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寒假结束,同学们见面很是亲热。大家围在一起说着寒假里的趣闻。说放鞭炮的惊险;讲收到压岁钱时的喜悦;担心寒假作业还有一点点没完成……匆匆进来的小雪一个人躲到一边,谁也不理。不对,准确地说是谁也不理她。小雪就这样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那里,等着老师来上课。  相似文献   

2.
管洪芬 《家长》2012,(7):40-41
同事小李怀孕了,从医院检查确认到慢慢感知到一个小生命在自己的身体里孕育,小李的情绪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以前爱秀身材的她,如今是什么食物有营养就吃什么,她总是说:“亏谁也不能亏了肚子里的宝宝。”不仅如此,随着预产期的临近,小李对工作更是表现出了一种淡然,她跟我说:“得过且过呗,反正生下宝宝后,我就不准备上班了。”  相似文献   

3.
班台莱耶夫是前苏联著名作家。他自幼失去父亲.十三岁时又与母亲离散.成了街头流浪儿。由于没有家庭温暖和教育,他沾染上坏毛病,沦为小偷,被送进苏维埃政府办的少年教养院.随后又被送进以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命名的社会劳教学校。在劳教中,他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思想有了根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赵桂英 《教师》2011,(1):128-128
笔者前不久的一次亲身经历。让我对“做教师的孩子是一种悲哀!”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思考和反省。  相似文献   

5.
孩子爱动脑筋,爱提问题,这是他们认知能力的提高,他们每提一个问题,都是思维火花的一次闪现,我们应有一颗善待孩子提问的心,正确面对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在一次故事课上,我给孩子们讲故事;"宁静的夜晚,月亮挂在天上,月影倒映在院子的水缸里.小白兔出来玩,看见水缸里有一个月亮,就拿起缸盖把水缸盖住了.小白兔高兴极了,以为自己捉住了月亮,就急急忙忙去喊小伙伴们,告诉他们自己捉住月亮了.可是,等小伙伴们来了以后,打开缸盖,月亮却不见了……"故事讲到这里,志辉突然站起来了很认真地问:"老师,月亮掉进水缸里,是不是淹死了?"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我家来了一个人,妈妈常常拿我和他做比较,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抗战大戏《打狗棍》。突然,妈妈冲了进来,大声吼道:“许——凌——浩!你又在看电视!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多么勤奋好学、知书达理!  相似文献   

7.
常宝红 《成才之路》2009,(26):87-87
常言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婴儿从呱呱坠地到逐渐长大成人,时时刻刻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与关心。他们首先接触的是自己的爸爸妈妈,父母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举一动不经意间成了孩子模仿的对象。电视里的一则广告很形象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点:儿媳妇深情地给婆婆洗脚,年幼的儿子看见了,欢天喜地也给妈妈端来一盆水……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我都有个夙愿:打倒我的宿敌!  相似文献   

9.
季明媚 《新读写》2012,(4):24-25
通过对大人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的描述,小作者生动地表现了对于一直以来被迫与“别人家的孩子”此较的无奈与不满,以及对大人鼓励的强烈渴求。这是一个好话题,引入深思,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周嘉琪 《小读者》2011,(12):30-30
从小.我就有一个“敌人”.他的名字叫“别人家的孩子”。我都不认识他,只知道,他在爸妈眼里是十全十美的。  相似文献   

11.
周昌金 《青年教师》2006,(11):12-13
大凡当教师或为人父母者都有同感,平时千叮咛、万嘱咐的事,一旦轮到孩子们行动时,总会“走火”。面对孩子们的过错行为往往会一味地怪罪孩子,斥责孩子不听话,有的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  相似文献   

12.
马志国 《幼儿教育》2013,(11):11-11
在这个家里,孩子的心田,爸爸妈妈的心田,才能长出根深叶茂的亲情。爸爸妈妈才更像爸爸妈妈,孩子才更像爸爸妈妈的孩子。  相似文献   

13.
路易 《家教指南》2005,(11):46-47
六岁的小菲每天早上七点不到,就已经起床梳洗打扮自己,然后到床边叫醒赖床的父母,提醒爸爸妈妈“再赖床就会迟到了!”妈妈总会开心地称赞小菲,表扬她的懂事与贴心。妈妈正向的赞美,使小菲学会早起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善待他人     
从我刚懂事的时候,妈妈就教育我要善待他人。妈妈经常对我说:“你想让别人怎样对待你,那你就要先怎样对待别人。”  相似文献   

15.
郭利 《今日教育》2014,(12):70-70
儒家礼教要求女人一生要有三从:“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我虽受过高等教育,但被这观念熏陶已久,加上性格胆怯内向、缺乏主见,因而很听父亲的话,结婚后继续听丈夫的话。不料风云突变,为父为夫的男人们在同一年以不同的方式离开了我,我一下子失去了领导,顿时茫然无措。  相似文献   

16.
马兰霞 《家庭教育》2007,(11S):28-29
孩子和爸爸联手拯救妈妈,不让妈妈在事业遭受挫折的时候脱离积极的人生轨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刘姝 《宁夏教育》2012,(3):75-75
在传统社会中,养育子女是母亲的天职。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地位的提高,妇女也参与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虽然妇女的社会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在抚养教育孩子上的特殊作用,是父亲无法替代的。作为母亲。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做一个懂教育的好妈妈。  相似文献   

18.
“父母,是孩子的天空”,每一位孩子的双眸,都闪动着这样的渴望:这是一片明朗的天空,偶有雷电,只会使心灵更明净。然而,文中的“爸爸妈妈”却用吼声、叫骂声、扭打声和器皿落地的声音将孩子的心灵砸得粉碎,“爸爸妈妈别吵了,我求求你们了!”孩子撕心裂肺的呐喊,低声的抽泣和痛苦的干咳振聋发聩、  相似文献   

19.
吉安 《教师博览》2007,(1):42-42
孩子,今天你又装作若无其事地暗示妈妈,说市区的房价又在飙升,如果再不行动。或许以后你和女友.连一间栖息的小屋都没有。我淡淡地看你一眼。终于没有像你希望的那样,说出那句“妈妈给你们买”的话来。而你。也在这样尴尬的沉默里.即刻气乎乎地放下碗筷,“砰”一下摔门出去。我从窗户里看着你远去的背影,瘦削、懒散.有些玩世不恭和任性。你还是那个赖在父母怀里,始终不肯独立飞翔的小鸟。可是,亲爱的孩子,你已经25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需要呵护的女友,两个日益老去的父母,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让你成熟,让你彻底地离开父母的羽翼,放下悠闲啃老的惰性,独自去承担一个成人应该担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2010,(5):10-11
四川一位读者来电问:“我的孩子顽皮、淘气,开始我以为男孩子有时候顽皮和淘气也是正常的。但是有一天,我听到他的同学告状,说他捉弄和嘲笑他们学校的一名肢体有残疾的学生。我觉得这很不好,就严肃地批评了他,好像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有人说,要好好教训孩子才有效。请问,有没有比打骂更好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懂得善待他人,尤其是善待残疾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