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郑州市青少年学生981人网上消极体育娱乐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学生每周上网4次左右的人数最多,每次上网时间大于2小时,上网地点多为校外网吧,上网娱乐的多集中在周末及课余时间,上网的内容及点击次数较多的依次为:暴力游戏,看电影、电视剧及听音乐,交网友,看新闻及其他游戏等.多数青少年学生上网娱乐消费支出高于体育健身的支出,且每周的体育锻炼时间低于网上消极体育娱乐活动的时间.由于青少年学生课外网上消极娱乐活动的增多,对青少年身体发育及心理健康已构成潜在的危害.因此,建议学校体育教育部门应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学生网上消极体育娱乐的活动时间及次数,使青少年学生投入到健康的体育锻炼中来.  相似文献   

2.
随着学生上网规模的扩大、上网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上网时间的延长,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而网络对于他们个体的生命质量内涵,是一种娱乐消费还是一种发展创生?梳理各类观点,了解相关研究的分析角度,提出为塑造网络新人和构建学生网络新生活,相关教育体系中的人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正《青少年课余时间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19日在京发布,53%的受访青少年表示课余时间会选择上网,仅有11.2%的课余安排体育锻炼。从上网浏览的内容分析,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玩网络游戏的占46.7%,浏览影视或音乐网站的占21.4%,浏览新闻资讯的占12.6%。由此可见,近七成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是娱乐活动。(9月19日中国新闻网)孩子的课余时间怎么分配,属于孩子的私事,本来不应受到干预,也无需干预。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也是  相似文献   

4.
<正>学校管理中的事情很多,比如,学校要求学生课余时间要健康上网,什么叫"健康上网"?还有对教师备课的要求中,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中,都有这样"模糊"的要求。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明白要求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如何叫别人执行?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传声筒式的转发,近乎成为一种常态。落实的成效如何?我们可以想象。还有一种情况,我们很清楚要求的标准,但是怎样将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课余时间到网吧上网、聊天、打游戏早就已经成为社会和学校极为关注的敏感话题。据了解有大部分学生去过网吧上网、聊天、打游戏,并且有极端的学生甚至在网吧上网夜不归宿,但是,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6.
我对有些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搞家教,适当收取一些费用的做法持赞同态度。有偿家教是“周瑜打黄盖”,双方自主选择,两柑情愿。对学生而言,节假日时间可以休息和娱乐,但也不是说整天都要沉迷于睡大觉、玩游戏或上网,还得抽出一定的时间复习巩固功课。  相似文献   

7.
微评     
《甘肃教育》2020,(5):7-7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刻不容缓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解决了学生居家学习的难题,但也产生了新的教育问题。无论是学生课余时间瞒家长给主播打赏,还是上网玩游戏,都提醒我们:网络学习是一把双刃剑,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电脑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老师的科研、工作,学生的学习、生活、上网娱乐都离不开它.电脑是人类文明的骄傲,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不过电脑也给我们带来些许烦恼.其中,比较普遍的一条就是眼睛的疲劳,不少人因此视力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9.
如何处理好学生的上网问题,不少学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引。就是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网上吸引到其他方面。比如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或者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无暇思及其他问题。但实际收效很小。因为网络的诱惑力很大,开展活动时学生可能会积极参加,可在周末或活动之外的时间,他还是会去上网。二是堵。就是禁止学生在上课期间走出校门,或者说禁止在学校周围开设网吧。实际上是治表不治本,学生会想方设法利用一切机会去上网,学校附近没有还会到其他地方去上网。三是学校开设…  相似文献   

10.
正前不久,外省市某媒体刊登了针对职业类高校在校生课余时间的调查——"课余时间你在干什么?"结果超过九成的学生选择了睡觉、上网和逛街。一些老师指出,这些不良休闲方式其实是"开了误入歧途之门"。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今社会步入e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组成部分,更成为学生重要的伙伴。对本校学生调查表明:80%以上的学生喜欢上网,10.6%的学生迷恋上网,上网占用了学生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更复杂,隐蔽性更强,问题更难以暴露,这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面对当前学生上网成瘾的这一社会现实,身为人师、身为家长、身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该如  相似文献   

