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板说着,打开了手里的一个玻璃瓶,一股白色的烟尘飘了出来,许锡文和“爱丽丝”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失去了意识。一桩“交易”许锡文正在摆弄刚从学校旁边的玩具店里租回来的拼图,一抬头,妈妈已经推门而入:“刚才家长会上,英语老师说你上次月考不及格,还说你上课老是打瞌睡。怎么回事?”“不知怎么回事,只要一听她讲课,不出一刻钟我的眼皮就开始打架了,根本忍不住啊。”许锡文一脸无奈地说。“别找借口。那是因为你的基础不好所以听着费力,你得努力了,不然期末考试怎么办?”妈妈的声音抬高了一个8度,“如果下个月还是没起色,  相似文献   

2.
3.
对本体的追问是“人”与生俱来的。从“人”对“天”、“上帝”、“诸神”的膜拜,到对“始基”、“逻各斯”、“理念”、“道”、“理”等的探求,再到对“存在(是)”的贞认,标志着“人”对本体的认识的进步。“人”对本体的认识是由对“是者”的探求而深入到对“是”的贞认的,这也是“人”自科学意识苏醒之后哲学意识的苏醒。“是”显现于“是者”,对“是”的把握是“总有一天会死”的“人”。在持守“思”与“是”同一的境域中,“人”能通过“思”实现对“是”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1729年12月1日,瑞士数学家欧拉收到哥德巴赫马来的一封信,信中有这么一段。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行语"C位"是一个字母词,本义为"(物理空间中的)中间位置、中心位置",引申义为"(心理空间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和"地位最高的;第一名"。"C位"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有三个:1)"C位"符合现代汉语的构词规律和发展要求;2)"C位"反映了中国传统排位文化;3)网络是"C位"快速传播和发展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6.
个与位一向友好相处,不料,有一天,他们却走上了语言法庭,打起了官司。  相似文献   

7.
江冬 《初中生》2010,(1):49-53
导言:刘易斯·卡洛尔(1832~1898),长年在牛津大学基督教学院教授数学,发表过多部数学学术著作。他是一位生性腼腆、患有口吃病、不善交际的数学家,但在小说、诗歌、逻辑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他讲给三个小女孩听的童话故事,于1865年出版。一百多年来,该书传遍了世界各地,无数次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剧、哑剧、动画片等艺术形式,是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话之一。  相似文献   

8.
“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才能有为。“有位”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自己位置的时空内有所作为,力求达到作为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家教世界》2014,(11):49-49
一天饭后,陈景润来到理发店,他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宝贵,不能浪费。想完,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背起英语单词,这时,他忽然想起一道数学难题,他看看手表,才十二点半,他决定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资料。  相似文献   

10.
11.
“是”在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由它所构成的句型也很多。本文以2009年第7期《小说月报》为例,分析副词修饰“是”以及副词连用修饰“是”的语言现象,指出“是”字句中“是”的性质及作用。  相似文献   

12.
"be"和"是"分别是现代英汉语里的高频词,二词的语法特征具有多面性,既具备动词的语法特性,又与典型动词有一些差异,带有其他词类的特征。该文讨论了"be"和"是"的词类范畴,并对比分析二词在句法语义方面以及作为焦点标记的相似相异之处,对于英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阅读》2007,(1):112-112
《庄子·至乐》载:“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支离叔曰:‘子恶之乎?’滑介叔曰:‘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A是A"格式是汉语里一种很有特色、表义丰富的格式,而"A是A,B是B"由于形式上与其类似,人们经常把二者混为一谈,本文梳理了二者的选词、表义和变换格式的不同,认为应该把它们处理为两种不同的格式,便于汉语学习者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爱丽丝小学“沉浸式”对外汉语项目为例,基于海外汉语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在中文项目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中国传统文化,以促进美国小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的中文水平,提高“沉浸式”对外汉语项目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18.
张众小 《小读者》2010,(12):28-29
从我会叫妈妈的那天起.我就始终坚信妈妈是我最好的朋友。直到我九岁生日开始懂事那天.我才发现,为了我的成长.妈妈费尽了心计。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日渐普及的今天,网络语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了网络语言的形式、特点及其成因,并对其“是”“非”评价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聪 《考试周刊》2013,(89):16-17
在“有”字存在句和“是”字存在句中,“有”和“是”在表显性存在时均在句法形式上有着各自所对应的同构关系.从而导致了二者在语义属性上同中有异.这是留学生在学习这两类句型时易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二者在意象图式上的特点,验证、补充了它们的差异.进一步阐述了二者在表示存在时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