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说当人类学会烧开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尝试制做各种汤了。“汤”这个词最早来自德语,后来逐渐向外传播并为人世界人民所接受,所以在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几乎都能够找到“汤”这个字眼儿。  相似文献   

2.
岳麓书院的文化品味肖骁在湖南长沙风景秀丽的岳麓山下,有一片典雅庄重的古建筑群,这就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当你离开喧嚣的都市,徜徉于这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的千年庭院,你肯定会被这古朴、清新、优美的环境所吸引。但是很快你就会发现,这里更为珍贵...  相似文献   

3.
王亚林 《大理文化》2014,(12):83-84
正在弥渡,有"翰林虀"的说法,其来源于先辈师范的一句诗"未食翰林虀,时烹小宰羊"。所谓"虀",就是细切后用盐酱等浸渍的蔬果,如腌菜﹑酱菜﹑果酱之类。这里的翰林,据说指的便是龚渤。他是弥渡寅街镇莘野村人,天赋才华,25岁即中进士,入翰林院,官至侍讲学士,就归里栽花种菜,田园牧歌。让人想不到的是,龚翰林还是做咸菜的高手,否则,史学家师范怎么命名他做的咸菜为"翰林虀"呢?同村人师范怎么宦游大江南北也对"翰林虀"唇齿留香呢?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时隔40年之后,弥渡县谷旗营村人谷际岐继之  相似文献   

4.
今年初秋,第二届“建筑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杭州的西子宾馆举行。该研讨会由《建筑创作》杂志社、浙江省作家协会、中天集团等共同主办,这是与1993年首届“建筑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相隔9年的又一次盛会。在此,我不仅感受到建筑师与文学家的激情碰撞,还聆听到建筑之于文学、文学之于建筑的系列深层思考。建筑师语:普及建筑文化离不开文学家我国著名建筑出版家杨永生教授系“建筑与文学”活动发起人之一,他说,建筑离不开文学,文学也离不开建筑。不是优美的文学作品彰显了伟大的历史建筑,便是壮美的历史建筑激发作家创作出传世的文学…  相似文献   

5.
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自古有之 ,远在原始社会末期 ,人类便有了有意识外出旅行活动 ,以后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种旅行活动逐渐增多 ,但这不算是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促发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交换和经商贸易 ,以消遣为目的之旅行 ,不光人数少而且仅限于少数特权阶层。我们现在所指的旅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别是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旅游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旅游业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 ,被誉为 2 0世纪的经济支柱 ,在战…  相似文献   

6.
“文化”这一概念是由爱德华·泰勒提出建立的。他从德国社会思想家们那里摘取了这一术语,表现在他的著名界说里:“文化是这样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传统和被作为社会成员之一的人所采取利用的其它功能和风俗习惯。”它主要为人类学家和人种学家所发展,同时又为考古学家、心理学家和历史学家所运用。文化这个概念对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传播性的人类学是很重要的。它被认为是许多显著的特质的结合,这与“文化凝结体”联系在一起;比如,园艺在指定的社会中可能被认作一种“文化凝结体”,各种显著特质的组合,有陈旧的挖掘型棍棒,种植技艺,围栅栏,除草,在场地上举行的宗教仪式,劳动群众的组织安排,对于园地的权利,对于收获  相似文献   

7.
“文化”一词是人们最喜爱应用的一个词语,有的人由于不知文化一词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社会上无论出现了什么事物都冠以文化,以示文明高雅,这种现象谓之“泛文化”(又叫伪文化)。伪文化之泛滥与社会上的庸俗、媚俗、鄙俗和恶俗相关联。空口无凭,举例为证:收藏旧时女人小鞋的,说是抢救“三寸金莲文化”;写乞丐小说的,说是研究“丐帮文化”;编演妓女电视剧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说起“文化”,人们就会联想到“文明”。在一般人看来,“文化”就是识字撰文,其实不然。从1871年至1951年间中外学者对“文化”一词作过164条定义,时至今日,没有一条被世人所共认。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观念形态和不同的文化。一般“文化偏在内,属于精神方面。文明偏在外,属于物质方面”(《中国文化史导论》)。“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科技进步高度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这是理解文化与文明区别的重要尺度之一。哲学的基础是文化,而文化的基础是经济,无论那个时代的文化,都必须与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相适应。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9.
品味莫斯科     
在我看来,莫斯科就像一位大家闺秀,落落大方,心胸开阔。莫斯科很大,面积有1000多平方公里,据说有70多个卫星城。市内道路十分宽阔,大部分路都是双向车道,有的路中间还种有大片的树木。  相似文献   

