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大“金钉子” 落户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的年代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个代又分为多个纪,纪与纪之间的全球标准俗称为“金钉子”。其中,二叠纪是古生代最末一个纪,三叠纪是中生代最早一个纪。经过我国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终于将“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展型剖面和点”这一地质史上分量最重的“金钉子”落户我国的浙江长兴。经过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确定,它被认为是地质历史上三个最大的断代“金钉子”之一。  相似文献   

2.
2亿多年前,在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二叠纪,地球生物圈发生了重大变革和更替;高大的蕨类植物因为无法适应地球气候的变化已趋衰退,古生代植物开始了向中生代植物的过渡。到了中生代,裸子植物成为植物界新一代的统治者,苏铁应势而出,开始在地球上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3.
皓月 《百科知识》2007,(1X):47-48
2亿多年前,在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二叠纪,地球生物圈发生了重大变革和更替;高大的蕨类植物因为无法适应地球气候的变化已趋衰退,古生代植物开始了向中生代植物的过渡。到了中生代,裸子植物成为植物界新一代的统治者,苏铁应势而出,开始在地球上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4.
一、背景及前人假说1.恐龙称霸时代与恐龙T/K大灭绝大约在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至2.5亿年前的三迭纪晚期之间长达近两亿年的时间里,尤其在距今1.9亿年前的侏罗纪以后,恐龙发展到了巅峰。可大约在6500万年前,即中生代的白垩纪末期(地质上简称为K)和新生代第三纪初期(简称为T  相似文献   

5.
早在近二亿年前的中生代三迭纪,地球上就出现了恐龙。在这以后的一亿几千万年间,恐龙繁荣兴盛,统治了整个地球。当时地上爬行的,水中游的,以至空中飞的都是恐龙。在地上爬行的恐龙之中最大的恐龙——梁龙,身体长达二十五米,有四、五层楼高。水中游的蛇颈龙和沧龙也长达十五米。就连空中飞的无尾飞龙也  相似文献   

6.
在地球中生代的1.4亿年之中,恐龙遍布在平原、丛林和沼泽地上,成为地球的主宰,威名显赫地统治着整个地球。然而,大约在距今6500万年前,当时正值中生代白垩纪和新生代第三纪两个地质时期的交换之际,具有250种恐龙却突然从历史大舞台上消失了。它们踪迹杳然,全部灭绝了。人类的出现仅仅在50000年以前,而恐龙的灭绝已是人类出现以前很久远很  相似文献   

7.
抓住敏感     
大约在2亿多年前,地质史进入中生代。这时,地球上出现了恐龙。在以后的1亿多年里,恐龙的家族越来越庞大,地球上其他一切动物都无法和它们对抗,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地球霸主。  相似文献   

8.
随着陆地上最后一批恐龙,海洋里最后一批鱼龙和菊石类的逐渐灭亡,地球的历史就从中生代的白垩纪,过渡到新生代了。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近的一个时代,相当于人类史上的近代史时期,它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  相似文献   

9.
正自地球形成,经历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个时期。"代"为地质时代的划分单位之一,代之下又可划分若干纪,如寒武纪、侏罗纪、第四纪。各个地质时期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岩石、构造、古生物、地磁、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而它们就像一个个来自远古的使者,接通古今,为预测未来地球变化提供线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建芳就是与这些使者对话的人之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海洋开发的新世纪,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时代。海洋占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二,然而人类的开发活动至今却主要局限在占地球面积三分之一的陆地上。人类必须面向海洋扩大生存空间,海洋可为人类提供生存物质和发展空间。海洋是人类维持生存繁衍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开发海洋、发展海  相似文献   

11.
地球——我們人类居住的行星,它过去的历史是怎样的呢? 地球从原始物质集結成球体到开始生成一个坚硬的地壳,这一大段时間是它的天文时代。从地壳形成,开始有原始的大陆和海洋,有包围在外的大气圈,然后生物发生,到成为現代的海陆和生物这一段时間,是它的地质时代。地球的地质时代按照生物发展阶段分成隐生代和显生代。大約五亿年前属于隐生代,意味着生物发展隐蔽蒙昧的早期时代,它包括太古代和元古代,一共长达二十亿年以上。显生代包括古生、中生和新生三个代;从古生代起,生物进入了明显的、多样化的、高等的发展阶段。关于地球的起源,到現在为止,还只有一些假說。目前对于天文时代地球的演变历史,还不能有十分确定的认識。占有地球地质时代五分之四的隐生代,虽然現在了解得还不多,但是已經得到一些可信的資料,可以作出一些推測和描述,至于古生代和以后各个阶段的历史,則知道得比较清楚。从本期开始,将陆續向讀者介紹隐生代以及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球的发展史。从我們祖国大地自隐生代起始几十亿年来的种种变迁,可以了解到地球一直是在变化着、发展着的,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在内,也是不断变化着和发展着的。  相似文献   

