动了江苏电视的整体局面 ,甚至与其他同类电视新闻节目一道 ,改变了江苏电视观众的晚间收视习惯 :最受瞩目的节目 ,由电视剧、娱乐节目变为了电视新闻。《南京零距离》不仅“练内功” ,从节目内容、构成方式、传播方式、内部运行管理上处处创新 ,而且也“练外功” ,即真正将电视的媒体资源优势转化为更具广泛意义的社会资源优势 ,面向百姓 ,面向大众 ,进行全方位的电视服务 ,被大家誉为自己的“百姓电视”。《南京零距离》在社会大平台上探索电视新闻改革 ,为“全球化”背景下本土电视新闻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此 ,本刊专门为《南京零距离》开设“个案研究” ,约请相关专业人士发表各自的高见 ,意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对由《南京零距离》引发的关于中国电视新闻的诸多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为正在探索着的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贡献一个有价值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6.
打造中国电视新闻新模式--关于《南京零距离》的谈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南京零距离》作为一档新闻资讯类栏目 ,自 2 0 0 2年 1月 1日开播以来 ,不断引发着江苏乃至全国电视观众与业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它的出现 ,不仅盘活了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 ,而且拉动了江苏电视的整体局面 ,甚至与其他同类电视新闻节目一道 ,改变了江苏电视观众的晚间收视习惯 :最受瞩目的节目 ,由电视剧、娱乐节目变为了电视新闻。《南京零距离》不仅“练内功” ,从节目内容、构成方式、传播方式、内部运行管理上处处创新 ,而且也“练外功” ,即真正将电视的媒体资源优势转化为更具广泛意义的社会资源优势 ,面向百姓 ,面向大众 ,进行全方位的电视服务 ,被大家誉为自己的“百姓电视”。《南京零距离》在社会大平台上探索电视新闻改革 ,为“全球化”背景下本土电视新闻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此 ,本刊专门为《南京零距离》开设“个案研究” ,约请相关专业人士发表各自的高见 ,意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对由《南京零距离》引发的关于中国电视新闻的诸多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为正在探索着的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贡献一个有价值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7.
反思传统 回归本质——《南京零距离》成功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叶子 《现代传播》2003,(2):57-60
《南京零距离》作为一档新闻资讯类栏目 ,自 2 0 0 2年 1月 1日开播以来 ,不断引发着江苏乃至全国电视观众与业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它的出现 ,不仅盘活了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 ,而且拉动了江苏电视的整体局面 ,甚至与其他同类电视新闻节目一道 ,改变了江苏电视观众的晚间收视习惯 :最受瞩目的节目 ,由电视剧、娱乐节目变为了电视新闻。《南京零距离》不仅“练内功” ,从节目内容、构成方式、传播方式、内部运行管理上处处创新 ,而且也“练外功” ,即真正将电视的媒体资源优势转化为更具广泛意义的社会资源优势 ,面向百姓 ,面向大众 ,进行全方位的电视服务 ,被大家誉为自己的“百姓电视”。《南京零距离》在社会大平台上探索电视新闻改革 ,为“全球化”背景下本土电视新闻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此 ,本刊专门为《南京零距离》开设“个案研究” ,约请相关专业人士发表各自的高见 ,意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对由《南京零距离》引发的关于中国电视新闻的诸多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为正在探索着的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贡献一个有价值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8.
在人们印象中,“电视湘军”是靠游戏娱乐节目打天下的。在一个时期内,我也曾认为电视湘军在电视新闻方面的作为不会太大。湖南经济电视台的《新闻一时间》让人眼前一亮,改变了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杭州参加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讨论会期间得到了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孙九权等同志合著的《读者工作录验》一书。虽然讨论会很紧张,但是,我  相似文献   

20.
据1996年4月22日的《中国电视报》报道,从5月6日开始中央电视台将新设立一个45分钟的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栏目《新闻调查》。此举旨在加快电视新闻栏目化趋势的力度,使电视新闻栏目化建设更趋发挥整体传播效应。笔者拟就此作一探讨。 所谓电视新闻栏目化,是指电视新闻节目定期、定时、定量播出并冠以固定的栏目名称,赋予栏目特定的方针、内容和与之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节目形式,它的出现有一定的发展必然性。本世纪40年代末,世界上最早的专栏节目——美国的《骆驼新闻大篷车》出现,开始了电视新闻栏目化的探索。我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70年代末创建,虽然获得了观众的青睐,成为了解国内外大事的窗口,但很长时间它是“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