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于孟子赋予“天”多个含义,每一个“天”的含义就对应着一种天人关系。他的天人关系思想可以从四个方面得到说明:在自然之天面前,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在主宰之天面前,民心向背可以对天的意志产生影响;在命运之天面前,人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只要行仁义就是“正命;”在道德之天面前,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天人关系是荀子庄子哲学的重要的内容,荀子和庄子都以天人相分为其理论的逻辑起点,最终都实现了天人合一。但由于其对天和人理解的理论视角的不同,导致了其对天人相分思想认识的截然不同,从而也决定了其对天人合一实现的途径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浅析荀子和庄子"天人相分"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关系是荀子和庄子哲学的重要内容,荀子和庄子都以天人相分为其理论的逻辑起点,最终都实现了天人合一.但由于其对天和人理解的理论视角的不同,导致了其对天人相分思想认识的截然不同,从而也决定了其对天人合一实现的途径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天人关系是荀子和庄子哲学的重要内容,荀子和庄子都以天人相分为其理论的逻辑起点,最终都实现了天人合一。但由于其对天和人理解的理论视角的不同,导致了其对天人相分思想认识的截然不同,从而也决定了其对天人合一实现的途径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毕业论文三级分析体系主要是为了创建师生教与学良好的互动和激励机制。毕业论文质量的个体分析需要指导教师从选题、文献搜集、论文内容、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学科分析是学科组就本学科范围内的毕业论文质量进行定性分析,并从教与学两方面分析原因,提出学科改进意见和建议;而专业分析是综合个体分析及学科分析情况,对照专业培养目标,分析毕业生基本的科研能力、法学素养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韩愈的“天人相乖”思想和“祸善福淫”的天人感应观,既与主流的“福善祸淫”的天人感应观不同,又与传统的“天人相分”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不同,在中国古代哲学史学独树一帜,并且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孟子认为积大德,顺民意,得天命,达到天人合一,能实现一统;认为行王道,反霸道,就能够建立起名实相符的一统天下;认为要一统天下,必须推行仁政。  相似文献   

8.
“天”历来被认为是古代唯心主义思想中的重要范畴,人们据此认为孟子的哲学思想也是唯心主义,然而,仔细推敲《孟子》中有关“天”的论述文字可以看出,孟子思想中的“天”不仅不能证明它是唯心义义,而且正好反映出孟子思想的唯物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9.
孟子以"和"为理念,以"仁"为核心,提出由"仁"而"政",建立和谐社会的理论,包含了"人人和谐"、"天人和谐"、"君民和谐"以及"民主法治"的丰富内容。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与当今的和谐理论是相近相通的,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诸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学是学习型社会的根基和灵魂。《孟子》思想里包含了丰富的自学思想,学习孟子的自学思想,对于人们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学习自主性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荀子生活的战国末年,其实诸子各家学派的思想理论业已成熟。荀子以儒家学说为主,又适应了时代大的趋势,兼采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形成了自成一家的哲学观。他的“天人观”就是在儒道两家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并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12.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西游记》的结构模式,这主要表现为“天人同构”观念支配下“尚三”思想所导致的三复情节、三极建构和圆形框架。  相似文献   

13.
人不是什么,作为卡西尔质疑西方哲学人学观的独特方式,意味着人之存在不是“形而上学”、人之本质不是“感官图式”、人之生活不是“因循守旧”。卡西尔主张把人的问题还原到人的生活世界之中,力图通过符号去领会和展开人的精神世界,认为人在劳作中不断呈现自己全新的生活。“符号宇宙”的致思理路同时启发我们,“人”所具有的历史穿透性不能停留于理性的分析,而必须立足在现实的地基之上。讨论人的问题,需要回归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本意,人终究是历史行走中的人、社会生产中的人、实践创新中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试图从分析其哲学内涵和理解其感情基础出发,指出将天与人和合起来的仁爱纽带,发掘这一思想对解决当今环境及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可能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古典诗词趋向"天人合一"的文化有机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词创作上对比手法的倡导,结构上取消某些语助词、设立对仗,以及中国文字自身的表意特征和普及化的书法艺术追求,多方位的为作品“虚“化出了一种“天人合一“的人文氛围.  相似文献   

16.
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模式形成深厚的文化意蕴,产生整体观、天人合一、天人和谐、对异文化的兼容并蓄等价值观,形成对当代世界带有普遍意义的统一多元、和谐共处、仁爱宽容与平等互利等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在历史上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神人以和;二是天人二分基础上的“天人合一”;三是人与人和谐基础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基本意蕴有四:一是政治管理之策;二是生存状态;三是道德境界;四是审美境界。具有连续性、整体性思维特点的“天人合一”观念从哲学本体论高度提醒人们“慎终追远”,给人类灵魂以现实的、普遍的“终极关怀”,这对于熔铸人类共同的信仰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二七年春,荣德生于无锡公益工商中学停办之后,创办了梅园豁然洞读书处,并确定了以家塾组织、学校教科,而参书院精神的办学方式,这是荣德生等人想要将中国古代书院的某些传统精神重新融入到现代学校教育中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既有着当时中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变化作为它的背景,也是缘自于荣德生本人自兴办学校二十余年来自身的感受和反思。在"参书院精神"的办学理念下,所形成的具体的办学特色,一是在办学宗旨上,注重人格训练;二是在课程设置上,以国文为主;三是在教学方法上,于课堂讲授之外,注重培养学生个人读书、自我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相似文献   

19.
借助概念分析方法,讨论了王阳明对孟子的继承与发展;孟子的"性本善"思想是对孔子的"仁"的一种阐释,而王阳明对"良知"的解说又是对孟子的这一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内“废止中医”言论的再度抬头,关于“中国古代是否有科学”这一本不成为问题的讨论也有升温之势。从科学解释的视角对这一讨论进行重新审视,质疑西方近代科学所谓的“标准”,认为中国古代科学虽无其名但确有其实,提出科学应该是一个与文化相关的广义、一般和发展的概念,是“天下之神器”,而绝非西方之专擅。基于此,本文发挥了非西方形式的科学——特别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现代借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