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教师的教导致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数学思考不一致的“伪思维”现象.课堂中的“伪思维”一旦形成,就会导致教师教的辛苦、学生收效甚微.因此,小学数学要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生的思维现实,时刻关注学生的计算经验、操作经验和认知经验,才会有效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的“伪思维”产生.  相似文献   

2.
在许多学生的眼里,数学是一门抽象、枯燥乏味又深奥难学的学科.在学生的这种特定的心理条件下,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让学生消除恐惧厌烦的心理,使学生乐于学、主动学、有效地学,关键在于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由“怕学”到“爱学、乐学”的境界.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就会把学习之苦转化为追求成功之乐;有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做到全神贯注,思维活动始终与教师思维活动产生“同步共振”或“超前振动”,高质高效地获取…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应用广泛的学科,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减轻负担、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质量”已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相对困难.因此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了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学生的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思维同步。可以高效率获取知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将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索质教育和创新思维观念下,要求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全新的“研究性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要求选择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但目前处在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最初阶段,很多学生无所适从,不能一下子解放出来,因此“研究性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要求学生通过研究性来学习.那么教师就必须学会研究性的教学,在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开展。才能使学生不会因研究性学习而增加额外的负担,叉能让学生真正对学习探索产生兴趣。教学质量才会因此而提高。笔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谈一些想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教学生会学,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教学生“会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和独立学习的能力。科学把握“学会学习”的内涵,是“教学生会学”的前提。教学生学会思维,是“教学生会学”的关键。学会思维要从学会质疑开始,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小学计算机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思维就会精细而敏锐,记忆就会深刻而持久。反之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师要将学生往好的方面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计算机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实施引探教学 ,不仅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且能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智能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 ,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引导创造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所以说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  相似文献   

8.
学习是学生本身的自主活动,而思维则是学习的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善学”,这就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这里结合小学数学课教学,谈几种导思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若学生处在积极状态,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探求知识;若学生处在消极状态,对学习厌烦,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的数学能力就会出现明显的下降。本文就如何运用心理规律进行教学谈几点看法和体会。一、“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教育心理学指出:“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求知情境,把教材变成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课题,转化为学生的欲望和需要。在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这样,可打破原来的“沉闷”,促进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同步地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习兴趣。引导求知欲望。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时,好奇心就会驱使他们去模仿,去学习,去问个究竟。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这种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来自生活实践,来自学生活动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激发关键是对所学教材是否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1.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思维方式的不同,面对同一事物时获得的认识也不同,而学习方式的核心就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要想改变传统教学“灌输一接受”式教学与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快速发展,就必须要“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建立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元化学习方式,是地理教师着力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入时要从“新”字入手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负担。”因此,教师必须按学生的喜好和教材内容的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13.
王雅芬 《教学月刊》2003,(12):10-13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英语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就应立足课堂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学生的种种能力不是单纯的“教”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积极思维、探究成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创  相似文献   

14.
教学预设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前通过对教材的个人解读,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或心得,再结合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而精心设计的教学预案。有人片面强调“生成”,认为一旦“预设”了,教师就会用事先固定的模式去约束学生的思维。为使学生不“离经叛道”,教师会把学生限定在已设的思维框架下进行象征性的研究性学习,其结果是学生的思想被压制,个性被束缚。其实,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相似文献   

15.
营造和谐师生关系良好氛围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激发潜在的力量,调动起智力活动,学生的思维、记忆、想象的马达便会发动起来,形成强大的内驱力,就会增强学习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和产生健康的心理。本文将着重讨论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6句话:“我错了,对不起”我把这句话放在第一来阐述是因为我们教师很难说出口。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作为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也常常出现错误。当自己做了错事,我们一定要对学生说:“我错了,对不起!”而不是为自己辩护,寻找借口。当说这句话时,自己就会更好…  相似文献   

16.
杨云凤 《文教资料》2005,(3):132-133
启发提问的目的,是通过提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以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并促进智力发展。但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主观上想“启发学生”,但是启而不发,学生常常“问而无答”,或者“答非所问”。原因何在?缺少针对性的启发提问是主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提高启发提问的效率。一、启发提问时的情态处理教师发问时,学生一般会产生紧张感,有些成绩差的学生,还会产生恐惧心理。这种紧张、恐惧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思维活动,造成学生“本来还能答出一些,一紧张就全忘记了…  相似文献   

17.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反映说"一听就会,一做就错",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是因为学生自身原因而导致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所致。因此,教师有必要而且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加以克服这种思维障碍,使其能更好地学习教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教育最终要体现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达到由“学会”到“会学”的目的。这是因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认识活动能否完成,要以学生认识成效为依据。这就要求“教”必须落实到“学”上,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学习的自主权和目的性,使学生主动地探索性地从事学习,也就是所谓的自主学习。对小学生而言,就要在教师的有效指点下,形成他自己的思维方法和实践创造途径,并进一步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对教师而言,应充当好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下面就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具象思维是先于形象思维而存在的,同时也是学生抽象思维的基础、源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踏上“具象化”思维的滑轮,借助思维导图、动手操作、数学活动、合作互动让数学学习可视化、外显化、趣味化、团队化.当学生数学思维、探究踏上“具象化”滑轮时,学生的学习就会充满快乐.“具象化”的滑轮,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和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使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