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教学活动中,听一些老师讲授古文,有关“冠”字的解释,几乎都是异口同声:冠者帽子也。如“峨冠博带”是戴着高帽子束着阔衣带;“朝服农冠”是早晨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新沐者必弹冠”是用手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冠盖相望”是帽子和车盖彼  相似文献   

2.
说“冠”     
古人称头上戴的帽子、头巾等为“首服”,其中,“冠”是极受重视的一种。不仅可以从冠的形状看出人的身份、地位,而且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冠。古代只有士阶层以上的人才有资格  相似文献   

3.
说“冠”     
冠,是古人的一种服饰。古时贵族男子年满二十即行冠礼。《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戴冠是成人的标志,也是贵族男子的常服。冠和帽子相似,但不同。许嘉璐先生在《古代的衣食住行》一文中指出:“说冠是帽子,是就戴在头上而言,其实冠与后世的帽子形制很不一样。冠并不像现在的帽子那样把头顶全部罩住,而是有个冠圈套在发髻上,上面有一根不宽的冠梁,从前到后,复在头顶上。”《中国古代史常识·专题部分》也说:“冠本来是加在发髻上的一个罩子,很小,并不覆盖整个头顶。”而帽子,尽管种类繁多,型号各异,但总的说都  相似文献   

4.
1、被发缨冠“冠”是古代帽子的通称,但具体来说,又只指贵族戴的帽子,它与今天的帽子不同,不能把头顶全部盖住,而只有不大宽的冠梁,上面有褶子,两端连在冠圈上。由于古人蓄着长发,所以要先用发笄(j墿古代束发用的簪子)绾(w儯n)住发髻,再自前至后用冠束住。冠圈两边各有一根小丝带,叫做“缨”,是打结用的。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来不及束起头发、系好帽带子,表示急于救人。2、冠冕堂皇这里“冠”、“冕”连用,而其实“冕”是一种最尊贵的冠。冕,黑色,顶上有一块长方形的板,叫做延。延的前沿挂着一串串小圆玉,叫做旒(li挷古代帝王礼帽前后的玉串)。…  相似文献   

5.
帽子溯源     
《今日中学生》2010,(7):76-77
帽子,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然而,最初人们使用帽子并不是为了保暖和防护,而是作为一种装饰品。帽子在我国很早就发明了,成语“冠冕堂皇”的“冠”“冕”,指的就是帽子。“冠”,并不像今天的帽子把头顶全部盖住,它只有狭窄的冠梁,遮住头顶的一部分,两旁用丝带在领下打结固定。  相似文献   

6.
带“冠”的词 “冠”的原意是帽子,很多与“冠”相关的词,却延伸出了丰富的含义。请根据意思填写带“冠”字的词。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有一句“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其中“冠”字教材注音为guàn,显然不对。“加冠”的意思是“戴上成人的帽子”,属于动宾结构,其中的“冠”是名词,指帽子。这个“冠”不同于注释中提到的“冠礼”的“冠”。“冠礼”的“冠”是动词性语素。一个字就表示“加冠”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一、头衣(冠、冕、巾)冠,从月从人从寸,会意字,寸是手,以手持月戴人头上为冠。冠与后世的帽子在形制上明显不同。冠并不像帽子那样把头顶全部罩住,而是用一个冠圈套在发髻上,用以捆住头发,同时也起装饰的作用。冕,从月(即古帽子)免声,是大礼帽,天子、诸侯、卿大夫在祭祀时所戴。冕上有长方板叫廷,前后有数串小圆玉叫旒。天子有十二旒。古时只有统治阶级、王公贵人才能冠(戴帽),奴仆只能用巾(黑纱)包头。《释名》上说:“士,冠;庶人,巾。”巾,又称绡头、幅巾、帻。王公贵人在巾上再加冠。唐朝时,巾又称幞头,以纱为之,因为纱质较软,就用桐木作…  相似文献   

9.
“名词是秃子,常需戴帽子”。此话不假,它最常戴的三顶帽子就是a,an和the。a,两顶帽子是不定冠词,我们在上期已经认识了an这双胞胎兄弟。不少同学总感觉冠词难用,尤其是不知或拿不准什么时候要“加冠”,什么时候要“免冠”。大家先别着急,我今天就着重介绍定冠词的用法和不用冠  相似文献   

10.
“张冠李戴”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的重点词之一。教学时 ,可采用如下方法 :第一步———理解1 抓重点字“冠”对整个词作一般理解 :“冠”是帽子。“张冠李戴”是指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 ,比喻把事情搞混了。2 联系上下文理解 :课文中哪句话说出了这个词的意思?(“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第二步———运用1 让学生从学习、生活实际中举出“张冠李戴”的事例。2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找出事物间的联系 :她为什么“张冠李戴”?为什么会“囫囵吞枣”?3 根据“张冠李戴”和“囫囵吞枣”的联系 ,用这两个词说一…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第六册《陌上桑》一诗,“脱帽著帩头”的注释是:“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著,戴。帩头,包头的纱巾。”一些评注家也有类似分析:“脱下帽子戴上帩头,在罗敷面前故意显示”(人民文学出版社《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脱下帽子整理发巾,用故意做作的举动来炫耀自己”(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其实,以“著”释“戴”及上述对诗意的分析,都未必正确《礼记·冠义》云:“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这是说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是成人之礼的开始,是嘉礼中最重要的。认为“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上升到了、“人之所以为人者”的地位。古代文学作品中不乏重冠的记载,如邹忌的“朝服衣冠”,侯生的“摄敝衣  相似文献   

