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反射(教案)范静华(河北省丰润县第二中学,064000)【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2.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3.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全反射条件4.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5.解释自然现象【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全反射现象难点是临界角概念和全反射条...  相似文献   

2.
"全反射"教案设计青岛一中孙梅,唐军〔编辑按〕本节课由孙梅老师讲授,并获全国第二届中学物理教师优秀教学录像课大赛高中组唯一一名特等奖。现将本课教案并附备课体会刊登,以供广大读者研究参考。课题全反射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高级中学物理课本(必修)第二册《全反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定义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了解全反射的应用。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全反射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运用全反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与合作精神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全反射和全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教学难点临界角与全反射实验设计教学方法提出疑问→实验探索→推理归纳→实验验证→应用创新教堂过程一、设疑引入两支相同的试管,一支是空的,一支…  相似文献   

4.
吴振中 《物理教师》2004,25(7):3-43
新版高中物理第三册“全反射”一节提到:“全反射现象是自然界里常见的现象.例如,水中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就是因为光线从水或玻璃射向气泡时,一部分光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不再提:“露水珠或喷泉的水珠,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明亮,也是因为射进水珠的光在水珠内发生全反射.”笔者认为,这是因为“水珠格外明亮”与全反射无关.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全反射的定义 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会增大到90&;#176;,此时,折射光全部消失,入射光全部被反射回到原介质,当入射角再增大时,入射光仍被界面全部反射回原介质,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相似文献   

7.
李玉苹 《甘肃教育》2008,(22):63-63
在高二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进入"圆锥曲线"问题时,我们会遇到"椭圆的第二定义".尽管学生对第二定义的学习颇有兴趣,  相似文献   

8.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光密和光疏介质的概念及全反射现象;②掌握临界角和全反射条件,知道全反射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全反射情形下,入射波将反射回原媒质中.但由电磁场理论.入射波并不是简单地全部返回原媒质,而要在第二种媒质中存在一折射波.正是这个折射波的存在,反射波的相位和偏振态呈现出特殊性质.研究全反射情形下电磁波的行进、能量的分配、反射波的相位跃变和偏振态等问题,得出全反射现象发生的条件.讨论全反射对的平面电磁渡,特别是折射渡的情况,澄清了学生对全反射问题的疑问.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怎样做好"玻璃变成了导体"演示实验新疆乌鲁木齐市冶建学校胡善庆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科书,第二册第四章"导体与绝缘体"一节中图4-12演示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可以变成导体,导体又可以变成绝缘体.有些...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生活中,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原理已被广泛应用,如潜水镜、自行车尾灯、光纤通信等应用的都是全反射原理.在自然界中,光的全反射现象也很常见,如水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等.本文分析全反射现象的本质及其简单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必修课本第二册第189面“全反射现象是自然界里常见的现象.例如,水中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就是由于一部分射到气泡界面上的光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于是,有人将其联想到“露水球或喷泉水珠,在阳光照耀下显得特别明亮”.这一问题值得商榷.我...  相似文献   

14.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本中是这样定义全反射和临界角的:当光线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时,逐渐增大入射角,会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远,而且亮度越来越弱,反射光线却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在入射角增大的过程中,“刚刚能够发生全反射的入射角,叫做全反射的临界角”,这时的折射角等于90°。笔者认为这样定义全反射和临界角欠妥,而应当参照《光学》(姜建武、王耀堂、闫自治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全反射现象一节的内容来定义,并且应明确指…  相似文献   

15.
初中物理第二册“全反射”一节是几何光学的一个难点。其困难,不在于对全反射现象字面的了解和叙述,而在于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和掌握。这个难点也是重点,突破不了难点,就抓不到重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做好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由波动理论和边界条件分析全反射的临界条件,并进而建立临界过程的全反射因家。  相似文献   

17.
对于高中物理课本(必修),笔者愚见,以为课文中两处有可以斟酌之处。不揣浅陋,在此提出,求教于专家及诸同仁。 一、关于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 必修本第二册第七章第六节“全反射”中,课文这样论述: “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就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文[1]中,连春兴老师对自己设计的四种“椭圆第二定义”教学方案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椭圆、双曲线第二定义”的教学,笔者亦有同感,常常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尽管学生对第二定义有兴趣,但其在教材中的出现依然像“帽子底下蹦出一只兔子”(波利亚语).连春兴老师设计的方案4,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但仍有疑问:  相似文献   

19.
课堂笔记三忌一忌"无的放矢"。如果我们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即可克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盲目性笔记。二忌"顾此失彼".为了笔记、听课两不误.宜采用"以字代名"记录法.课下再整理好笔记.三恳做"发运工".诸如定义、定理、公式等知识,一般地说没有必要从课本...  相似文献   

20.
光束进入光学元件后,是从哪个面射出,这决定于在该界面上的入射角与临界角的大小关系.如果不能射出,将发生全反射,射向另一界面,此时再次利用上述方法判断光能否射出.分析这类问题要综合应用几何、折射定律、全反射条件等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