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苹果(高中版)》2014,(12):F0002-F0002
要想成为一名书法高手,勤奋、知识修养缺一不可。学习书法。刻苦勤奋.先贤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佳话。人们津津乐道的“十八大缸水”和“退笔冢”的故事,就是刻苦练字的最好例证。相传晋代大书家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跟随父亲学习写字,用尽了十八大缸水。工夫不负有心人。后来,王献之的书法和其父亲一样,达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被人们称为“二王”。  相似文献   

2.
晋代是书法史上的重要时代,被认为是书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在这个时代,出现了象王羲之、王献之这样的伟大书法家。后世以“晋尚韵”对晋代书法风格作了概括,并以此来和唐尚法、宋尚意、明清尚态来区分。这种简洁的概括有一定的作用,便于效仿与识别,但是它只是印证晋代书法风格中的某一部分——即以王羲之为首的“南派”书风,而在晋代占  相似文献   

3.
晋代书法与唐代书法作为我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两上高峰,在创作及审美追求上都各具特色。晋人书法呈现出平和自然、含蓄蕴藉的美的境界;强调情理统一,崇尚刚柔相济、骨肉相称、骨势与韵味和谐统一的“中和”之美,以“尚韵”著称。唐代则推崇雄强肥硕、豪放飞动的阳刚之美,以“尚法”见长。而这种创作及审美的差异性,则主要是由社会文化心理、时代风尚以及创作主体的情感好恶等主、客观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晋代书法以“尚韵”为特征,但缺乏大气磅礴和雄浑之感。究其因,是由于他们限于对作为客体的物的反映,而忽视对作为主体的人的表现,同时,文字性居其主导地位,艺术性居其次。晋书“韵”的发韧与生成:一是晋书之法的宽松灵活;二是笔致的轻灵娟秀,流畅自然。晋代书论正是按照这样的推演逻辑,完成其书法艺术的本体思考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书法史上,赵孟頫是自唐宋以后开宗立派,独创“赵体”,开一代书风的书法大家。精于正行书和小楷。他“远追晋人,师法二王”,留下了“用笔千古不易”的书论,颇受世人的推崇和效法,在元明清的书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其作品轻松、优雅、恬静,呈现一种阴柔之美。同时,将书法艺术与实用价值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6.
书法     
A{&deT;ti!4:(teg.;k W k k拈 ;c k。4k A《z,上阶’y;王j上丫“Z林亏I汀。在阉《二要竺古”。””汽乞工乏污派j,2r 乞_0 土利 二b吁7Hty“6扣二.6书法@武守志  相似文献   

7.
书法教学不同于书法教育,书法教学是手段和过程。书法教学包括书写和理论两大部分,书法教育则是陶冶性情,培养意志和书德。学书法的人首先要有高尚的书德和美好的情操。文学艺术讲风格。“风格就是人”。书法大师说,“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从书法方面来说,“风格”和“为人”是个人艺术修养的体现和书法教育的结果,字的雅俗,往往反映人的雅俗。因此,书法教学要达到书法教育的目标,才是成功的教学。 在书法教学中,不要忘记书法教育人的目标和作用,应该很好地学习书法大师们的高尚修养和深厚的造诣。像颜真卿的字,雄健、宽宏、厚重、端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颜的为人,学习颜体就应该培养这方面的襟怀与情操,还有二王,欧体等,各有其风格和独特的地方,反映了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中国当代书法界具有真性情的书家,李明不仅在继承传统书法上态度严谨,而且一直为当代书法的创新躬耕不休。尤其是对"二王"的书写研习,可以说在今天的书法界达到一个令人仰望的高度。之所以如此,我想其中蕴藏着十分深厚的内在根源。"二王"的书法是魏晋士大夫优雅、旷达、飘逸的精神写照。李明的书法正好从中挖掘和采集  相似文献   

9.
王羲之是晋代享有盛名的大书法家。他的书法笔势雄健、潇洒,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声誉。唐朝张怀璀的《书断·王羲之》里曾记载,王羲之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人雕刻,刻字师傅以高超的手艺用力削  相似文献   