10.
品味巍山     
正终于在一个假日里成行,去细细品味南诏故地巍山的那一座城、那一条街、那一个村、那一座山。穿过焕然一新的拱辰楼,迈步在巍山古城错落有致,前铺后院,清一色瓦屋坡顶的房屋分列在古街的左右两侧,这犹如穿过苔草点缀的大理古城南门楼,自由自在地徜徉在青石板铺就,中外游客相拥相挤的古街道上。巍山古城居民百姓不急不躁的慵懒时光,犹如在大理古城里开着铺子,喝着绿茶或品着咖啡,将经营和休闲融为一体的慢生活。巍  相似文献   

11.
品味伏特加     
一提起俄罗斯,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伏特加酒。几百年来伏特加酒已慢慢融入到俄罗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俄罗斯酒文化。2003年一座伏特加酒博物馆在莫斯科落成,人们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来为500岁的伏特加贺寿,这足以证明伏特加酒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地位,它已经成为俄罗斯的国酒。  相似文献   

12.
品味礼盒     
二月的北京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把可爱的礼物包装得更加有品位却并非易事,位于亮马花卉市场2楼的裕众通源贸易公司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包装礼盒,给节日中忙碌的您提供了很多方便。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的冲突交融贯穿始终。“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产物。它的产生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大规模传入中国,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思想,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问题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4.
说“文化寻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文化寻根”田毅鹏90年代,伴随着信息革命的浪潮,面向21世纪的人类在走向全球化时代,构建"世界文化"的同时,也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本土化"──"文化寻根"热潮。从文化学角度讲,所谓"寻根",是指人类对其祖先、族群、祖国、语言、宗教等基础文化结构所产...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是一个民族大千世界。在世界民族之林之中,每一个民族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显示着气象万千的个性。这些个性的生成是与各个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直接相关的。依傍江河的民族,必然善于舟辑和捕捞;依托草原的民族,自然善于骑射和牧养。各个民族为了生息繁衍,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通过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创造着各自的生存方式,由此而形成的文化特征也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北欧生活着一个人口约7万的少数民族,称萨米人(历史上曾被称为拉普人)。他们主要分布在挪威(3.5万人)、瑞典(1.7万人)、芬兰(0.6万人)和俄…  相似文献   

16.
《中外文化交流》2014,(1):11-1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寻根》2011,(1):147
安阳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的古都,商王朝就建都于此。2009年,曹操高陵惊现安阳的西高穴村,世人对安阳的历史文化又增添了一份热情。曹操不仅生前建都于此,而且死后也葬于此地。大象出版社紧跟社会关注的热  相似文献   

18.
伊朗土地的主调,不是虚张声势的苍凉感,不是故弄玄虚的神秘感,也不是炊烟缭绕的世俗感。有点儿苍凉,有点儿神秘,也有点儿世俗,一切都被撮合成一种有待摆布的诗意。 ——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伊朗》一书的封面语  相似文献   

19.
贵州广大农村,各族农民特别看重牛年,这不失为“牛崇拜”的一种具体表现。贵州各族农民,在开发贵州高原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与牛为伍,创造了丰富多采的“牛文化”。传说中的“牛文化”在苗族民间传说中,水牛与老虎是兄弟,水牛是哥哥,老虎是弟弟。这是经过一番殊死斗争得出的结论。相传原先老虎不佩服水牛,要水牛称它为大哥。水牛不干。于是老虎提出,一斗高低,决出昆仲。双方议定,各自准备7天,然后决一胜负。老虎跑上山,天天用藤缠绕身体,缠了7天7夜,自以为万无一失了。而水牛则下田滚澡,滚了一身泥,又上岸晒太阳,如此…  相似文献   

20.
“兵法社会”与“兵法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历史化一个鲜为人知的潜在的基本特征,是“兵法”、“兵法社会”和“兵法化”。有道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并且是一小半。还有那另外一大半应当是:“一部‘兵法’收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