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德阳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源品位高、颇具地方特色,有较高的科研与旅游开发价值。德阳文庙的祭孔活动,堪称是德阳地方文化的一大亮点。本文认为,文庙作为中国传统儒学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与符号,是一种兼具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的物质文化遗产,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价值极其丰富。挖掘和探讨德阳文庙的"非遗"文化价值,对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极具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形象可以赢得发展机会的时代!全力推进成德同城化,提档升级德阳城市形象十分必要,然而完美的城市形象应该"形神兼备"。所以,从历史文化内涵上挖掘,充实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元素,增强其历史文化厚重感,才是城市形象的根本。课题研究以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为背景,从城市文化地标建设切入,着眼城市营销,对德阳文庙——城市文化地标提档升级做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意在助力地方以市场为导向,增强政府的城市营销意识,从战略到战术层面研究城市营销大课题,准确定位城市、差异化运作,提升德阳在成都平原"大都市区"发展格局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开发具有德阳文化特征的工艺品是市场的需要,更是"文化强市"和彰显德阳文化底蕴的需要。本文力图引导德阳的工艺品企业大力挖掘德阳市的文化底蕴,对德阳市工艺品的开发及创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汉文化在云南边疆地区的迅速渗入,对哈尼族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土司制度的长期推行和大量中原汉族的移民入滇,加强了汉族与哈尼族的政治联系;另一方面,中原王朝在屯田垦殖的基础上,开辟驿道,通商互市,哈尼族社会的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同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传授汉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教育日益兴盛,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分哈尼族的文化水平,也导致其风俗习惯因受汉文化影响而逐渐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5.
周代文化是礼乐文化,是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体系的基石。周代的礼乐文化与《诗》有着很紧密的联系,《诗》既是礼乐文化的产物,也是礼乐文化的载体。因此礼乐文化显性或隐性地观照着孔子的《诗》学观念,影响了孔子《诗》学观念的走向和特征。  相似文献   

6.
明清两代,士人的休闲意识浓厚,休闲观念独特。这种对休闲生活的认同意识造就了不少隐逸之士。士人休闲思想的美学意味主要表现在对"休闲人格美"的认同上,其内涵就是心不竞物、淡泊名利、悠游自适。士人的休闲文化活动高雅脱俗,除了旅游、赏景、看书、写诗之外,还有歌咏、下棋、书画、音乐等方式,均富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潮州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期的对外交往和中西文化交融,使本土文化与周边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互相交流渗透,为潮州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潮人文化。明清时期,在潮州的特殊环境条件下和潮州文化独特性,形成了潮人的独特的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史或道学先生都指责明中叶以后"乱了套",其实正是文化繁荣、传播兴盛的表现,尽管没有崭新的传播工具和机能的出现,但还是有了新现象,在雅文化圈子、俗文化圈子都有了可喜的交叉,从而嫁接出一些新品种,两大文化的交叉"感染"更是硕果骄人.  相似文献   

9.
陈超 《江汉学术》2011,(1):79-84
明清湖州结社众多,其中由耆旧组成的怡老之会尤为甚,这一现象彰显了湖州丰厚的人文底蕴,有利于我们深化其时湖州的地域文化认识.怡老会与地域文化关系紧密,湖州大量的怡老会体现了明清时期湖州地域文学精英和士绅阶层的昌盛,以及他们的雅集文会对湖州地域文化形塑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四次代表性的考古发现,实证了两岸同根同族,有着深厚的血缘亲缘文缘关系,这是朱子学传播的适应性和选择性的文化人类学基础。明清时期大陆文化的规模移植与朱子学传台三阶段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标志着朱子学在台传播的文化认同环境已然形成。明清时期,朱子学在台湾的传播主要有两条传播路径——显性传播路径和隐性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女性写作由现象积聚为文化,当以明清的才媛写作为始,其规模性和普遍性尤其以诗意丛生的江南地区为最。如此有规模性、普遍性的明清才媛文化,既体现了明清时期社会大众(包括才媛本身)对才媛生活环境及其行为的理解、要求、愿望,也展现了才媛的社会意识由关注自我向女性意识再向独立个体意识的发展脉络。这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教育改革、"士农工商"社会排序逐渐模糊、刊刻业高度繁荣、对女性才德观重新定位的文化背景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武术发展出现高潮的因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明清时期武术发展出现高潮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朝前期的“仁德”盛世、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为明清时期武术发展出现高潮提供了物质保障;政局无论稳定还是动荡,都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武学著作的形成、养生理论的影响、外国文化的传入又对其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古老的祭礼,明清释奠礼在主体的礼仪程式和礼仪规范方面保留了固有的礼仪特征,传承了释奠礼这一古老礼仪的本质意义,同时也凸显出不同朝代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特色,彰显出礼仪制度"变"与"不变"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明清两代释奠礼的比较研究,不仅能够挖掘释奠礼的深层次内涵,而且对不同朝代的社会变革和文化特征有一个侧面了解。  相似文献   

