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从晚清到“五四”一段白话与文言冲突、调适、转换的过程,不能仅做抽象评价,对于“白话”不能作概念化理解,更需具体细致地加以剖析,方能感知新文学革命的丰富内涵。仅自晚清一段白话与小说地位上升之关系看来,文白转换绝非简单的语言现象,而与文体秩序的调整、“文学”观念的萌动、作家价值取向的转变纠葛缠绕紧密相联。“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的全面变革正孕育此中。  相似文献   

2.
文学创作“社会化”倾向加重 ,是左翼文学政治化倾向的又一体现 ,以重视分析社会客体、流贯理性精神为特点。“社会化”倾向加重 ,与左翼文学分担推进无产阶级政治文化世俗化、社会化的重任相一致 ,左翼群体文学观念偏重社会价值是这种创作倾向的原动力。“社会化”倾向加重 ,增加了 2 0世纪 30年代文学的阔大气势 ,带来文体样式的更新 ,作家理性思维能力增强 ,文学作品的思想深度拓展  相似文献   

3.
“文革”文学中的反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否定和忽略文学的审美属性、情感属性等根本性内涵,过分强调文学的政治功用性和社会功利性因素;而这种功利追求又是违背人类社会基本生存价值愿则和历史进步规律的,也是反科学真理的。  相似文献   

4.
试论金庸、余秋雨和王朔创作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庸、余秋雨和王朔的创作虽然显示了不同的创作倾向,但都具有媚的品格和受众面广大、超越一般通俗文学趣味的特点;三人的创作无法简单地归之于高雅艺术或大众文化,而且在今天区分三人创作的雅俗已经失去意义,应该重视的是他们这类当代的大众性创作所具有的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5.
论左翼文学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价值高于审美价值。是左翼文学价值取向和政治化倾向的具体体现。是左翼文学追求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左翼作家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时政冲击作家艺术个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武装左翼作家文学观念的必然结果。这种美学选择。既限制了左翼作家的艺术胸襟。又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价值有了新的内涵。美学风格发生变化。崇高美悲壮美成为左翼文学独特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与文学的另一道风景--当代歌谣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重视民歌民谣的优良传统。当代歌谣是历代--特别是建国后两次诗歌潮的继承与发展。本梳理了当代歌谣的来龙去脉,重点分析了它的发展与突破。  相似文献   

7.
通过沈从对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学与现实人生关系的理解,分析论述沈从具有同“五四”学革命的思想启蒙精神一脉相承的学功利观,并指出正是他独特的化选择导致了他在创作上远离了当时的学主流。  相似文献   

8.
“文革”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一例特殊的“个案”,呈现出一种独特景观,一方面,政治权威话语将民间话语,知识分子话语等大面积覆盖,另一方面,民间与知识分子等形态又以隐形的方式在夹缝中突围。一方面,私人性话语被排挤出生活空间,另一方面它又在地下艰难地生长。因了这种突围与生长,“文革”文学令人在十分遗憾之余又有一丝丝宽慰。  相似文献   

9.
《冀中一日》写作运动是文学史上意义重大却没有引起学界重视的大众文学写作运动。它开创了现代中国新的写作形式"一日体",集中呈现了大众文学写作的诸多问题。孙犁对这场运动的介入,以及《冀中一日》的重新发现和利用,都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文学话题。  相似文献   

10.
论文学研究会对"文学为人生"的自主阐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研究会倡导“文学为人生”,是为了对抗具有整体性的中国旧文艺观,为中国文学的整体转型奠定基础.而不单单是为了树立一种局部的文艺思潮观念。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论争主要是围绕着新文学建设思想的差异展开的。文学研究会不仅对“为人生”的文艺思潮语义进行了一系列的自主转换.而且试图通过倡导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为中国文学引进一种理性认知精神。  相似文献   

