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末魏晋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的一个繁荣期,玄学、道教以及文学在这个时期都有着精彩的展现。尽管不同的社会思潮展现了不同的人对时代变迁的不同感受,但都是对当时社会的真实展现,只有将它们视作发展变化的统一整体才能得到更为全面的理解。这样一种思想上的发展是在一个方向上的连续推进,并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总体而言,汉末到东晋的社会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动乱到局部和平的变化,这个时期的思想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宗教到理性再到经验的推进过程,思想的追求逐渐从形上世界向形下世界推移。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对魏碑的研究多是从书法角度谈其技法、流派、鉴别等,而从文字、书写角度谈魏碑的构形、字体形成原因的文献还很少,我们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将汉字字体理论引入研究,站在书法角度之外,重新审视了作为魏碑主体的北魏碑志楷书文字的总体特征,并从字体学角度运用一套分析术语加以分析并论述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汉魏两晋秘书监是当时的主要文馆,其组织机构、功能职掌、人员选任都与当时文学结缘,其创立为当时文人活动提供了一个进入文坛中心的新舞台,其所从事的藏书、编书、著书、校书等活动,聚集和培育了大批文学人才,从不同侧面影响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子涵 《江苏教育》2022,(29):35-36+54
<正>在中国书法文化的历史长卷之中,楷书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文字演化最初的甲骨文字到后来的青铜铭文,经历时间的洗礼与统一文字的完善,发展出秦篆,又不断化繁为简,出现隶书、行书、草书,再加以规范化,在唐朝楷书终发扬光大。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顶峰时期之一,统一强盛的大唐经济繁荣,思想多元开放,文化壮丽辉煌。同时唐朝皇帝对于书法亦酷爱,为唐朝的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书法艺术作品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个性化特征和艺术水平的高低而得以区分,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书法艺术家独具特色的个性化笔墨语言,在楷书艺术作品创作中书法艺术家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师授、家传的影响;地域性书法、美术风尚的影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会需求、对外交流水平、所处时代大众审美观念的影响;书法家个性、志趣、爱好的制约等等。固然与古为新是创造的基础,但探寻书法家个性化笔墨语言的形成轨迹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创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汉末吕布     
纷乱复杂的汉末世局,使得边地武人出身的吕布能够参与高层政治,凭借诛杀董卓的功绩与自己的勇武,在大姓、名士为主流的时代异军突起,跻身为汉末群雄之一。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以其独特的一生,折射出了汉末社会的种种现象,例如边地州郡的特殊风俗、名士与大姓之间的不协调和武人割据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在书法史上曾有许多书家、学者专门著文立说来研究楷书的结体,但大多是从专业的角度立论,而不能上升到具有共性的、辩证的、整体的理论高度去指导具体的书写;并且在具体的书法实践中也往往出现一些不符合基本审美规范的错误认识和观念,从而直接影响了书写能力与审美意识的提高。本文主要结合自己的书法教学实践对楷书的结体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楷书形成于东汉末年,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至唐朝逐渐成熟完善.唐朝楷书成就之高,流派之多,大家之众,影响之远,在中国书法史上都是空前的.唐朝的书学理论著述成果卓然,成为唐书成熟完善的另一标志.规范的楷书既是科举的重要内容,亦为人们政治、文化生活的交流手段.所有这些又促使唐楷的成熟完善,唐楷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展示了全新面貌.  相似文献   

9.
楷书有两个提纲挈领的规律点是楷书笔画最基本的要素;动势是楷书结构安排的前提.这两大规律是针对传统的楷书书学理论及学习方法的不足而提出的,有助于楷书教学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楷书向行书转化是书法学习的必要环节,其过程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转化是文章探讨的重点,一个诀窍、五项原则、八个方法是笔者提供给书法学习和教学的几点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汉末魏晋之际,颍川陈氏是活跃于政坛很有影响力的一个家族,其在陈实,陈纪,陈谌父子时期,从"单微"的寒族起家,以儒学入仕,谨修德行,积极投身政治,灵活运用政治手腕,通过联姻,依靠汝颍集团,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兴盛的世家大族.陈群时,陈氏家族势高权重达到鼎盛,陈泰时专注军事又无政治敏锐性,陈氏家族逐渐走上下坡路,于后不得司马氏亲信,后代又缺乏人才,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颍川荀氏家族是汉末魏晋时期重要的文化士族,其家族文化渊深博大。主要是:儒学传家,礼法兼治;与时俱进,引领玄风;注重事功,应时达变。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夏朝开始就有了简单的商业经济,商代使用货币、商人进行长途贩运,春秋时期已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战国时期征收工商税,西汉时期全国已形成了若干经济区域,理论上形成了“重本抑末”、“农末俱利”的不同观点,商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商品矛盾初步显露。  相似文献   

14.
在魏晋南北朝这个纷繁动乱的时期,思想文化潮流因这一时期封建礼教束缚的放松而得到极大的解放。女性这个在古代社会处于从属地位的群体,她们的思想在这一时期也极大开放,社会地位也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教育文化领域女性的地位显著提高,为这一时期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汉代的社会谣言和谣言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广泛存在的以民歌、民谣、童谣、讹言和流言为代表的社会谣言,作为一种特殊的公众舆论,具有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汉代统治者重视这类社会谣言及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并对之作出积极的政治回应或政策调整。但在一定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下,汉代统治者也会对社会谣言加以疏导、利用或限制、打击,以维护其统治权威和社会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16.
赋曾是占据两汉文坛主导地位的文学样式,发展到魏晋,赋体文章脱离了以体物、叙事为主的倾向,逐渐向言志抒情靠拢,出现了灵活多变的抒情小赋,它摆脱了汉大赋堆砌奇字的习气,以其短小、抒情性强,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其文学价值已远远超过汉大赋。  相似文献   

17.
重庆的近代报业始于十九世纪末叶。中国西南最早的近代报纸就诞生于重庆,其发展步履维艰,几经挫折。然而,重庆近代报业的先行却愈挫而愈奋,所创报纸各具特色,博采众长。近代报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各家报刊上无不体现,其影响至深至广。  相似文献   

18.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重要繁盛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共同心理、民族个性特点形成初步定型时期。这与汉代推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社会教育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汉武帝时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大学——太学,完成了从乡村到京都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的学校教育体系。同时加强官吏的职官教育、军队教育、边疆地区教育以及全社会教化,完成了全社会全民族的思想统一,形成了统一稳定的民族心理,促进了社会稳定,推动了民族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汉绥民校尉熊君碑》进行了较全面的考释,推断出熊尚籍贯当为零陵郡,复原了熊氏南迁历史及其家族变迁,认为汉末零陵熊氏当属士大夫豪族阶层.汉末政局扩大地方县级长官的军事权力,导致了荆南地方豪族军事权力的合法化,这或可视为南朝时期南方地方豪族势力崛起的先声。  相似文献   

20.
近代安庆的社会变革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相同步。影响安庆社会变革和城市转型的主要因素是传统素质、西方影响和政治领导。安庆女子教育产生于清末,既是近代安庆社会变革的必然产物,又是推动安庆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安庆女子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教会女校与自办女学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安庆女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