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造发明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以往在教材编写和教学活动中,只讲前人的发明成果,不讲他们创造发明的具体过程和方法。原因在于大多数人只注重于应用性知识,不重视创造性知识。还有一些人在思想上存在一种偏见,认为创造发明高深莫测,只有那些“聪明人”才能做到。这就使人们崇敬发明家,而不重视对发明创造本身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近年来有些人专门研究创造发明的具体过程,总结创造发明的规律和方法,这就是新兴起的专门研究创造发明科学的创造工程学。  相似文献   

2.
人的创造能力来源于精神,精神是人创造发明的不竭源泉。但是,如果精神生命中的创造本性被异化为非创造性的东西,那么人就有可能由于精神异化而丧失创造发明能力。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终生毫无任何创造发明,正是由于这些人的精神被异化造成的。只有克服异化、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才能拥有强大的创造发明能力。  相似文献   

3.
人的创造能力来源于精神,精神是人创造发明的不竭源泉。如果生命中的创造本性被异化为非创造性的东西,那么人就有可能由于精神异化而丧失创造发明能力。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终生毫无任何创造发明,正是由于这些人的精神被异化造成的,因此,人只有克服异化、全面占有自己作为人的类本质,才能拥有强大的创造发明能力。  相似文献   

4.
列宁时代,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面临时代课题的转换.那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有什么特点?科学无神论所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时代课题和宗教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有哪些新的发展和贡献?这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在列宁阶段的发展需要回答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创造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新的技术革命挑战面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的各类人才,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那么,什么是创造教育呢?所谓创造教育,就是将“创造学”(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的一般原理,通过教育途径,较系统地传绐学生,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能力。简言之,创造教育就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其主要内容是:介绍创造发明的具体事例,论述创造发明同社会发展的关系,训练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创造力所需个性品质,实施英才教育和特殊教育等  相似文献   

6.
创造教育学是在创造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它是创造学的学科分支.创造学,是以创造发明为对象,主要研究人类创造的能力、创造发明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总结创造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索创造发明的方法,研究创造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创造发明的环境,开发新的创造功能.而创造教育学则主要研究人的创造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是人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主要是指能产生新设想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能产生新成果的创造技能.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前者是科学家、发明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力.他们的新  相似文献   

7.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为数众多的文化遗产。比如说古代的城堡、庙宇和纪念性建筑物,皇家的宫殿、园林和陵墓。这些作为人类宝贵财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经济和科技水平。虽然人类创造了历史,但是地理环境却可以改写历史。环境是无情的,古老的楼兰国哪里去了?几百年的文化,还不是因为塔里木河的改道而灰飞烟灭,现在也只不过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的一堆废墟而已。庞培古城又怎么样了?罗马帝…  相似文献   

8.
我校把开设创造素质训练课作为选修课之一,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和创造性动手实践能力。一、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兴趣在科学的历史长空中,闪耀着无数创造发明的巨星,这些科学家创造发明的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意识和兴趣。如牛顿善于观察和思考,将“苹果落地”这一平常人司空见惯的现象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深入研究,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为创造现代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爱迪生,发明了唱机、电灯、电车、幻灯、有声电影、电话机、发电机等一千多项,当其被誉为“发明大王”时,他却谦虚地认为他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一、创造及其特点 创造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没有创造发明,就不会有劳动工具,人类也就不会走出原始的洞穴,而成为地球的主宰。因此,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发明的历史。 什么是创造?简单地说,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和观念。创造的形态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物质形态的主要是指产品的创造,而社会制度、社  相似文献   

10.
我们既然研究历史科学,就应懂得历史发展规律,就要在历史的前进中,作一个促进派,站在革命最前线,贡献出自己的知识。过去我们有些人只凭兴趣,不顾需要;只愿单干,不愿集体;只爱专门,不爱普及;只重材料,不重理论;只顾自讲,不求人懂;只讲往古,忽略现代;只愿研究,不愿教课;只重著作,轻视讲义。这种种毛病,都是资产阶级留下来的坏风气,很多都是个人主义的坏风气,不是社会  相似文献   

11.
创造教育学     
创造教育学是以创造教育现象及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本世纪四十年代始,出现了一门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创造学,这是一门以创造活动、创造过程、人类的创造性、创造成果、创造环境、创造人格、创造过程中人的能力、人格和实践经验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领域.而将创造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活动,就产生了创造教育.  相似文献   

12.
市场是个魔术师 某个很热门的专业,三四年后还会热门吗? 某个专业,当我们在新生入校以前便把3年、4年在校期间每一门课程、课时都安排好了,这三四年期间,社会、企业会不会对这个专业的人才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会不会要求在专业骨干课程外揉合进其他专业成分、其他边缘学科?会不会要求我们构建一个计划经济时代闻所未闻,而随着科学技术、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必然会出现的、一个市场急需的知识和技能结构?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可以看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量和质上,在质的深度和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人生     
叶圣陶 《快乐阅读》2013,(11):78-79
在讨论教育与人生的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人生?教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许多人认为,教育是"成熟的人对未成熟的人,以一定的目的方法使能自觉"。这种说法固然不能说不对,但总有些空泛。又如杜威所谓"教育即生活",舒新城所谓"教育是启进人生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社会创造自立的个人,为个人创造互助的社会;其方法在利用社会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刺激,使受教育者自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社会生活的变革与科学发展日益接近社会实际的形势,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历史科学的作用问题进行反思。历史学有何作用?成为一些人所热衷的话题。有的甚至为历史学的命运担忧。这里有多种认识原因,如果不考虑历史学的学科性质,片面要求它像应用技术一样,能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历史学究竟有些什么功能?我们的史学研究成果是否体现了它应有的社会功能?这些确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历史学这门古老的学科各国都有,经久未断,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是一门年轻而又古老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以来对文化研究影响最大的学科群之一。一般人往往以为它是异军突起,是“新学科”。其实不然。早在古希腊时代,它就诞生了。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就是人类学的伟大先驱者之一;而“人类学”这一名称最早也是希腊先哲亚理斯多德创造的。随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它也在不断发展完善。在近代,特别是文艺复兴以后,人类学思想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和研究作出了无  相似文献   

16.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到现代,从落后到先进,是一部推陈出新、创造发明的历史。没有创新,历史将永远停留在蛮荒而粗野的时代。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焦点,创新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摘     
将“创造学”的一般原理,通过教育途径,较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能力,这种教育叫做“创造教育”。“创造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介绍创造发明的具体事例,树立创造发明的自信心;论述社会发展同创造发明的关系;训练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创造发明所需个性品  相似文献   

18.
程峰 《现代教学》2004,(11):59-60
创造发明在现代社会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经济振兴都离不开创造发明。历史证明,一个国家要振兴,一个民族要自立,需要大批创造型的人才,所以,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创造思维和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敏锐地抓住学生创造思维的萌芽,挖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与创造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近代教育史告诉我们,教育形态的每一次演变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形态相适应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走向国际化、信息化和激烈竞争的21世纪,创造教育已提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日程。所谓创造教育,就是开发人的创造力的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是为受教育者实施创造发明打基础,做准备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社会进步的最后“瓶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①。人是历史的产物,又成为历史的原因,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造就出不同素质的人,而正是不同素质的人,改造推动着社会历史向不同阶段发展。后者意义上我们确认,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其发展方向及速度高低,相当程度取决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人的素质。我们党和国家一直是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置于国家根本大计的前列。小平同志就多次强调,“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