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利主义科学观强调科学的工具价值、技术价值和功利价值 ,是推动科学进步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可持续发展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为可能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它对于科学本身和可持续发展也显示出了越来越多的消极影响 ,甚至成为产生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等科技异化形态的一个重要原因 ,并逐渐失去了为可持续发展进行辩护的充足理由 ,这本源于其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2.
孙敏 《科学学研究》2011,29(6):808-813
 基于已出版的有关文献研究探析西方社会对科学认识的历史演变过程,发现可分为从古希腊时期把科学视为个人纯粹理性认识的真理,到文艺复兴时期起强调观察实验并追求实效的科学知识,到19世纪后半期起逻辑思维和经验验证并重的科学认识,20世纪后半期起重视科学共同体的共同理解解释活动,再到深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和情境深刻影响和制约的社会科学活动,直到目前将科学视为高度体现人类能动性的科学实践活动。这些不同阶段的科学观根据其特点被分别概括为真理科学观、经验科学观、表象科学观、文化历史主义科学观、社会科学观和实践科学观。最后简要讨论西方科学观演变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科学观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种形式。它提出了有别于现代科学观念的变革,提倡一种有机论,科学的非中立性及意识形态化以及科学的文本解构主义的科学观并以这种新科学精神为起点,建构新的世界。后现代科学观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的科学思想和民主思想始终交织在一起 ,这是他不同于前人之处 ,也是他比同时代人深刻和独到之处。他不是纯粹的科学家 ,却和所有真正的科学家一样首先是个唯物主义者。他更看重科学的社会功能价值 ,并用“方法”为科学做出了统一的脚注。在对西方科学狂热的尊崇中 ,他倡导的是实证、是主客观的统一。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 ,朴素的唯物论的科学观升华为唯物史观 ,“物质一元论”在成为“科学一元论”之后又被赋予了“经济一元论”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张亚蕾 《内江科技》2006,27(5):94-94
本文探讨了社会建构主义对传统科学观的挑战。认为建构主义这种思想所带来的启示主要在于用反思的态度看待熟悉的世界,对其进行追根溯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钱穆的一生与中国饱受西方物质文明冲击的20世纪相始终,他的科学观可以看作是对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论战”的进一步深化.在钱穆看来,“科学”主要是西方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它有自己的适用空间和适用方法,而与自然科学相对的人文科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因此构建人文科学就不能以自然科学为绳律.钱穆的科学观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也存在着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7.
常春兰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11-1615
库恩之后,相对主义成为科学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表面看来,主张地方性知识的实践科学观也具有相对主义色彩,但实质上,实践科学观真正超越了相对主义:相对主义强调知识的多样性,实践科学观同样承认并不存在唯一的真理。但是,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都属于表象科学观,都主张知识是一种理论表象,而实践科学观则认为知识是一种实践。  相似文献   

8.
1949年以来中国的主流科学技术观是以"科学是生产力"观点为核心的科学技术观,本质上属于功利主义科学观的范畴。其主要缺陷是:以技术代科学或重技术轻科学的倾向普遍;科学技术的文化、政治等社会功能未受重视;科学自主性的意识淡薄;科学主义思想影响广泛等。塑造中国主流科学技术观的基本方向是:坚持功利主义科学观的合理性、适当吸收理想主义科学观的优长之处以及其他各种相关的思想资源,在思想观念上真正实现科学与技术的统一、科学的社会性和自主性的统一,以及科学的生产力属性和科学的文化、政治等社会属性的统一等,努力超越"生产力科学技术观",走向一种新的、更高级的主流科学技术观。当前,重塑中国主流科学技术观至少应强化以下基本观念:(1)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技术源于并支撑科学;(3)科学技术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4)科学的自主性不容漠视;(5)科学并非完美无缺。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因其对主流观念的激烈批判而在许多方面与当代女性主义有融合的趋向。后现代女性主义科学观从后现代主义那里汲取丰富的理论资源,对传统科学展开了彻底的批判。后现代女性主义科学观对当代女性主义及女性主义科学观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国华 《科学学研究》1997,15(4):94-100
严济慈科学观述论刘国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230026)严济慈从青年时代起就献身于科学事业,为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研究和探讨他的科学观,对于了解这位科学巨擘的内心世界和教育现代青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科学研究的价值和目的科学技术与...  相似文献   