10.
张顺华作品     
《中国教师》2009,(17):F0003-F0003,F0004
张顺华,笔名陇上寒松,号孔雀斋主,书斋名“三不堂”。1965年出生于甘肃省镇原县,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平素与笔为伴。毛笔书法从唐楷入手,后追二王之法,多年潜心研究《圣教序》,师从李铎、欧阳中石,致力于学习、研讨八大山人的书法,深入其法,得之精髓。曾在第二届北京迎奥运电视书法大奖赛中获“二等奖”;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橘子洲”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11.
正赵雁君,山阴人,生于斯长于斯,山阴道上的自然景观、文化气息、艺术传统和生命形态,对其生命、生活、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成为其书法创作的择化之源。山阴"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奠定了赵雁君真正书法意义上的基础,成为以后一切创作的向心力。随着对"二王"从实践到理论的探究,赵雁君将目光投放到"二王"所处的整个时代,他发现这片"二王"赖以生存的背景上既有  相似文献   

12.
颜真卿行草是继“二王”之后的又一大流派。其书风的形成,主观上有家族的熏陶,人品、学识、思想的影响和多方取法、转益多师的学习方法,并得益于自身的艺术天分、复古为新的大胆创新精神;客观上有“盛唐气象”的影响和书法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铎是明末清初最具代表性的草书大家.他将“二王”一脉的优秀传统与自身革新精神的创造性相结合,一改元明以来的平正书风,代之以雄强恣肆的“连绵草”风格,倾泻个人情怀,开创了“二王”流派书风的新范式.王铎草书风格是虔诚的崇古、厚实的功力与高明的临摹创作方法综合的结果,是个人心绪的一种折射.他借书法浇胸中苦闷,强化各种对抗因素对比,丰富了传统的艺术语言,并以雄强、苍郁、恣肆、畅达的书风直抒胸臆.王铎以其独特的书风和成就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 书法的审美标准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里,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相似文献   

15.
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爷爷就把唐代颜真卿的《劝学》书法条幅送给我,让我作为座右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班级的墙壁上,也悬挂着一些古诗条幅:有晋代陶渊明的  相似文献   

16.
二王     
<正>中国古代的书家众多,但我们这本小书只想从王羲之、王献之——即所谓二王——父子说起。由于二王有无真迹遗传下来至今不能论定,因之想根据书迹以论二王是很难的。不过比起张芝、钟繇来,二王总算有多些的痕迹留下来的。我们只能主要根据记载。谈到二王,就不能不谈到他们在每个时代的社会地位,我们知道晋代是讲究门阀的时代,王家和谢家以及郗庾等家族是政治上当权的大贵族,王敦和王导是我们所熟知的晋史上权倾人主的大  相似文献   

17.
王献之苦练书法基本功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父子二人均以书法闻名,被称为东晋“二王”。王献之很小的时候,看见父亲的字写得好,受大家的推崇,很羡慕,便也跟着父亲学写字。学了几年,他的字已写得很不错了,常常受到老师和小伙伴们的称赞,于是他洋洋自得起来。有一...  相似文献   

18.
柯九思作为元代复古书派的代表,其书法深受赵盂颞的影响,定格于晋唐古法,并在对“二王”及历代诸家的取法中显示了自己中和的艺术个性。柯九思书法艺术体现了元代书法的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19.
正书法如人,显示着一个人的精神格局。吴云斌的书法,承袭的是"二王"一脉。重庆的巴山夜雨、纵横江河,可以造就"二王"的遗风余脉,同时,远古的金文草篆及章草风味兼杂其中。吴云斌当下的书法,沿袭的是比较纯粹的"二王"书风,细观之,杂融米芾、董其昌笔意,更  相似文献   

20.
《伯远帖》,行书纸本,纵25.1厘米,横17.2厘米。其纸墨精良, 至今依然古色照人。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 王殉书。公元1746年, 乾隆得到了王殉的《伯远帖》,连同他已有的唐摹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以及米芾临王献之的《中秋帖》,藏于养心殿书斋,并命名书斋为“三希堂”,也就是三件希世珍宝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