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取消“差生”称谓柳斌加强立法义务教育阶段,政府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学校要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漠视甚至歧视另一部分学生。以分划线,人为地把学生分成可以升学、可以造就和不能升学、不能造就两部分,是不科学的,也是不道德的,最终可能导致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阶段,政府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学校要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当前,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在热情关心和大力帮助“后进生”方面下功夫,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教学,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根本途径。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漠视甚至歧视另一部分学生。以分划线,人为地把学生分成可以升学、可以造就和不能升学、不能造就两部分,是不科学的,也  相似文献   

3.
南城县应届中小学毕业生有1175人,有一部分将继续升学,大部分要从事生产。在大力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积极筹划了不能升学学生的組織安排工作。現在采取的措施有如下几方面。毕业生家住农村的有827人。这部分学生中不能升学的可以全部回到农村参加生产,少数安排做生产队会計。家住县城的有  相似文献   

4.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不能把学校和社会分割开来,而要联系起来。要让学校融入社会,让学生融入社会。学校要不断从社会中汲取养分,学生更可以直接从社会中汲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充实自己。语文教学离不开社会这个拥有丰富资源的大宝库,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舞台。在课堂上学,在学校里学,在社会中学,让学习渗透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广大青少年一般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即一部分人沿初中——高中——大学的阶梯而深造,一部分人接受职业教育。后者毕业后可以就业,也可以升学(为数很少),而前者实际上是升学教育,学生在学校里只是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一  相似文献   

6.
在三月中旬,有一次,六乙班主任陈海波在班上谈到小学学生毕业後主要应该参加劳动生产,升学的只能是一部分,同学就喧哗起来。有的说:“少办一点工厂,多办一点学校,我们就可以升学。”有的说:“要末一道升学,要末一道生产,不然,他们升学的倒便宜了.”有的说:“那时动员我们来读,到毕业时要把我们一脚踢开。”陈老师忙於一一解释,这一节课就没有完成课时计划规定的任务。课後同学们议论纷纷,思想很为混乱。六甲也有类似情形。  相似文献   

7.
刘波 《现代教育》2013,(2):123-123
一、一个中心 “一个中心”即以学习为中心。作为职业学校的高考升学班,考一所理想的大学是学生及家长的最直接的目的,所以,学习在高职升学班是且只能是唯一的中心。要明确学习的中心位置,并坚定不移地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 二、两个抓手 “两个抓手”即一手抓日常管理,一手抓技能大赛。班级日常管理是学校日常管理的基础,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在日常管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严”。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不能办成精英教育、升学教育、片面教育,而要办成面向所有学生的素质教育。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义务教育必须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面向每一个学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需要,主动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9.
《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都明确规定:中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在人学、升学、就业、受教育的内容和条件方面享有均等机会。《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指出:中、小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又要“教好每一个学生”。近几年各地推行的就近人学,就是九年义务教育平等性原则的具体体现。这种平等性不仅要求学校不再选择学生,学生也不再选择学校,而且实现这种平等的前提是每一所学校都能为学生提供均衡的教育条件。然而,在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升学免试、就近人学的教育体制变迁的同时,与此相悖的择校收费现…  相似文献   

10.
当前,苏联社会上存在的种种矛盾之一,就是中学毕业生的出路问题。大批中学毕业生不能继续升学,却又不能充当一个合格的劳动力。当局认为,主要出路在于安排一部分中学毕业生就业,以解决普通劳动力之不足,同时又能减轻对高等学校的压力。为此,普通中学如何为其学生就业做好准备,是个关键问题。1977年12月22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学校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劳动训练》的决议,强调要在普通学校加强劳动训练,增加劳动时数,给学生以一定的职业和劳动技能,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1978年苏联部长会议又发布了《关于为改进学生劳动教育而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物质基础的  相似文献   

11.
当下,中职生升学面临着缺乏升学动力、课程衔接脱节和社会认知问题等诸多困境。唤醒中职生的升学意识,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提高学生的升学决策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探索中职生升学指导策略,是中职学校升学指导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升学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建设、个性化升学指导实践活动、家校融合的协同升学指导以及以高校专业为导向的升学指导等,帮助中职生做出科学合理的升学决策。  相似文献   

