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思考,有利于教师们全面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率。这一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口算,二是运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请大家就本节教材所体现的基本理念、如何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等问题发表看法,以便实验教师在教学中准确地把握教材,灵活教学。刘合民(中学高级教师):本单元的“20以内退位减法”的…  相似文献   

2.
马娟 《山东教育》2010,(7):75-76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1-20各数的认识”及“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掌握 20以内进位加法和理解加减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两位数及多位数减法的基础,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学本单元时,应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突出重点,适当开放   1.突出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从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只是相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而言的,教材没有表示出“退位”的含义,也没有出现退位的标记,是在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算,即“做减法想加法”。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就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4.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20以内进位加的方法一、凑十法。法则是拆小补大凑成10,然后加上被拆数余下部分。例如:  相似文献   

5.
本单元教材是在一年级上册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集中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部分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进一步学习数的四则计算以及其他知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切实给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是理解算理.形成口算技能、技巧及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通用教材第三册,第77页,例1和例2。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进位加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连续进位。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相似文献   

7.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部编六年制第一册教材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单元的复习,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寻求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记忆的方法,从而能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通过复习,使学生不但掌握表格式应用题的结构,能正确解答求和、求剩余的表格式应用题,而且能学会口头表述简单加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8.
“不连续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及评析设计者:碾子山华安工业公司第一小学校焦广华评析者: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崔士杰教学内容:不连续的进位加法。(“三算”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出生B的.体里个体一个堂搞望首和往前加注的法则,能正确地计算万以内进位加...  相似文献   

9.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教学时,要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写和十以内加、减法计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讲一位数加一位数得数超过10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退位减法。教学要求是: 1.使学生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会解答求总数和求剩余数的加、减法应用题。 这一部分内容是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教材中还出现少量的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这是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采用“凑十法”进行计算的,即先把第一个加数凑成十,然后再算10加几。同样是凑十法的思想,但由于例题编排方法不同,教材中得数是11——15的进位加法例题和得数是16、17的进位加法例题的计算思路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减补进一”和“退一加补”,本来是“三算”结合教材中用来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两条规律。实验证明,这两条规律也可用于通用教材中的口算。在通用教材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采用“凑十法”计算,退位减法是采用“看减想加”的逆运算关系求差。楚雄市北城小学在86年招  相似文献   

13.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要凭借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来思考。沟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掌握“想加算减”方法是教学的重点。20以内的加减法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应予充分重视,切实教好。一、掌握教材编排特点,整体把握知识结构为了便于学生学习用进位加法算退位减法,本单元采用与进位加法相应的编排方法,先出现十几减9,然后出现十几减8……最后出现十几减5、4、3、2。教学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十几减9”和“十几减8”的计算,主要通过教师直观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建立起“想加算减”的直观表象;第二层次是“十几减7”…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校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册数学《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一直是按照教材中采用的加减法穿插编排的方法进行教学。即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再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算减法。利用这种方法,应该说多数学生是能够理解和掌握的,但是对少数后进生来说困难较大。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充分论证,我校决定打破教材的编排体系,改进教学方法,用“凑十法”教学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拆十法”教学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实验的方法步骤   对比班教师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参…  相似文献   

15.
<正>“9加几”是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看,“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整数加法教学的重要节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其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续和发展,又是进一步学习两、三位数加法的重要基础。而“9加几”又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的第一课时,其地位和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教学只有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始终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才能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展开探索,并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体会昆明市明通小学赵培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进垃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又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顺利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一、领会教材编排意图,遵循规律进行教学教材是教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9加几     
本节教学内容为9加几(教材第78~80页例1~4),第1课时,新授课。 20以内进位加法是小学计算教学的基础,它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掌握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以后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的加减法。“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亦即“凑10法”的入门课。在这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活动,启迪思维、领悟为什么要“凑10”,怎样“凑10”,发现基本规律,逐步形成技能。起步  相似文献   

18.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20以内的进位加法,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两部分。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采用了分组的编排方法,按9加几、8加几……的顺序进行教学,使每一节课的内容单一,思路单一,更  相似文献   

1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与复习”的教学目的是一、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规律;二、熟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三、进一步明确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四、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比较、推理的能力。围绕这些教学目的,教学宜分为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第二阶段复习简单应用题。 实施第一阶段教学,教师宜设计5个层次: 1.制表。教师将9加几至2加几共36道进位加  相似文献   

20.
整体感知: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学习了十加几得十几的基础上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抽象数学计算,使学生有初步的应用意识。本单元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以后的多位数的计算打下基础,能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教材内容安排: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9加128、7、6、加几5、4、3、2加!#"#$几用数学(编排在计算中!#"#$)教材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