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底层文学"在新世纪作为一种文学潮流影响越来越大,对于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有必要弄清楚它的脉络和发展历程。在众多的文献中梳理各家观点,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思潮,可以弄清这一文学潮流及学术研究的总体面貌,并为推进有关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经历过20世纪“文化大革命”的“评法批儒”运动后,人们才有必要以“还原”的方式解读柳宗元对“自由”进行的惨烈追求和表现,并回答三个问题:柳宗元何以钟爱屈原?毛泽东何以喜欢柳宗元?现代人喜欢柳宗元什么?三个问题恰好关涉着柳宗元精神症候的三个维度:就人格维度而言,崇屈是柳子的人格洁癖,他让屈原实现历时性自我求证;就意识维度而言,他服从权威,善于按皇上需要“搜择融液,与道大适”,创造现实政治中的神性;就话语维度而言,他与韩愈提倡古文复兴,创造论说散文,实现理情平衡;创造山水诗文,实现忧乐圆融的精神超越.柳宗元精神症候的根原是对皇上“复用”的企盼.他是伟大的文学家,说他是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则有炒作之嫌.他身上体现了两千多年以来极权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  相似文献   

3.
“底层文学”创作是新世纪以来文学界的一个重要现象.“底层文学”创作也面临着一些困境,这主要体现在三点:过度的苦难叙事、城乡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以及对故事的过分追求.“底层文学”创作困境的形成有着复杂的成因,要改变这种创作困境,应该从世界文学创作的宝贵经验中吸取精神资源和营养.  相似文献   

4.
蓝棣之的"症候式分析",是新时期文学研究"方法热"中涌现出来的,是在将西方"新潮"理论本土化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理论创新。本文通过对主要是2000年以来的有关"症候式分析"的部分学术研究论文的综述,试图使读者对症候式分析的理论内涵、个性、文学史意义有一个基本的、客观的认识。在当前文学和文学研究事业普遍处于不景气的整体情势下,体现了强大的综合能力与灵活性的"症候式分析"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文学界"重写文学史"热潮的展开,蓝棣之的"症候式分析"应运而生。蓝棣之从掩藏的"症候",虽显犹隐的"症候"、"症候"与历史文化、理论的"症候"四方面入手,对文学经典进行重新阐释,以"症候"的发现为突破口,以"症候"的解决为切入点,以其新颖独特,成为现当代文学批评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作家在"底层文学"中塑造"底层形象"时,常以代言人的身份自居,表述底层时往往有很强的主观性,将底层人物想象为具有极大苦难而必然走向堕落或者为了道德的完善而带有悲剧色彩的形象.这却掩盖了底层的真实情形,与底层文学的初衷相背,成为"底层形象"抒写的一个怪圈.  相似文献   

7.
底层文学继承并发扬了现实主义精神,形成了底层文学特有的现实美学.这里概括并分析了现实美学的特征:真实性、人民性、批判性、启蒙性.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关于"底层文学"的质疑否定之声远大于褒奖肯定。论文从作家作品的实际文本出发,探讨优秀"底层文学"所表现出的审美经验的拓展与面向未来文学的建构意义。文章分别从朴素现实主义的追求、现代主义方法的渗融、本土化民族风格的美学转型三个方面,有理有据地阐述"底层文学"艺术性的探索与进步,从而肯定"底层文学"艺术价值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在文学的形式上随着历史的嬗变也发生着一些变化。新世纪"底层文学"的思潮在内容思想上延续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底层关注精神。本文主要针对新世纪"底层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资源两者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探究,以加深对"底层文学"研究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底层写作”对于政治性“底层”的过度关注,为其开拓了艺术的空间,也使其存在着难以持续的潜在问题。所以,在坚持“底层精神”的前提下,“底层写作”应当汲取“左翼文学”的缺陷教训,将“政治的底层”内化为知识分子“生命的底层”。在这方面,抗战文学具有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底层文学”的相关研究在过去近十年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跟风而上的研究热潮却陷入困境,比如边界模糊,样本以偏概全,观点重复,阐释大于创作等。另外,如何表达底层生存、作品文本价值的评价、“底层文学”接受者研究等三个方面的研究仍需深入。  相似文献   

12.
李雪松 《文教资料》2014,(32):153-154
在全球化和汉语热的趋势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因其专业特点,对外语的要求较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专业课应多采用双语教学,《英美文学课程》就是其中之一。双语教学有其自身优势,且文学课进行双语教学很有必要。但在具体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底层文学”的作品在学术界的质疑声中大量涌现,仔细解读这些作品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底层文学”的作家们在创作中走入了误区。诸如作品中底层生存环境与现实的偏离、情节的“失真”和人物的“空壳化”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的是两个相互承接的角度:第一,"底层文学"的合法性.和"否认'底层问题'文学的虚构和美学化"的观点相比,那些关于"底层问题具有文学表述必要性"的论述有其独到之处,这些论述包括底层的自我表述缺乏历史理性的总体观念、雅俗问题、文学必要的社会效用等等.第二,底层文学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规定背后具有深刻的话语意图,人们要从中寻求风格的历史延续性,但"现实主义"到底是人们对"底层文学" 风格的总结还是一种必要的"建构"?文学的题材和文学的社会功能能否规定文学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无论是对文学文本的欣赏和阐释,还是把这文学欣赏和阐释付诸于教育,大学文学教育都首先是以文学文本的阅读为前提的。然而,我们在进行着怎样的阅读呢?知情人都会了解,包括大学中文系在内的不少大学生,一般不阅读文学经典文本,或即使阅读了也苦于不会欣赏,或欣赏了又困于不会阐释。因此,当下大学生文学感悟能力和审美水准的普遍下降已成为大学文学教育有目共睹的现实。  相似文献   

16.
女性文学的精英主义文化症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时代的脚步跨入21世纪,当我们回顾女性文学20多年的发展历程时,不难发现,女性文学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绩.但是,当我们着眼于发展,在首肯一切女性文学创作实绩的同时,则更倾向于探测其创作过程中浑然不觉的感性的情绪化的成分.必须认识到,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不知不觉已陷入误区.目前,女性文学正面临着进步过程中自我反省的困境与危机,暴露出女性文学的一些时代焦虑.探讨女性文学创作和研究中所陷入的误区和显现的精英主义文化症候,具有重要的学术前沿意义和现实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叙事学理论中空间叙事的研究视角为更多的文学研究者所接受。一方面空间是客观存在——人的生存实质上是在空间中的生存;另一方面,空间也通过人的感知而存在——"被经历的空间"。而关注底层弱势群体的物质和精神所遭遇的种种困境的底层文学,也同样关注其生存空间,这就为我们从空间叙事的角度研究底层文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1990年代以来,在对现代性的诉求中,中国社会进入消费文化时代,资本逻辑成为社会发展的支配性力量。1990年代以来的消费文学——中产文学、市民文学、小资情调、青春文学顺应资本和市场的逻辑,把文学作为消费品;底层文学对资本逻辑表现出既追随又批判的双重特征。文学对资本的态度成为1990年代以来区别文学创作倾向的新的准则。  相似文献   

19.
在重写文学史中重新确立的新的文学规范,试图把过去作为政治依附品的文学解放出来,让文学成为具有其个性的独立个体。人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人在文学作品评价中的"主体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而蓝棣之的症候式批评方法,正是通过探析作者的深层精神世界,完成对作品的再评价,是在强调主体性前提下以一种极具个性眼光进行的一种重写文学史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