12.
《宁夏教育》2010,(4):79-79
1.真诚关爱学生,是班主任人本管理思想的体现。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在情感上完全接纳每一位学生。学生的所思所想、冷暖安危都要系在心头。平等相待,不偏爱学生。在班主任心中,每个学生都应是平等的,不能亲近一部分,疏远一部分,更不能喜欢一部分、厌弃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出版界人士一致认为:功利性阅读增强是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结果。首先是升学的压力。升学的巨大压力直接造就了中小学生阅读的功利性。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几乎是所有家长给孩子预定的目标。虽说高校一直在扩招,但不同档次学校毕业的学生,获得的社会认可度依然存在巨大差异。需求拉动生产,升学压力也造就了中小学教材教辅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丰厚的利润,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於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明确地告诉我们:“小学教育是人民的基础教育。今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小学学生毕业後,主要是参加劳动生产,升学的还只能是一部分。因此,在学校平时教育中不应片面强调学生毕业後如何升学,而应强调毕业後如何从事劳动生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和劳动习惯,克服目前有些学生轻视体力劳动的倾向。同时要把这个道理向人民群众解释清楚。从现在起,各级人民政府和全  相似文献   

15.
杨雄 《上海教育》2010,(12):38-38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已经喊了很多年,教育主管部门推出的各种减负举措,想出的减负招数,可以说是够多、够具体、够狠了。比如像政府要依法保证和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努力均衡办好每所学校;不得向教育部门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奖励教师的唯一标准,不得以考试成绩排列学生名次;  相似文献   

16.
以前的教育评价侧重于检查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根据这个结果对学生进行甄别和选拔,为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的升学服务。目前,高中阶段的学习尚未列入义务教育范围,不能为每一名初中生提供顺利升入高中学校继续学习的机会。招生指标的有限性决定了升学竞争的激烈,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学校就用升学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然而,仍会有些学生努力后也难以达到这个标准,他们被这个标准界定为没有希望的人。对于这些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激励后仍不见好转的情况下,教师就可能放弃对他们的帮助,不再重视他们。  相似文献   

17.
中职学生的升学行为是提高自身人力资本的方式之一,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基于青海、云南、四川、新疆、西藏、甘肃6个省24个地市州21980名中职在校学生的调查数据,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就当前相对贫困地区中职学生升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述地区中职学生升学意愿普遍较强,其中女生意愿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地区学生升学意愿和求学地存在显著性差异,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中职学校总体水平以及学费减免政策等因素对学生升学意愿均存在显著性正向回归效应。据此提出:当地中职学校要有效激发学生升学意愿,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升学行为;国家和当地政府应合理统筹当地和外部高等教育资源,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升学诉求;加大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同步提高学生和家庭主要劳动力的技术能力基础;优化助学政策供给方式,缓解学生求学和升学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基础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学校和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保证升学率。由于班容量过大(我校每班班容量为七十左右)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同学,特别是初中和高中,对于那些没有升学"前途"的孩子,老师只能选择放弃。因此每个班都会出现一部分在学习和其他方面不能与其他同学们同步的后  相似文献   

19.
面向全体天地宽——江西省萍乡市上栗中学实施“分流教育”写真□王自立范才生熊义勇徐光明冲着能上大学这一目标来的。现在要一部分人走下独木桥,学生不愿意,家长更不愿意。学校为此作了耐心细致的工作。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流,对升学愿望比较强、学科成绩较...  相似文献   

20.
当初三毕业生进入下学期以后,就面临着升学或就业的选择。一大部分参与升学考试,一部分不参加考试准备回乡。无论是那一部分同学,学校和老师都要为他们的继续学习深造或选择就业把关定向。参加初升高考试的学生主要目标是普通重点高中,重点高中不能考入的我们就鼓励和帮助他们选择职业高中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绝对不能使他们走复读或回乡务农这条路;不参加考试的学生我们要下大力量争取使绝大部分送人职业高中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让他们去学专业技能。这样我们的农村学校才能真正的为孩子的发展选择一条切合实际的人生之路,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劳动人才,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达到这一教育目的,我们就要彻底转变思想观念,为孩子的发展定位。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职业教育思想的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