11.
弗兰西斯.培根在西方科学史上是以倡导“知识就是力量”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而著称的,在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者则因此把他列为父权制科学观的始作俑者。然而,西方思想史的深入研究表明,培根的科学观具有非常复杂的内涵,后世的解读赋予了过多的世俗化含义,因此我们有必要予以重新解读与评估。  相似文献   

12.
科恩的科学观是一种语境论科学观。科学本体来源子历史语境,科学发展是历史和科学语境中科学观、传统与进步的更替,科学价值体现历史、科学和社会语境中科学对相关科学、社会和民众的多元功能性。科恩的语境论科学观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融合性、语境广义性、证据性和方法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3.
论科学观之于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有两个预设性要求:人们必须节制对现有物质资源的消费;人们必须以一种新的资源--知识资源取代物质资源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树立节约观念对于节约型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当前,科学观中的科学万能论思想导致理性生态的失衡,并在现实层面上为人们的浪费行为提供着"辩护",对人们节约观念的形成影响极大,使科学观成为影响人们节约观确立的观念背后的观念.确立正确的科学现有助于人们在确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同时,认清科学功能的局限性、相对性,从而对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前已有的关于实践科学观的研究仅停留在认识论层面,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更根本的是挖掘实践科学观的存在论意蕴。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向度为这一理解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实践的科学观看来,科学是在一个由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构成的动态网络中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并处于生成和流变之中的开放的体系。对科学的认识一直“在途中”。实践科学观具有与境性、主体间性、历史性和反思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以往学界在论及基督教与科学之间关系时,尽管大多持批判性立场和否定性观点,但事实上除了起消极阻碍作用的一面以外,基督教对近代科学的生成、发展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一面.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基督教与科学在自然观上存在着学理的一致性;二是基督教对古希腊哲学的存续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基督教的宗教信仰为科学生成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助力.  相似文献   

16.
以往学界在论及基督教与科学之间关系时,尽管大多持批判性立场和否定性观点,但事实上除了起消极阻碍作用的一面以外,基督教对近代科学的生成、发展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一面。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基督教与科学在自然观上存在着学理的一致性;二是基督教对古希腊哲学的存续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基督教的宗教信仰为科学生成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助力。  相似文献   

17.
马晓彤 《科学学研究》2006,24(6):817-822
针对“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论述广义与狭义两种科学观对“科学”的不同理解及两种不同的科学观对科学事业和人类理性的影响。从积极挖掘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和促进科学新发展的角度,指出宜倡导广义科学观,并肯定中国古代科学的实际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五四运动又赋予“科学”和“民主”新的内涵。这一历史过程与陈独秀的科学观及其演变有密切关系。五四运动百年之后回顾陈独秀的科学观,可以发现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刻影响,但学界对此的反思多有不足。本文考察了陈独秀科学观的演进过程,重点分析五四运动对陈独秀科学观转变的重要影响。本文认为陈独秀的科学观具有符号化、人格化、政治化的阶段性特征,五四运动后陈独秀的科学观在一定意义上形塑了现代中国处理科学与政治关系的逻辑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怎样的意义上,科学能与慈善连在一起?在很多人看来,慈善与科学之间难以有直接的联系。如果说慈善是一种可以抹平这个世界不平地方的力量,那很可能的是:造成世界上的一些不平正是来自科学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知识的日益发展,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作为物理教师,如果没有一种符合时代的科学本质观指导自己的教学,可能会在教学中出现一些错误。文章较为详细的论述了物理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对教材知识、知识讲授、教学模式、教学用语,以及对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学习课程内容过程、思维方式和评价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