12.
难道爱一个人还需要理由吗?难道爱情也需要条件的限制吗?在神圣的爱情面前说条件不就是低俗的表现吗?这些问题若是高中时的我碰到,我会鄙视提出问题的人,但正如历史这块镜子可以明得失一样,回顾高中时代的我,以及我身边大部分朋友对爱情的定义、理解和准备,都还不是很成熟。 高中时代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因为它少了一些社会的现实,少了一些少年的冲动,多了一些自己的主张,多了一些对社会、人生的美好认识。高中时代的我们心里只有一件事——高考,别的事我们都大可不去理会,课余时间我们除了看书、学习,还可以与三五知己朋友去打球去娱乐,那时…  相似文献   

13.
选择     
一提起中学生上网,争论的确不少。近日,我们班专门就此问题举行一次主题为“中学生上网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的辩论会。为了这次辩论,课余时间里,同学们在图书馆和网上收集了大量有关资料,有的同学还向老师和家长请教了相关问题。紧张地准备了一个星期,辩论会如期举行了。上课前,同学们早早地摆好了场地,我担任正方的二辩手,我方的观点是:利大于弊,反方的观点是:弊大于利。当上课铃响时,主持人宣布辩论会正式开始:“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电脑普及,我们中学生可以上网浏览网站获取有用的信息,但也有中学生因为沉迷网络而耽误学习甚至…  相似文献   

14.
叶永祥 《宁夏教育》2007,(11):74-74
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一、中学生上网心理1.归属感和依赖感。在中学生的交往中,最普遍的人际关系是亲友关系和同学关系,其单调与重复性以及范围的局限,显然不能满足交往的深层需要。网络的出现使中学生可以以不同的身份在网上与人聊天、交友。在  相似文献   

15.
新接班,我急于了解学生的情况,在开学的第一个半天,就写了一封致家长的公开信《共同培育我们的孩子》。在信中就学生“以往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及特长、优点、哪方面需要帮助、课余时间的安排、英语学习情况、到返校的方式、有否可上网的电脑”等等一系列问题,当即进行整理.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对学生进行了解的同时,对班级的状况也要进行正确的分析,寻找恰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出现,特别是宽带网络的普及和上网速度的大幅度提高,使远程交互通讯更为方便,传输文件也非常快速。电脑一旦上网,一个精彩纷呈的网络大千世界就展现在眼前,里面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游戏,美妙动听的音乐,而且还可以看新闻,查资料,用e-mail进行书信往来,同天涯海角的朋友聊天。网络让世界变小,使距离缩短。网络世界已占据了我们的生活。有些青少年不顾有关规定,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走进网吧,他们或上网聊天,或在网上玩游戏,一泡就是几个小时,有的甚至通宵达旦不休息。在家里上网也是如此,致使许多青少年整天沉迷于网上,而忘记了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7.
调查数据反映理工科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不容乐观,并且有不同校区的差异。课余时间相对充裕,却不会合理利用;大部分课余时间用来完成作业和实验;课外活动中,室内活动多,室外活动少,个人活动多,群体活动少,内容单一;课外阅读结构不合理,娱乐消遣读物多,文化艺术读物少;上网游戏现象普遍存在;社团组织众多,但精品活动少;课余生活质量满意度不高。提高课余生活质量,应从引导学生学会找准自我定位和自我管理、培养学生文化软实力以及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途经入手。  相似文献   

18.
网吧是大学生重要的上网场所。大学生到网吧上网具有接触时间早、持续时间长、随意性大和娱乐休闲为主的特点。然而,大学生对于网吧认同度较低,他们把到网吧上网的主要原因归于学校。  相似文献   

19.
我的家乡在福州。  福州人不断地感受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规模的扩大,绿色工程的勃兴,美丽的江滨大道,漂亮的金牛山公园……绽放出更迷人的魅力。  伴随着市容变化,福州人的兴趣也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经受洗礼。你看,连爷爷也玩起了电脑,老花眼镜下的目光紧抓“股市行情”;连奶奶也迷上了手机,粗糙的手指按键时,还不断地呵呵甜笑;爸爸妈妈们节日到社区献爱心,“红领巾”队伍里多了一群可爱的“老志愿者”……我和我的同学们呢,上网、游戏、音乐“样样通”。课余时间,老师领我们搞起兴趣小组,户▲外考察活跃了我们课外生活。  福…  相似文献   

20.
陶景 《云南教育》2005,(13):41-42
在发达国家,上网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人们在网上交流、娱乐、购物、浏览新闻、办公。网上活动的时间逐渐超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活动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的上网,可以影响人们的认知、思维、行为、情感等。在中国,上网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1996年上网人数只有10万,1997年上升到60万,而至今据有关部门统计上网人数已经突破800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