11.
在所有的写作中,报告文学是最艰苦的写作,难度最大的写作,也是最吃力不讨好而且充满了风险的写作。当下,客观公正的报告文学之所以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只能说我们对报告文学的评价体系以至于我们的价值观本身已失去了最基本的公正,甚至发生了致命的倾斜。而在这种倾斜的状态下,要恪守所谓公正的立场是多么难,要恪守独立调查、独立思考的立场又有多么难。  相似文献   

12.
1936年被命名为“报告学年”,这不仅因为这一年报告学具有数量上的可观,表现出一种全方位跃进的态势,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一年产生了在报告学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包身工》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它通过富有特质性的体精神,“复式”化的主题取向与艺术化的表达形式的展示,建构了一种优化了的体范式。  相似文献   

13.
从题材、结构、叙述方式、语言四个方面描述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认为新时期报告文学在题材形态上复杂化,并运用立体思维处理题材,报告文学的结构由微观走向宏观,其叙述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报告文学的语言则是多种文体语言的糅合。新时期报告文学实现了文学与非文学的有机兼容。  相似文献   

14.
现代报告文学是现代传媒的产物,但当现代传媒发展到一定阶段,现代传媒又会遮蔽报告文学,这是辩证法的无情,我们无可奈何。在现代传媒遮蔽下,报告文学作家一要有独立意识;二要增强文化素养;三不要赶时髦;四要增强作品的真理性、正义性、政论性;五要增强作品的文献性、资料性。而报告文学评论家一要有历史的敏感性和政治的敏感性;二要与作家碰撞,激发出思想的光芒;三要能够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四要克服经院派、学院派批评的不足,提高批评的层次。  相似文献   

15.
范香果的《最后的堡垒——21世纪中国教育最新报告》,披露了贫困学生因高昂的学费上不起学而酿成悲剧,并理性地思考分析了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本文以此为例,指出了在现代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报告文学的新闻性有所弱化,报告文学的政论性尤显重要;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不仅需要讴歌真善美的赞美报告文学,更需要抨击假丑恶的呐喊报告文学,以扬利去弊,推动社会进步;要发挥报告文学政论性的这一优势,这就要求报告文学作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社会与生活,善于发现揭露社会弊端.并从思想家和政论家的高度进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报告文学独特的纪实性、真实性与文学功能的强大生命力,有着任何一个文学品种所未能具备的品格和力量。2003年岁末至200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攻坚岁月,反映时代主旋律的重大题材是主攻方向,在题材的广泛性、思想性的深层挖掘、艺术手法的新尝试、风格的多样化、新人创作的出现诸方面,均有可喜的突破,成绩骄人。在生活纷繁多变、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更期待着优秀短篇报告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已成为社会问题,其主要弊端在于“人”的身份与精神的双重缺损。本文以晚近发表的《I恨文凭———被中考烤煳的人们》、《高考殇》、《留学英国启示录》、《中国新教育风暴》等为例,论析教育问题报告文学在题材与价值取向方面的新方法,探寻在问题依旧的格局中“新教育”的现实与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1992年成立以来,先后组织了“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八个大型奖项,近期又启动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大奖”,为中国报告文学创作鼓劲助威,使新中国报告文学成为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史诗,为繁荣报告文学事业作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报告文学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虽起步晚于西方,但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内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如中国报告文学史的开卷之作——用恩来的《旅欧通信》和瞿秋白的《赤都心史》、《饿乡纪程》,红军长征的鲜活再现——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抗日烽火的真实记录——谢冰莹的《抗战日记》等。不管是以国外还是国内的局势为题材进行的写作,这些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在于它们均是源于记者的亲身实践。记者于战火的硝烟之中深入实际,记录着真实的生活,作品有血有肉,并赋予了人最真实的情感,作品也更加具有了直达人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曾因古老的明饮誉于世,而如今每年却有400万失学儿童,其中绝大多数在我国贫困地区,不仅是儿童,还有物质贫苦而精神富有的乡村教师,还有限于生存的贫困农民,为了他们,我拿起笔写作了一部又一部报告学,为了孩子,为了人民,我走近贫困,反映贫困,是为了呼呈全社会都来关注贫困,战胜贫困,走近贫困,对作家是一笔精神财富,无论作,不是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