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周代,贵族在饮酒礼彻俎环节之后有脱鞋登堂的行为。《仪礼》中称“说屦”,秦汉以后称“解履”。解履是当时人们在席居生活方式下,对原始生活习俗的保留。日常生活中,弟子侍奉师长时,弟子需要解履于户外,然后方可入室。行饮酒礼时,宾主需要解履登堂燕饮。饮酒礼中,只有特定的人群可以解履登堂燕饮,而等级较低的士阶层和从事服务的厮役则不解履。饮酒礼彻俎之后的解履行为,是将室内的习俗借鉴到礼仪活动中,体现了“由俗入礼”的礼学发展路径。该行为彰显了统治阶级内部的亲密、团结,并区分出不解履的士及厮役,以此强化了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周代饮酒礼中的解履行为,一方面维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另一方面区别了不同等级之间的亲疏,反映了“情义兼尽”的礼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1989年《中国语文》第5期张标《屦、履考》提出质疑。张标认为汉代以后“履”并没有完全取代“屦”,以屦为屦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认为汉代已经完成了“履”取代“屦”的过渡,履已取代屦,偶尔有“屦”出现则是引用古人的典籍或成语。  相似文献   

3.
礼仪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早在孔子以前 ,已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 ,到西周时期我国的古礼基本成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更是由孔子集其大成 ,并发扬光大。此后 ,由孔子所构造的礼仪体系一直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两千多年。最初的礼仪是由敬神祈神发展而来。《说文解字》解释 :“礼 ,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故“礼之名 ,起于事神。”后来礼被视为圣人示范传授的使上下尊卑有序的行为原则。孔子曰 :“言而有履 ,礼也 ;行而可乐 ,乐也。圣人力此二者 ,以躬己南面 ,是故天下太平 ,万民顺优 ,百官承事 ,上下有礼也。”随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鞋的别称,据史书记载有:履、屐、屣、屦等。 履,lu,鞋。《郑人买履》以及《史记》中《留候世家》:“孺子下取履。”还有《孔雀东南飞》中脍炙人口诗句:“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上诸“履”皆为鞋。 屐,ji,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履,身登青云梯。”木屐,谢灵运穿的那种木鞋。山水诗人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齿:上山去掉后齿,下山去掉前齿,而木屐则以木板作底,上有带子,状似拖鞋。 屣:xi,鞋。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金陵遇太守,倒屣欣逢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相似文献   

5.
徐朝旭 《教育研究》2007,28(4):79-84
先秦时期的礼是社会道德规范的载体,也是传承主流社会伦理思想的符号,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主要表现在道德内化、示范和传承等方面。礼的践履使人们逐渐养成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形成道德观念,培育道德情感,使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自觉。礼仪则以理想的模式向社会成员展示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供他们效仿的行为准则。礼仪还通过礼仪活动、标准化的语言和动作,使社会道德规范成为可以习得的东西。先秦时期的礼教是与乐教配套进行的,并以政教合一的体制为保障,使礼的德育功能得以实现和强化。  相似文献   

6.
船山是著名的经学大师,他在解《易》过程中,注重阐发《易》中九卦之礼学精神,即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九卦的礼学精神。因《易》以显礼,船山最关注的是《易》中履卦的礼学意蕴。《履》即礼也,是哲人早期对履卦礼学精神的原初阐释。船山对《履》之卦爻辞进行辩证分析,指出《履》之礼学精神乃“谨于衣裳袺襘,慎于男女饮食而定其志”,履卦的礼学价值在于“正名定分,别嫌明微”,从而实现了《履》卦礼学精神之价值开新。  相似文献   

7.
履,《说文》云:“足所依也”。《方言》云:“朝鲜列水之间谓之邛角,南方江沔之间总谓之矗,梁益谓之屣或谓原,履其通语也。”通语,即当时的普通用语。除方言的差异外,不同时代履也有不同的名称,《说文通训定声》云:“古曰舄,曰屦,汉以后曰履,今日鞲”。鞵为鞋的异体。据履的材料与式样的差异,可分为若干种类,草履,又称之为(?),营屦、菲屦、苞屦;麻履,又为绳履(麻绳织的鞋子)。屝,后称之为麻鞋;屐履,又为木屐、屐(?),或单称为屐;革履,又称为韦舄。鞍(鞋)、靴、(革少)、鞮、革鞜等,幼儿穿的又特称为靸;葛屦,葛布做成的鞋,葛是一种植物,纤维可织布,又称为苧蔴;丝履,有的释为以彩丝作装饰的履等等,真可谓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8.
周代冠礼中取“字”仪节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代是中国礼乐文明的奠基和勃兴时期,冠礼因为“礼之始”,而被当时士大夫阶层以上社会群体普遍重视,成为重要的社会制度和人生礼仪.作为成人礼的冠礼,实际上是一种“过渡礼仪”,而取“字”仪节也正体现了明显的过渡和象征含义,象征冠者被聚合入贵族群体和身份角色的转换,从此他们进入成人行列,开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  相似文献   