12.
六、多样的帽子(大班)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帽子的外形特征及用途。2 培养幼儿的分类、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重点 :掌握帽子的用途。难点 :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标志的帽子代表不同职业和不同民族。活动准备不同季节的帽子 ;不同职业的帽子 ,如大盖帽、安全帽、卫生帽等 ;不同民族的帽子 ;布置“帽子专卖店” ;剪刀每人一把 ,彩笔每人一套 ,胶水、旧挂历纸若干。活动过程1 让幼儿参观“帽子专卖店” ,一名教师当售货员介绍各类帽子。2 引导幼儿说说在帽子专卖店里看到了哪些帽子 ,然后出示几顶不同季节的帽子 ,启发幼儿观察比…  相似文献   

13.
《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原教材将这两句诗注释为:“佩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高的帽子。铗,剑柄,这里指剑。陆离,长剑摆动的样子。冠,戴。切云,帽子名。崔嵬,高耸的样子。”现教材在原注释的基础上修改了“陆离”词,注释为“长的样子”。 如果单从表面上看,对这两句作上述翻译和注释,似乎也算过得去了。但用训诂学来严格审议,就会发现,现在使用的教材中整个注释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①第一句诗的译文大致只相当于原文的“带长铗”,没译出“陆离”和“兮”两词;②第二句诗的译文未涉及帽子名  相似文献   

14.
怎样教成语,不断提高理解和识记成语的效率呢? 1.抓住关键字词,掌握整体意义。成语有固定的字数,每字都有一定的意义。有的成语只要了解、掌握了它的关键字义,它的整体意义也就容易理解、识记了。如“张冠李戴”,关键是掌握“冠”的词义,明白“冠”是帽子,就明白了成语的整体意思是: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 2.掌握组词特点,注意配合关系。成语是由不同的词组成的,词与词的配合形成一种关系。有些成语掌握了它的组合特点就便于了解它的整体意义。由同义词组合而成的,弄清一组词的意义就能理解它的整体意义。“一心一意”,一个心眼儿。“一心”与“一意”同义。“精打细算”,形容计算得极其精细,“精”与“细”、“打”与“算”同义。“家喻户晓”,形容人人都知道。“家喻”与“户晓”同义。  相似文献   

15.
冠词(Articles)在英语中属“小”类词,但其重要性并不“小”,是使用频率极高的一种虚词。“冠”即“帽”,冠词这顶帽子是戴在名词头上的,即放在名词的前面,以帮助说明名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正>统编本选择性必修下节选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离骚》,其中名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歧解颇多,教材注为“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岌岌,高耸的样子。陆离。修长的样子。”此注将“佩”解为“佩带”令人疑惑。从语境分析,“佩”与“冠”(帽子)相对,作“长”的宾词,理应是名词。而在现代汉语语汇系统中,“佩带”只有动词性,无名词性。  相似文献   

17.
“怒发冲冠”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冠指帽子,谓盛怒之下,其发上指,冠直往上冲。原文写“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日:‘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后来便以“怒发冲冠”比喻怒不可遏。蔺相如的冲冠一怒完全是被秦王的背盟无信  相似文献   

18.
屈原在他的辞赋中,多次提到他戴着高高的帽子。如《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又《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各家注释只注云:“冠,帽。岌岌,高貌。”和“切云,高冠名,取高摩青云的意思。崔嵬,高貌。”但他为什么喜欢高帽子,则没有论及。  相似文献   

19.
计思想帽子是幼儿常见的日用品 ,但大多数幼儿对不同工种的帽子还比较陌生 ,同时 ,他们也对各式各样的帽子感兴趣。因此 ,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让幼儿带着好奇与兴趣在活动中来认识喜欢的帽子。活动一认识“帽子”目标 :1 .结合已有经验 ,通过观察感知 ,认识各种帽子 ,能叫出名称。2 .了解各种帽子的特征及用途。3 .能积极关注周围的事物 ,培养观察的兴趣。准备 :各种帽子实物 :建筑帽、军帽、护士帽、厨师帽、太阳帽、浴帽、棉帽等 ,木偶小动物若干。过程 :1 .布置“帽子商店”的场景 ,带幼儿观察、感知。师 :“小朋友 ,有一家帽子店开业…  相似文献   

20.
1 一、 "新冠"的"冠"误读为gu(a)n "新冠"几乎每天都在各类媒体中出现,常有人将"冠"误读成gu(a)n."冠"是个多音字:读guān,名词,指帽子或形似帽子的东西;读gu(a)n,动词,指戴帽子."新冠"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简称;"冠状病毒"是一种球形病毒,因其外膜上有形似中世纪欧洲王冠上的棒状突起而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