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显微镜一词源于希腊文,直译就是"小型观察器"。人眼睛的分辨率为0.1mm;光镜的分辨率为0.2μm;电子显微镜分辨率为0.144~0.2nm。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使人们看到了许多用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和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打开了认识微观世界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纳米技术     
一纳米为一米的十亿分之一,是一个用肉眼无法感知的微观世界,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3.
考点1微生物的类群 1.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d=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相似文献   

4.
例1一张纸的厚度为0.1mm,若将它连续对折10次后,它的厚度为多少?分析:每对折一次,厚度就是原来的2倍,对折10次,就是连乘10个2.解:由题意,得0.1×2×2×…×2=0.1×210=0.1×1024=102.4(mm).答:厚度为102.4mm.点评:本题为实际问题,关键要弄清题意,列出算式.例2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1次剪去12,第2次剪去剩下的12,如此剪下去,第6次后剩下的绳子有多长?分析:本题的关键是找出每次剪完后,剩下的绳子占整根绳子的比与所截次数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5.
细菌破案     
在影视作品或者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在案发现场,法医会对各种证据进行收集,尤其是那些我们可能会忽略掉的细微证据——"痕迹证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蛛丝马迹"。无论是"蛛丝"还是"马迹",我们用肉眼仔细去寻找都能够找得着,然而有一些痕迹却是我们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的,比如说细菌。而随着微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细菌正逐渐成为破案的利器。在显微镜下,细菌好像会说话了,会告诉我们谁是真正的凶手。  相似文献   

6.
从1981年起,在高考的物理试题中,曾多次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数和原理,精确度从0.1mm提高到0.05mm,对中学物理的实验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游标卡尺为什么多次重复考,精确度为什么从课本上的0.1mm提高到0.05mm?其原因是,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刻度原理中体现了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法——测微思想.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相比较,螺旋测微器的刻度原理较单一,将螺距0.5mm.巧妙地分成50等份,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而游标卡尺刻度方法灵活多变,但原理不变.  相似文献   

7.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弹性形变中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在这三个知识点的具体教与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许多物体的振动是非常微小的,我们肉眼几乎看不见,这对于理解声音的产生条件就造成了障碍;而有的物体的形变(包括弹性形变)也是非常微小的,微小到我们的肉眼也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脆性材料,由骨料、水泥石以及存其中的气体和水组成。在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条件下,硬化病产生体积变形,由于各种材料变形不一致,互相约束而产生初始应力,造成在骨料与水泥石粘结面或水泥石本省之间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缝,一般称为微裂。这种微细裂缝的分布是不规则的,且不连贯,但在荷载作用下货进一步产生温差,干缩的情况下,裂缝开始扩展,并逐渐互相串通,从而出现较大的肉眼可见的裂缝(一般肉眼可见裂缝宽度为0.030.05mm),称为宏观裂缝,即通常所说的裂缝。因此混凝土的裂缝,实际是微裂的扩展。  相似文献   

9.
《游标卡尺的使用》是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一个基本的学生实验,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教材以精度为0.1mm游标卡尺为例详细讲解游标卡尺的构造原理和读数方法,而对精度0.05mm和精度为0.02mm的卡尺只作了简单介绍。目前大多数学校实验室配备的都  相似文献   

10.
我们每个人恐怕都是被蚊子叮咬的受害者。尽管我们年年被蚊子叮咬,受尽其苦,可是蚊子落在我们身上,是如何叮咬的情景却很难用肉眼看清楚。瑞典人伦纳特·尼尔  相似文献   

11.
高中《地理》上册第13页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的行星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段文字很富于吸引力,因它们能用肉眼就可看到,何其简便,但观察的较好日期和方位,课本和  相似文献   

12.
1.准确度例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其结果可准确到()(A)0.1mm.(B)1mm.(C)1cm.(D)1dm.分析准确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的最小准确值,这是由测量工具的分度值决定的,显然,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可准确读到1mm,选(B)。  相似文献   

13.
“秦关博士,您的意思是说,如果进入这个微球体,我们就会变得和《格列佛游记》里小人国的小人一样小,是吗?”“不,是比小人国里的小人还要小。小人国里的小人毕竟肉眼还能看得到,而微球体会把你们微缩到比分子、原子还小,肉眼是根本看不见的。”“那太过瘾了!我们现在就开始这有趣的旅行吧!”我、白雪、张小开异口同声地说道。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地球上的所有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包括我们用肉眼看得到的或看不到的,他们都有生命。我们人的生活过程,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了,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说要吃绿色食品,你知道什么叫绿色植物吗?你了解我们身边的这些花花草草吗?  相似文献   

15.
栋梁 《初中生》2014,(16):28-31
正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是永恒的话题。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观测,仅仅局限在用肉眼或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显微镜的出现,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类得以突破人眼极限,观察到物质的微观构成。我们在酷咖网(kuka.hnjy.com.cn)"发现"板块,为大家呈现了一系列微距事物图像。马上注册、登录,和我们一起探索世界吧。  相似文献   

16.
天空中能用肉眼看见的星星大约有6900多颗。但因为是在夜间,只看见了天空中的一半,所以,在地球上用肉眼只能看见3000颗左右。由于夜晚城市的灯光刺眼,以及城市上空被大气污染,所以许多距离地球较远的星星我们看不见,只能看到1000颗星星。假如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星,情况就不同了  相似文献   

17.
五星协奏曲     
我们的肉眼能够直接看到的太阳系行星只有水、金、火、木、土五颗。遥远的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则只有通过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才能看到。2005年,肉眼能够追踪的这五大行星又有哪些动向呢?  相似文献   

18.
《分子》这节课,从内容上分析,它是普通化学教材里的基本理论(即分子论).这个理论对于解决初中化学里的化学本质问题起着很大作用.但分子肉眼看不见,而初中学生刚接触微观现象等化学知识,这就给我们授课者带来一些困难,因此,上好《分子》这一节课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形象教学和通俗易懂的讲解.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一、采取直观的教具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确信分子是很小的、肉眼所不能看到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在帮助学生形成分子概念的时候,我们是从演示一个由氧化氮转变为二氧化氮的实验入手.这个实验说明无色的用肉眼看不见的氧化氮分子,与氧气分子反应,并能生成具有棕红色的二氧化氮分子,这些分子组成二氧化氮这种物质,所以我们就能看得见.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学生到田间施用氨水和施用农药时在一定远的距离内仍能闻到其气味  相似文献   

19.
人们都知道,游标卡尺有10分度、20分度和50分度三种,对应的精确度分别为0.1mm、0.05mm、0.02mm,相应的游标总长度分别为9mm、19mm和49mm,其基本的使用方法和读数原理早已为广大中学师生所熟知,在此不必赘述。为了让师生真正掌握好游标卡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在这里,有必要提出以下五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误把重力当压力例1用20N的力将重为2N的图钉按入竖直的墙内,已知图钉帽的面积是0.5cm2.钉尖的面积为0.1mm2,求图钉对墙的压强是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