9.
酒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标识.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酒被纳入礼的范畴制定形成酒礼.《三礼》中详细记载了周代的饮酒礼仪:《周礼》明职官,《仪礼》定礼节,《礼记》重人伦,这对了解周代乃至先秦的酒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早在先秦时期,婚仪"六礼"便基本确立并被后代所延续,即指"纳采""纳吉""纳征""请期""问名""亲迎"。在这其中,"问名"是颇为重要的环节,多指询问女子父亲的姓氏和血统。在宋代之前,"问名"礼基本被传承下来,宋元时在士庶婚礼中并入了"纳采",明清时期则沿袭了宋元时期的婚俗礼仪。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应用烯基膦亚胺1与间氯苯基异氰酸酯、对甲硫苯酚的串联aza-Wittig反应,来合成2-(4-甲硫基苯氧基)-5-芳基亚甲基-4H-咪唑啉-4-酮衍生物3的方法.探讨了反应进行的条件和产物的波谱性质,提出了可能的环化反应机理.生成的环化产物均为新的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和MS确正.并探讨了所合成的新型杂环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其中以3e及3f活性最好,在质量分数5×10~(-5)时,对水稻纹枯菌和苹果轮纹菌的抑制率均达到85%~95%的A级水平.  相似文献   

12.
司徒·曲吉迥乃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人,他生活在十八世纪。司徒·曲吉迥乃重建了八邦寺,主持德格印经院的早期工作。司徒·曲吉迥乃作为大学者在佛学、文学、医学、美术等多方面有极大贡献,得到世人的敬仰。  相似文献   

13.
从教师的角度,分析了人工出卷的全过程,由此建立了通用考试系统出卷子系统抽卷的数学模型,本模型从题型、知识点和难度三个方面对抽卷进行了控制,并利用Visual FoxPro6.0编程进行了测试,证明了本模型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以1-十八醇和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二正十八烷基丙二酸二乙酯,然后用LiAlH4还原得到2,2-二正十八烷基-1,3-丙二醇,再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与β-溴丙醛缩合得5,5-二正十八烷基-2-(2-溴乙基)-1,3-二氧六环.并对产物的重结晶条件进行了研究,产物经元素分析、IR和1HNMR光谱表征.  相似文献   

15.
敦煌写本《文明判集残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写本《文明判集残卷》 ,使我们在解构作为裁判载体的唐代法律文书本身的结构格式、辞章、共同特点时 ,为我们以史为经对法律文书的递变做纵向研究支撑起无法替代的历史平台。它格调庄严、简约有致的风格 ,博大的哲学理念 ,鲜活的法、理、情的和谐统一 ,不难从中窥视中华法系中的法文化、法意识和法律制度 ,见证其与西方法律的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6.
以2-(2-氯乙基)-5-氯-6-苯基-3(2H) -哒嗪酮和相应的醇为原料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经付-克烷基化、闭环、取代、消除、醚化五步反应合成了5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的2-(2-烷氧基乙烯基)-6-苯基-5-氯-3(2H) -哒嗪酮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经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  相似文献   

17.
以多聚磷酸(PPA)为催化剂和反应溶剂,将冠醚进行酰化,合成了3-甲基茚酮-[1]-5,6-苯并-15-冠-5.合成产物由IR,MS和元素分析鉴定了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以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3—溴丙醛与2—烷基—1,3—丙二醇的缩醛化反应。该反应能在室温下进行,产率达65%以上。  相似文献   

19.
在电子商务市场中,商家与商家之间的交易日趋重要,本分析和比较了现在流行的B2B框架。并讨论了各个框架在internet上,企业之间商业交易的互操作性和安全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应用量子化学方法,在RHF/6-31G水平上计算了4-苯基-1-(1H-1,2,4-三唑-3-羰基)-氨基硫脲分子(C10H10N6OS)的电子结构,探讨了其电子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氢键的存在可能决定了分子稳定构象;该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位点是三氮唑基、腙基羰基和硫脲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