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故事对儿童有普遍的吸引力。运用故事进行教学的方法,被广大教师赞同和认可。我们可从故事的选择策略、故事的呈现时机、故事的呈现方式等三方面进行小学品德课程运用故事进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以来,小学品德课教学提倡让学生融入一定情境,在有效的情境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小学品德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教育意义,不是靠知识的记忆就可以体会到,就可以理解的。教师只有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结合有效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学好品德课。故事教学法以其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以其良好的互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在交流、讨论中学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的重点融入故事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加深入地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探索,也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故事留白是品德故事教学中一种奇妙的艺术。将故事留白巧妙地运用于品德课堂,可消除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创造出灵动的课堂。试着从故事留白的切入时机、呈现形式和选择策略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在课堂上留有足够的时空,让学生充分思考、大胆探究、自主品味、积极表达,可达到"于无声处听欢歌"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新课改要求教学方法必须适合学科教学,实现学科与教学方法的融合。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社会观念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思想素质情况,而故事教学法是具有调节品德课堂且趣味性强、互动性强、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际情况,对故事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讨论的几种形式,并提出了讨论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此来促进小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进而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各学科之间再也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彼此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有机统一体。只有综合各学科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多方面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资源整合的概念,它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资源整合在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小学品德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体制当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小学生大都处于613岁的阶段,在他们人生的起始阶段,做好品德教育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很有效的,也是必需的。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相应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思想品德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故事是通往儿童内心的幽径,可以成为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一项内容,也可以成为小学品德教学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择选已有的或运用自编的故事可以无痕地引导学生的道德认知,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入的故事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用活教材、超越教材,故事要源自生活,回归生活,通过故事完成的道德成长是一种柔性的内化方式,因而是一个像呼吸一样自然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借着小学生对故事的喜爱.利用故事的途径让小学生进入学习的园地.这种策略可以让小学生更乐于学习,同时也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成效。想要完成一个很好的故事教学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虽然故事本身有其不可抗拒的魅力.但不同的故事题材.不同的说故事者、不同的听众,不同的场地,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事先是否做好说故事的准备.是故事教学法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就应当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切入点,进一步推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这不仅需要实现教学内容及课堂活动的生活化,更要确保学生能够将学科内容转化为生活化知识,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细化阐述。  相似文献   

11.
周珊玲 《文教资料》2013,(36):186-188
故事对儿童有普遍的吸引力.运用故事进行教学的方法被不同学科的广大教师赞同和认可.为此,有必要探讨故事教学法在小学品德课堂中的可行性与实践方式.本文以《失败怕什么》一课为例,就此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艳秀 《考试周刊》2011,(16):211-212
21世纪是一个改革创新的时代,各种现代化的技术设备进入我们的视野,媒体技术已经悄然地走入到我们的课堂。优化应用媒体技术会使教学效果大幅度提升,而滥用技术手段必将造成教学效率下降,客观公正地看待媒体技术,在小学品德课堂中科学有效地使用媒体技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范国强 《广西教育》2012,(37):85-85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只有将生活与品德教育有机联系起来,才能取得理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实施以来,品德教学如何发展以适应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品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构建生态型课堂体系,让个体与环境、课堂与环境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综合体,也许可以为品德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良好的生态空间。现就构建生态品德课堂体系的策略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刘雁秋 《考试周刊》2014,(89):181-181
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多元化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综合。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受到教育背景、家庭状况等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培养小学生的品德是小学品德课的教学目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小学品德课堂。在漫漫的人生长河中,道德水平是衡量一个文明国家的标准,从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中可以看出其综合素质。小学品德课是相对生活化的课程,它给了教师一定的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7):100-101
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开始培养,开设小学品德课堂为小学生有个正确的教育识别是非对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设情景教学在小学品德课堂中能更有效促进品德教学的开展,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其中重要方法。本文针对小学品德教学过程中心理教育指导实效性,提出有效的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品德课堂中感恩教育有效性值得我们品德教师思考。感恩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品德课堂这一阵地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形成一种感激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由于知识和阅历、是非辨别能力有限,所以,要形成良好的品行光靠口头说教,收效往往甚微。而故事能典型地反映现实生活,以活生生的形象直接与孩子的心灵对话,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感染力强。因此,在品德教学中借助故事,教师再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其效果往往比冗长的道德知识讲述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19.
《教师》2016,(30)
生本教育即以学生为根本的新式教学模式,生本教学模式符合教育发展规律,颠覆了传统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文章结合小学品德课程,探讨生本教育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实施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近些年来开设的旨在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的学科,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教学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综合能力。这门课程的开设有效地解决了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生命意义的教育,为学生整个人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