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较中认识一切”。所谓比较,就是把研究对象的个别部分或个别特征分离出来,便于确定它们的异同的一种方法。比较既可以在同类对象中进行,也可以在不同类的对象中进行,或在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不同部分之间进行,比较既是分析的过程,又是综合的过程。加强比较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法则、启迪思维,发现规律,突破数学中的难点。 一、通过比较,揭示本质原则 某类事物都具有的,而别的事物都不具有的那些属性叫做这类事物的特有属性,而有决定性的特有属性叫做这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其余的特有属性叫做非本质属性。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概念教学中,总是要引导学生对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区分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然后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比较是揭示本质属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例如,在讲“指数函数”时,我们常常先出示下列函数:  相似文献   

2.
<正>概念是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特有属性概括而成。概念的学习实质上就是学生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同时区分概念的有关本质属性与无关本质属性。数学概念是数学  相似文献   

3.
一、提供必要的感觉材料,是揭示事物特有属性的基础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发展的.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必须有一定的感性材料.有了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并将这些个别属性结合起来考虑,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这就是感知阶段.感知过的事物在脑子里的反映,就是表象.感知和表象都属干认识的感性阶段,是形成观念的基础.再通过对一类事物属性的分析、比较,认识它们共同的特有属性,舍弃它们非共同的特有属性,然后把这些属性加以概括,就形成了概念.这就是认识的理性阶段.  相似文献   

4.
逻辑教学不妨采用以下一些教学方法。一、从形象的具体逐步引入抽象。比如,什么是概念?课本中指出“概念就是事物特有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帮助学生弄懂“属性”、“特有属性”、“反映”等。一提起“属性”,学生很容易仅仅理解为性质。这时,可以让学生从日常所见事物中一一列举。比如:“人”有性别、年龄、高矮、胖瘦、身体强弱等,“茶杯”有大小、形状、软硬、好坏等,这些都是事物的性质。可是如果让学生继续列举,就会说出“人能用语言进行思维”“人能制造生产工具,从事社会生产活动”“茶杯是用来装茶水供人饮用的”等  相似文献   

5.
概念是事物及其特有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是思想的最基本要素.在生物教学中,许多章节是围绕概念展开的,并通过判断、推理和论证形成新的概念.因此,如何引入概念、激发学生对学习概念的兴趣和好奇心,就应该成为教师在教学方面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下面,笔者就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引入概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逻辑学或哲学范畴的“概念”,通常定义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某种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反映事物特有的基本性质;从教育心理学上讲:概念可以表述为由语言、文字等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关键属性。所谓关键属性是反映能够区别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各种属性,可以是本质的也可以是非本质的,与哲学意义上的概念相比,这里的概念都被认为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但同一事物,对不  相似文献   

7.
张国珍 《考试周刊》2012,(41):66-66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特有属性(或叫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无论什么事物,只要我们认识了它的本质属性,就会在自己头脑中产生相应的概念。,数学概念就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特有的属性(即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概念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思维的基本规律,从这一章开始,就要具体研究思维的形式.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现在先讲概念.研究概念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表达思想中做到概念明确.一、什么叫概念概念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所离不开的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任何事物,它们之间总有某些相同的地方和区别的地方.这种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统称为事物的属性.在事物的许多属性中,有些只是某一类事物所特有而为其他事物所没有的,这种属性可把某一类事物与其它事物区别开来,叫做本质属性.所谓概念,就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例如:  相似文献   

9.
教学的概念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的,它取决于社会组织、国家制度的进化程度,每个时代都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总结出教学的概念。本文从哲学、逻辑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角度对教学概念及其属性做了分析,对处在现阶段社会中的教学概念下了定义,认为教学概念有两个特有属性和两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属性:两个特有属性一个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另一个是教师的学和学生的教;两个重要的属性是教学的目的性和交往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学概念是教学思维的基本材料和形式,它是进行数学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忽视概念教学的偏向仍然存在,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本文想从概念教学的基本任务及概念复习的策略手段两方面谈谈看法。一、概念学习的三个层次首先,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要进行正确的数学思维活动就必须做到概念明确。也就是必须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是概念学习的第一个水平层次,是对概念学习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概念是对于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特性的反映。它是从个别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具体形象中,舍弃非本质属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属性概括而成的,以词或词组的语言形式表达。搞好概念教学是政治课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搞好概念教学呢?我在教学实  相似文献   

12.
语文知识短文,是一种通俗易懂的知识性文章,其以短文的形式,比较系统地讲述语文基础知识,它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者必须根据内容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归纳起来有以下五条要则:一、讲清概念,掌握规律。对语文知识短文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必须讲解清楚,并让学生掌握其规律。如讲“概念”,教材中说:“概念就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学生对“事物  相似文献   

13.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主要基于三点理由:在认识论方面,他认识到事物是由属性组成的,而事物的属性是相互分离的。这种事物属性的分离在语言方面直接产生了语言意义的划分,产生了意义和指称,在语用上就有了区分客体词和概念词两个概念。认识论即思维和语言逻辑是建立在本体论基础上的。在本体论方面,他把世界划分为二元,并强调了共相世界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地理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概念地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概念是概括说明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它可以根据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经过思维、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而认识其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使用地理概念,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概念地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数学概念和原理是从客观事物的数量和空间关系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抽象概括是数学发展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思维途径和方式。抽象,就是在认识事物属性的过程中抛弃那些个别的、偶然的和非本质的属性,抽出那些一般的、必然的和本质的属性。概括,则是在认识事物属性的过程中,从部分事物中得到一般的、本质的属性,将它联结起来,推广到同类全体事物。对于小学数学概念的有效教学,不少教师都进行了探讨、归纳,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这自然值得我们借  相似文献   

16.
数学概念是组成数学知识的细胞,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都必须以数学概念为基础和前提,学生有了明确的数学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因此,小学生掌握好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必须抓好的重要一环。大家都知道,概念是具有共同的关键属性的一类对象、事情、情境或性质。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有关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个“本质属性”就是同类事物的关键属性,也称有关特征、关键特征,它决定着事物的分类,除了关键特征外,一类事物还有无关特征,它不决定事物是否属于某一类。比如等边三角形的关键特征有:①在平  相似文献   

17.
多层次教活基本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要进行正确的数学思维活动就必须做到概念明确,也就是必须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要正确认识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在一定的学习阶段中,通过概念的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相应的概念体系。如讲授初二“无理...  相似文献   

18.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掌握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教学中的首要目标。概念掌握又叫做概念获得。概念获得的标志是理解一类事物共同的关键属性(或特征)。例如,要看一个学生是否获得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就要看他是否理解了平行四边形共同的关键属性:它是一  相似文献   

19.
<正>1.教"本质"。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所谓本质属性就是该类事物共有和特有的稳定属性,数学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关键是要掌握概念的内涵,明确概念的外延。如对于数学中最简单的概念——自然数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数学概念既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又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前提,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而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属性规律。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