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档案与社会》2000,(3):73-73
曾被戈尔巴乔夫看重,委以总统办公室主任要职的博尔金,后来与戈氏分道扬镳。他认为,“领袖的文化修养退化”是苏共患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导致苏东剧变。  相似文献   

2.
戈尔巴乔夫当年倡导的"公开性"与"舆论多元化"对苏共新闻事业产生过重大影响,并由此动摇了苏共执政根基。今天,我们重新对"公开性"进行理性思考,廓清其深刻内涵,探讨它对苏共新闻事业造成的危害,观察苏共在"舆论多元化"感召下一步步主动放弃对媒介控制权的过程,系统总结苏共对新闻事业改革的失败教训与启示,以期发现其中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军 《大观周刊》2012,(37):14-14
1991年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苏共中央“自行解散”,随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2001年,南方周末发表了文章《苏共亡党十年祭》,“苏共不仅被国内外的反共势力搞垮,还被她一直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抛弃。而后一点,是导致苏共亡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可以说,民主缺失、权力过分集中,是苏共垮台的总根源。唯有吸取教训,科学、深刻地反思,历史悲剧才能以历史的进步来补偿。  相似文献   

4.
当前苏联的新闻改革不仅在苏联国内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也在国际上引起了注意。新闻改革是苏联目前全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背景便是经济改革。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为了扭转苏联国内经济困难的局面,4月举行的中央全会就提出加速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经济体制。1986年春苏共举行二十七大,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和根本改革经济机制正式确定为基本方针。今年1月,苏共中央又就改革和干部政策为内容举行全会,进一步从指导思想、理论、政治体制和干部政策诸方面推动经济改革。在这种形势下,包括戈尔巴乔夫在内的苏共  相似文献   

5.
当前苏联的新闻改革不仅在苏联国内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也在国际上引起了注意。新闻改革是苏联目前全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背景便是经济改革。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为了扭转苏联国内经济困难的局面,4月举行的中央全会就提出加速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经济体制。1986年春苏共举行二十七大,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和根本改革经济机制正式确定为基本方针。今年1月,苏共  相似文献   

6.
李雪娇 《大观周刊》2011,(17):31-32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顶降落下来,宣告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错综复杂的,有制度性因素,有外部因素,有民族政策的失误,等等。其中戈尔巴乔夫偏离马克思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诱发了社会的全面危机,直接促成了苏共的瓦解和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7.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今年2月底举行的苏共第27次代表大会上,称赞新闻工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能够大胆而尖锐地触及复杂的新问题,批评缺点和失误。半年来,苏联报刊、广播、电视打破过去报喜不报忧的一贯做法,揭露各种不良现象、点名批评包括政府部长在内的某些领导人的缺  相似文献   

8.
闻一  欣然 《出版参考》2007,(11):22-23
一个叛逆者 叶利钦的名声是和他敢于与戈尔巴乔夫对抗而雀起的。尤其是他与戈尔巴乔夫的恩怨左右并决定了苏联历史的最后进程。  相似文献   

9.
戈尔巴乔夫的新闻思想及其带来的恶果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戈尔巴乔夫的著作《改革与新思维》,以及他从1985年至1991年间所作的一些报告和谈话,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他的新闻思想。 戈尔巴乔夫的新闻思想概括起来包含三个内容:新闻  相似文献   

10.
传媒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和传播的主渠道。在苏联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中,传媒被推到了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传媒意识形态的变迁成为了国家意识形态蜕变的前奏,经历了从僵化到否定化、虚无化、到多元化和彻底西化的发展历程。媒体舆论失控对苏共、传媒、公众和社会舆论场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赶着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他担心时间不够,便催司机将车开快点。司机怕违章,拒绝了他的要求。戈尔巴乔夫只得命令他坐到后面去,自己亲自驾驶。轿车飞快行驶,不到几公里就被交通警察拦截住。警官命令他的下属将车上人员扣留下来。一会儿,下属回来报告说,车里坐着的是一位显赫的人物,恐怕不好查办。警官问“:那显赫人物是谁?“”不知道。”下属答“,不过戈尔巴乔夫是他的司机。”不寻常的“司机”  相似文献   