14.
明清贞节观念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时期,明清时期徽州节烈现象与其他地方相比,尤为突出。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明清节烈风气特别是徽州妇女节烈现象形成的原因,但普遍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战争等暴力因素也是导致明清大批节烈妇女出现的重要原因。除了战乱以外,地方豪强强娶、流氓凌辱等暴力因素也可能导致妇女的殉烈。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明清徽州绅商投资徽州水利状况及原因。明清时期徽州绅商积极投资于徽州水利,促进了粮食生产。徽州绅商投资徽州水利的原因有:政府的倡捐,徽州粮食短缺的自然因素,儒商的仁义观念,徽人强烈的宗族意识。徽州绅商在家乡农业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大部分苗民处在中央政府任命的土司统治或流官管辖之中,纳入中央王朝户籍,服从国家租赋徭役的,这一部分苗民叫"熟苗"。那些化外之苗民,则被称为"生苗"。"苗疆"就是"生苗"聚居的地方。"生苗"所据苗疆,大致包括今湘西、黔东北的腊尔山脉一带和黔东南的清水江、都柳江流域,而尤以腊尔山苗民"凶悍难驯",因此,以腊尔山为主的"苗疆",就成了明、清军事"征剿"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在分类考察近年新发现的清代长篇小说《姑妄言》中引用、化(套)用的144则笑话基础上,对其已找到出处或旁证的90多则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特别对其中大量出现的荤笑话现象,作了文化史解读。其对探索这部小说所引笑话的来源,以及对小说作者曹去晶所知无多的情况下探索其人的文化素养与创作构思,都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科举选拔人才,教育培养人才,与科举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教育。明清教育的兴盛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科举,人们的科举观念和态度,在教育中有着相应的反映。明清教育体系,从官学到私学,从教育体制到教育主体无不表现出以科举为核心的各种状态。学校、私塾、书院原本相互补充的教育体系,逐渐发展为秉持应考科举的同一理念,各级教育的体制与实行形成了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19.
明清词调音乐是重要的词乐历史形态,承载着唐宋词独特的声辞之美,也呈现出明清词人融前代遗声与当代声乐的博雅趣味。百年来明清词调音乐研究主要集中在乐律宫调理论、文学与音乐的关系、乐谱校订与翻译三大方面。依托传统音乐史和乐律理论,论者就词调音乐发展流变和乐律学研究之成果尚称丰富;以明清词调音乐乐例阐释词的文辞、声情与音乐关系的相关论述仍显得片面,不少地方甚至是主观臆断;以现代简谱、五线谱重新解读和翻译明清词调音乐也因译谱方式的不同而存在争议及偏失。反思百年来明清词调音乐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依此取得的成就与不足,并以唐宋流行词调《木兰花》为例,阐明明清词调研究展现出的学术空间和张力,是推进明清词调音乐研究走向深入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湖南人才数量比以前都有较大增长,表现在进士数量的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明清时期士人继承了湖湘文化的精髓,为湖南人才崛起创造了条件;书院的发展为人才培养打下了重要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湖南人才的崛起提供了发展动力;社会风俗的变迁,是明清时期湖南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