12.
<正>火星文明在地球处于中生代三叠纪时,火星就已经出现了猿形高等智慧生物,史称“火星人”。没有人见过这些火星人,地球科学家只能通过大量的遗迹推测他们的文明发展过程。据推测,火星人至少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当地球演变至白垩纪时,火星人已经攻克了量子技术、可控核聚变技术,无工质辐射推进飞船和太空电梯成为新宠,宇宙飞船的最大速率接近光速……  相似文献   

13.
匡耀求 《百科知识》2007,(10S):27-27
互联网上有一部电子书,叫《中学生百科全书地球景观》,其中,第27页有一段讲到所谓“海下海”,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原苏联中亚一带的咸海是~个双层海:地面海和地下海。在地面海海底300~500米以下是地下海,深度达500米左右。  相似文献   

14.
正进化之树上演着生命的奇迹,沧海桑田对我们地球来说不过是历史长河的一个片段,连最让人类叹为观止的恐龙也灭绝了。地球上生物进化还有很多谜团,现今地球上依然存在不少奇特的古老物种,矛尾鱼就是这类难得的活化石。大名鼎鼎的恐龙,出现距离我们现在2.2亿~7 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时期,矛尾鱼却历经4亿年仍然顽强地生存在海洋深处。自从1938年首次发现以来,70多年间,古生物学家、鱼类学家、探险家从没间断对它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古生代大约从五亿年前开始,到一亿八千万年前结束,共经历了大约三亿二千万年漫长的岁月。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迭纪。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地球的发展史和人类的历史试作对照,这样,古生代就好比是人类历史上的古代史,而古生代的寒武纪、奥陶纪等每一段,也就相当于古代史的秦、汉各个朝代。在地球发展史的全部过程中,自然界的形形色色,是不断变动的。从地球形成后,地壳一直是在运动的,经过千百万年,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地壳的运动虽然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6.
银杏(Ginkgo biloba),又称白果,是世界上的孑遗植物,远在人类诞生以前,它就已经郁郁葱葱地生长于地球上,在地质史上的中生代侏罗纪进入黄金时代,成为北半球原始森林的优势种。第四纪冰川过后,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银杏惨遭灭顶之灾,唯有神州大地上的银杏幸免于难,历尽沧桑,成为举世闻名的“活化石”,植物界  相似文献   

17.
地球上最古老的树——桫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鸿祥 《百科知识》2007,(9X):54-54
在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时期,地球上一片繁荣,热闹非凡,到处长满了桫椤、苏铁、银杏、水杉……在这些遮天蔽日的大树下,恐龙、独角象争食着富含淀粉的桫椤;沼泽地里恶蜥张着血盆大口,虎视着树上的始祖鸟……古老的动植物互相争斗,弱肉强食,共同演绎着地球上一段漫长而复杂的岁月。  相似文献   

18.
毛庆  柳汀 《今日科苑》2014,(3):32-33
<正>距今1.45亿年至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是地球发展史上的最热和最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当时南北极的年平均气温超过14℃。白垩纪的古大气二氧化碳是如何变化的?恐龙灭绝是否跟当时的大气二氧化碳变化相关?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  相似文献   

19.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金玉研究员等人经科学研究证实 ,2 .5亿年前发生的地球生物大绝灭 ,不是以往认识的逐渐消亡或分期绝灭 ,而是一次突然爆发的灾难性事件。地球自 6亿年前出现动物以来 ,曾发生 6次重大的生物绝灭事件。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是 2 .5亿年前古生代与中生代之交的生物大绝灭 ,约有一半的海洋生物种类、三分之一的陆生生物种类在这次大绝灭中消亡。近几年 ,金玉等科研人员应用现代科技手段 ,对古生代与中生代分界的国际标准地层——浙江省长兴县煤山地层中 333个生物化石种每次出现的位置进行测算、分析和检验 ,…  相似文献   

20.
学历史的时候,大家一定都背诵过中国历史朝代表,知道唐、宋、元、明、清的朝代顺序。整个地球的历史也有朝代,地球的“历史朝代表”被称为地质年代表,地质学家根据地球上生物的盛衰更替,建立了不同的“纪”,来表示地球历史的不同时期。比如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第四纪,恐龙绝灭的时期是白垩纪末期。中国的历史朝代表从夏朝开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而地球的“朝代”,人们长期以来是从5.43亿年前算起的,因为从那个时候开始,地球上才出现了大量的多细胞动物类型,这第一个地球“朝代”叫做寒武纪。在那个时期之前,地球40亿年的历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