12.
历时十天的苏共二十七大于3月6日结束,然而西方新闻机构的报道却没有就此停止。从大会召开前对会议进行预测起,这次报道前后延续了近一个月。对于戈尔巴乔夫上任后的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西方新闻机构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与参加大会的5,000名代表相比,采访会议的记者竞列出了近3,000人的阵容。西方新闻记者采用了多种新闻手段,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报纸体栽,报道苏共二十七大。据不完全统计:记者专访,评论员文章,观察家分析文章,“权威人士”的谈话,消息,专稿,背景材料,新闻照片,漫画……应有尽有。本文仅就西方新闻机构怎样组织这次报道和在报道中运用了那些写作技巧作一些分析和介绍,以使我国读者对所述情况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3.
近一个时期来,苏联报刊一改过去死板、单调、沉闷的状况,扩大了报道的公开性。报刊办得比以往尖锐,泼辣了。用英国《泰晤士报》的话说,“它们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合乎于时代。”苏联现有中央,地方和事业性报纸8000多种,杂志5000多种,用55种民族语言出版,平均每个家庭有6种定期报刊。因此,苏联报刊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改革的前途.苏联领导人看清了这一点,苏共二十七大一结束,戈尔巴乔夫就接见新闻界领导人,提  相似文献   

14.
1956年9月,中共开八大,米高扬带苏共代表团参加,遇上彭德怀。"‘米高扬同志,’彭德怀像尊铁塔,近在咫尺地墩实在这位苏共代表团团长面前,以传统的中国农民的纯朴性,不拐弯不打结地当面诘问:‘为什么斯大林生前你们都喊他天才、英明、万岁,可他死后你们又骂他漆黑一团?’  相似文献   

15.
“叶利钦要杀戈尔巴乔夫。请设法营救他”——两个法国职业骗子以此为名,招摇撞骗,不仅骗得对戈尔巴乔夫素有好感的西方人慷慨解囊,而且骗得西方各国政府和谍报机构惊慌失措,西方各国新闻媒介更是大上其当。欲知二人如何行骗,请读此文。  相似文献   

16.
老姜 《新上海档案》2006,(10):27-27
1956年9月,中共开八大,米高扬带苏共代表团参加,遇上彭德怀。 “‘米高扬同志,’彭德怀像尊铁塔,近在咫尺地墩实在这位苏共代表团团长面前,以传统的中国农民的纯朴性,不拐弯不打结地当面诘问:‘为什么斯大林生前你们都喊他天才、英明、万岁,可他死后你们又骂他漆黑一团?”  相似文献   

17.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4,(5):72-72
克林顿、戈尔巴乔夫:跻身格莱美 克林顿和戈尔巴乔夫两位前总统,天生的明星气质在政坛上已早有表现,在2月9日出炉的第46届格莱美大奖上,其表演才艺终于被专家认可。只是惟一让克林顿有点遗憾的是,此次跻身格莱美不是因为他所钟爱的萨克斯,而是由于和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意大利老牌巨星索菲亚·罗兰合作,为俄罗斯经典儿童音乐剧《彼得与狼》的重新录音,使三人一起获得第46届格莱美“最佳儿童说唱专辑”奖。  相似文献   

18.
去年10月,戈尔巴乔夫决定发动外交攻势解决海湾危机。他请他的私人顾问叶甫根尼·普里马料夫执行这项任务。普里马科夫,61岁,是理想的人选。他在60年代担任《真理报》记者时,曾走遍了中东各国并多次会见萨达姆·侯赛因。普里马科夫深知萨达姆“坚定执着却常常变得残酷无情,意志坚强但又近乎顽固不化。”不过他坚信,如果给萨达姆足够的时间并晓以利害,这位伊拉克领导人无须盟国使用武力也会从科威特撤军。普里马科夫参加了今年2月底戈尔巴乔夫与伊拉克外长阿齐兹之间的会谈,他正在撰写一本名为《本可避免的战争》的书,以记述其近期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9.
戈尔巴乔夫的新著《难以决断的年月》序言和结论,同他去年对俄《共青团真理报》记者的谈话相互呼应,以巧言雄辩之才倾吐冤屈。他在去年8月的那次谈话中说:有人指责他是苏联“帝国”的卫道士,也有人说他摧毁了  相似文献   

20.
徐媛 《新闻前哨》2012,(3):71-72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НиколайИвановичБухарин,1888—1938),是苏共著名的理论家和经济学家,也是苏共党报的主要领导人。美国历史学家斯蒂芬·F·科恩在《布哈林和布尔什维克革命》一书中说:不全面研究布哈林,就无法了解苏联头二十年的历史;他担任苏共中央党报《真理报》的主编1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